“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近日,演员斯嘉丽·约翰逊因其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有关艺术不该受制于“政治正确”的论述,被视为对其一年前受舆论谴责辞演跨性别角色的回应。如今,类似“艺术被‘政治正确’绑架”的控诉屡见不鲜,然而,真到了对“政治正确”说不的时候吗?(本文首发于公号“文化客厅”)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撰文| 楚若冰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2日报道,“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近日在接受《As If》采访时就政治正确与艺术的对立发表看法:“作为一名演员,我应该被允许扮演任何人,或是任何树,或是任何动物。因为这就是我的职业,这就是我的职业要求。”

她补充道,“我觉得(政治正确)在我的行业变成了一种趋势,在多种社会因素下这一趋势应当发生。然而,有时当这种趋势影响到艺术,确实会让人不舒服。因为,我觉得艺术不应该受到限制。”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电影海报

尽管斯嘉丽·约翰逊在漫威系列英雄电影中因饰演“黑寡妇”一角大受欢迎,她的许多作品,让她在收获大量粉丝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人对其演技的认可,但她的一些作品却难逃“政治正确”的争议。

2018年,斯嘉丽宣布与导演鲁伯特·桑德斯合作,出演跨性别者为主角的影片《摩擦和拖拽》时,曾引发网友强烈不满。大量网友认为,这一角色应该由变性演员出演,迫于巨大舆论压力,斯嘉丽·约翰逊不得不发布声明主动辞演。

同样也是与导演鲁伯特·桑德斯的合作作品,在2017年大热的日漫改编电影《攻壳机动队》中出演亚裔女主角,也让斯嘉丽备受攻击,这部作品也被视为好莱坞“洗白”(whitewash)风中的又一代表。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粉丝自制《攻壳机动队》真人电影版与动漫版对比图

01

平权活动盛行

好莱坞“政治正确化”愈演愈烈?

一向是关注焦点的迪士尼影业,在近几年也被频频与“政治正确”联系起来。不管是在《冰雪奇缘》中对LGBT群体的暗挺,还是在各部电影中增添更多元化的角色和演员阵容,抑或是在多部真人公主电影中塑造更“女权化”的公主角色,迪士尼在“政治正确”的路上一直非常努力。

然而,近日《小美人鱼》真人电影的选角,却让一向稳妥的迪士尼陷入风口浪尖。半月前,迪士尼宣布黑人歌手哈里·贝里将出演小美人鱼爱丽儿一角,消息一出便引发了各国网友爆炸性的讨论。人们在争论黑人演员是否应当被选择出演白人角色的同时,也开始质疑迪士尼是否在“政治正确”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致其电影作品成为矫枉过正的牺牲品。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迪士尼真人电影《小美人鱼》中将要饰演“小美人鱼”的哈里·贝里

“政治正确”在好莱坞引起的动荡,绝不仅限于迪士尼一家。近几年来,以平权为主题的电影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的不断凯旋,足以说明这股“政治正确”风暴的力量之巨大,影响之深远。从2017年《月光男孩》反转击败《爱乐之城》,到今年《绿皮书》成功摘得最佳影片桂冠,似乎不管是奥斯卡还是好莱坞,都急迫地通过对此类主题的青睐,从而展示其对于平权运动和少数群体的支持,或者说“示好”。

然而,在“政治正确”上足够成熟的好莱坞,似乎并没能通过赤裸裸的表面示好取得预期的回报。

《纽约时报》的评论就指出,当《绿皮书》去年9月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时,人们欢呼着把这部作品赞为“对种族主义的温柔一击”。然而,两个月后,当电影在全美电影院内公映,黑人评论家们则表示“这不过是美国人的白人救世主情节得以展示的又一个老套例子”。

像其他很多突出性别和肤色主题的电影,《绿皮书》似乎依旧没能走出好莱坞经典叙事法则的安全区域,其片面的白人视角叙事也构成了这部影片在美国引起的主要争议。正如黑人评论家柯林斯所说:“当黑人影评人终于有机会看到这部电影时,人们认为我们在扰乱这部影片的奥斯卡宣传活动。然而,我认为我们当中没有人关心这个,我们(黑人群体)真正关心的是我们如何被表达。”

02

“政治正确”越来越不正确?

历史上弱势群体的艺术是如何表达的?

在“政治正确”几乎要被完全污名化的今天,我们真的该把矛头对准它,把一切艺术发展所遭遇的限制或困境,全归咎于它吗?或许,在探索艺术的前进方向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过去进行一场回顾。在了解了历史上少数族群及女性群体在艺术表达方面的困境后,我们或许能够对今天的“政治正确”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出更准确的理解。

以表演艺术这一领域为例,回顾其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期蔓延至欧洲各国的艺术大繁荣,也让表演行业逐渐职业化。1576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座大众剧场。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拍摄的第一段火车进站电影画面,则引发了20世纪电影行业的大爆发,整个表演领域也被彻底革新。

若以文艺复兴为始,把电影的出现作为分水岭,我们可大致将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粗分为两个阶段:即文艺复兴后电影出现前以舞台戏剧表演为主的“前电影时代”,以及电影出现后直至今天的“后电影时代”。

在“前电影时代”的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虽然让英国的戏剧发展高度繁荣,却没有让女性在戏剧舞台上获得自由。剧院中的所有女性角色,均由男性演员扮演。这并不是因为女性对表演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表演在当时并不被视为一个体面的职业。任何一个与剧院联系起来的年轻女孩,都会立即被怀疑是妓女。

此外,当时盛行的种族主义,也导致了黑人演员的“绝迹”,可剧作家们却从未停止在戏剧作品中增添黑人角色,不管是让黑人来充当反派恶棍,还是仅为丰富作品的内容。同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相似的是,当没有黑人演员扮演黑人角色时,剧院便选择由白人男演员通过故意涂黑肤色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黑”人角色。

当“全男班”的表演方式在今天成为一种流行, 400年前舞台上的“全男班”却是种种社会因素下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寡姐”斯嘉丽言论引争议:好莱坞的“政治正确”,在限制艺术?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全男班版《第十二夜》

20世纪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影时代,却没有带来大众艺术表达的平等化。《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就指出:“贯穿20世纪,大多数时候非洲裔美国人,在媒介中呈现的形象,主要局限于仆人。”在电影中,有色人种所扮演的角色,通常只为三个主题服务:一个白手起家的故事、一个流氓的生活,或是一个有关种族隔离的故事。电影似乎给予了少部分黑人演员走上银幕的机会,却只是利用他们去满足一个白人主导的黑人叙事视角。

相比少数族裔,女性演员似乎幸运地通过电影获得了更多曝光。然而,20世纪以来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向人们展示了真实完整的女性形象吗?

1975年,女性电影批评家劳拉·穆尔维在其评论文章《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提出的电影镜头代表了男性凝视的观点,她同时指出,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许许多多优美的女性形象,都是被安排起到激发和满足男性观众窥淫癖和恋物癖的需求。而著名悬疑导演希区柯克那句“金发美女是扮演受害者的最佳选择”的经典论述,在让人记忆深刻的同时,也不免让人产生一些异样感受。

03

“政治正确”会推动艺术的多元包容化,

还是束缚其自由发展?

对表演艺术的历史回望,在提示今天艺术领域中少数群族和弱势群体的蓬勃发展来之不易的同时,或许也在提醒着我们,也许是时候用一个新的思维去看待今天“政治正确”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了。

我们必须要承认,为了避免被扣上歧视、不尊重弱势群体等负面标签。许多艺术机构或创作者,的确对大众舆论过度反应,甚至有了过敏反应,人们盲目地追求“政治正确”,不自觉地让艺术创作服务于“政治正确”。艺术的创作不再自由,艺术家的表达不再从心,艺术领域仿佛戴上了沉重的镣铐,在步履艰难的前行中,茫然不知前路。

在这种情形下,或许今天有关“艺术发展是否受制于政治正确”的讨论就变得格外有必要。我们或许需要更多的“斯嘉丽风波”,需要更多的冲突与争议,从而去获得大众对艺术发展更多的关注,也促进更多良性积极的对话与讨论。

在“政治正确”和艺术发展之间,真的只存在对立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在创造更充分自由的艺术环境的同时,如何赋予所有群体平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或许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足够完美的答案。

在今天,我们或许无法跳出自身视野和时代大背景的限制,为未来艺术找到一个足够完美的发展路径。然而,我们仍该为今天人们围绕这一议题展开的种种讨论感到欣慰,这足以说明,人们依然看到今天存在着的种种不足,而且愿意去改变现状。在这未完成的长路上,人们正在积极探索着正确的方向。

此外,针对近日的风波,斯嘉丽·约翰逊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在给《娱乐周刊》的一份声明中,她表示,自己的话语被断章取义,“在与现代艺术家David Salle的对话中,我回答的问题是关于政治正确与艺术的对立。我个人认为,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任何演员应该能被允许饰演任何人,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应该受到政治正确的影响。这是我想表达的观点,尽管之前被曲解了。”

此外,斯嘉丽继续说道:“我承认,在现实中,我所在的行业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个行业更有利于白种人、顺性别(Cisgender,跨性别反义词,指对自己先天性别感到满意的人)的演员。我知道,并不是每个演员都被给予了我有幸拥有的那些机会。我会继续支持,并一直支持每一个行业的多样性,并将继续为那些将所有人都包含在内的项目而努力。”

编辑| 崔健豪

校对| 翟永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