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梁思成和林徽因,这样讲给来自山区的孩子

她把梁思成和林徽因,这样讲给来自山区的孩子

“北平四郊近二三百年间建筑遗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他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

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这也许是个狂妄的说法——但是,什么叫做‘建筑意’?我们很可以找出一个比较近理的含义或解释来。”

这段文字,出自一篇建筑考察报告《平郊建筑杂录》,作者正是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梁思成和林徽因。文章发表于1932年,当时梁思成31岁,林徽因28岁。

梁启超嫡孙女、梁思成和林徽因侄女梁旋女士(中)

7月13日,在“人生第一课读书会”上,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侄女梁旋,亲自把这段文字朗读给了一群孩子听。这群孩子来自国家贫困县、正在北京参加由一起教育科技主办的“2019奋斗之旅”公益活动。

“孩子们,不知道大家从我刚读的这段文字中听出了什么?也许有些人会被我二伯父梁思成和二伯母林徽因的文采与浪漫吸引,与这些相比,我看到的更多是他们与自己事业水乳交融的关系,看到的是他们如此自然地将自己投入进工作后所享受到的幸福”,梁旋告诉孩子们她的理解。

王媚黎同学(右二)

“梁旋奶奶,我长大以后也想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但学习和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被动选择,如何才能坚持自己喜爱的东西呢?”王媚黎同学问道。

“孩子,我跟你分享一些他们考察古建筑的故事吧,或许你能有所领会。要知道,那个年代,出去考察建筑是非常辛苦的。他们的建筑考察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旅行’,那种艰苦让人难以想象。他们的行囊装备是改装的,交通主要靠骡车或自己徒步,道路或是泥泞不堪,或是沙尘滚滚,饭桌上苍蝇成堆,客栈里臭虫横生……

即使这样,他们也坚持了下来。正如我前面说的,他们这么辛苦,很大程度上是热爱,数年的考察,一座座中国古代建筑被发现、测量、整理,他们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和幸福。

除了热爱,还有这是一种责任。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们冒着很大风险,和妻子林徽因等一起,在并不长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中国近200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建筑,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田野调查科学方法。

孩子们,只有当你充满深深的热爱,用双眼双手去寻找的时候,才能做好一件事,才能散发出家国情怀”,梁旋勉励孩子们说。

黄宇同学(左二)

“梁奶奶,刚刚我们读到的智、仁、勇,如何才能做到呢?”黄宇同学问道。

“孩子,我爷爷曾引用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来说明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人要做到:不惑、不忧、不惧。孩子们,可能这些比较生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有更多的体会”。

《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

除了听梁旋奶奶讲故事,孩子们还现场阅读了《少年中国之少年:梁启超传》,与梁启超“对话”。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梁旋书中梁启超关于教育的核心理念,都细致的讲解给了孩子们听。梁启超先生和梁旋女士给孩子们上的“人生第一课”,穿越了时空和地域,如繁花一般绽开在了孩子们面前。

梁旋女士

活动发起人、正在美国Master School读高中的李澜韬也在读书会现场分享了自己出国留学的经历和对家的理解。

“当时我去国外的时候,因为害羞还有口音,不敢说话,也不敢社交,没有好朋友。但我从没有因此哭过,当初我正处于叛逆期,想早点‘逃离’家去美国读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有时候还是非常想家,尤其是当我生病、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自己的家人,想对他们诉说自己的挫折或痛苦。或许这就是家吧,不管你当初多么叛逆,你会发现,家是永远牵挂的地方。现在,每当想家时,我会闭上眼睛默念:爸爸妈妈,我在美国,我很好,不要担心。”

李澜韬同学

他还展示了自己的父亲写给自己的家书。“信的开头就是吾儿澜韬,如此正式我有些不太适应,心想爸爸肯定有正事找我”,引得大家哈哈笑起来。

信中,李澜韬的父亲鼓励自己多读书:读书,是很好的能超越古今中外“结交朋友”的方式,读书是走向成功重要的拐杖,帮助我们发现最好的自己。父亲还给他推荐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