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札里的朋友圈:广西师大新书《尺素清芬》在京发布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书札里的朋友圈:广西师大新书《尺素清芬》在京发布

2019年5月26日下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召开。本书作者朱万章,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天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总编辑张明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是一本与中国近代书画鉴藏相关的信札研究集,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通过30余位书画鉴定家及40余封手札,提供了一份帮助读者理解近现代书画鉴藏的清单,旨在使读者能略窥这一代学人的身影。此次分享会的主题为“从书札看晚清以来艺术大家们的朋友圈”,即力图通过书中信札里的一个个看似散乱的场景,串联起晚清民国以来学界和画苑的逸事,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个朋友圈,再现每一封信札背后不为外人所知的文化记忆。

活动开始,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总编辑张明致辞,他介绍了朱万章老师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渊源,又从美术史的角度对本书出版的价值做了归纳。他认为,《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一书为我们再现了晚清以来百年间的书画鉴藏与学术史嬗变,对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史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朱万章老师紧接着介绍了本书的创作渊源,在于与写信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些信札记录了他们的交游过往,十分珍贵。将这些人与事钩沉出来,便成就了《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一书。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本人十分注重信札研究,且收藏甚丰。他在活动开始便简要介绍了自己收藏信札的体会,又肯定了信札收藏的意义。杜鹏飞馆长认为本次活动的讨论其实还是艺术史的研究,朱万章老师能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的集结,这又显现出了它更独特的学术价值。朱老师得到的第一批可靠的史料,使后来的研究者可以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也体现了他做学问的严谨,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一定可以为近代百年间的书画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朱天曙熟悉书法与书画鉴藏,在今天的发言中,他不仅为我们梳理了魏晋以来的信札发展脉络,也归纳总结了书札的重要价值。他重点强调信札是一种即时的书稿,最能体现写信人的真性情,是最鲜活的东西,读者从中能看到写信人更加真实的生活,从这一点上说信札的史料研究价值是非常高的。另外信札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封小小的信札也可以一幅书法作品,一件艺术品,它同写信人的其他艺术作品一样,甚至能更为真实地展现其思想态度和学术观点。因此,无论是从艺术还是鉴藏的角度,《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一书都有很高的价值。同时,朱天曙老师还使读者了解到信札收藏虽是一个很小的门类,但其收藏却具有便于携带、便于保藏的特点,从而更加受人欢迎。

活动现场,读者纷纷提问,对书稿中艺术家交流的趣事感兴趣,也有从收藏西方艺术家信札的视角与作者嘉宾进行探讨的,场面一度十分热烈。活动的最后,杜鹏飞馆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们对近现代中国书画鉴定的专家往来有了更多的了解。“尺素”散发着“清芬”,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在这个少有人写信的年代,书信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方式,正因为如此,朱万章老师对这些信札的收藏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尺素清芬——百年画苑书札丛考》的意义在,其中的信札多为作者收藏,这些信札中有陈师曾的日常生活、方人定与邓芬的学术讨论、苏庚春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的渊源、贞古斋的往事,还涉及与艺术相关的展览、会议,等等,内容丰富,可做文史补遗。再者,信札多为写信人随意而为,书法更具其天性,更能体现书法的本真,这又为研究写信人的书法提供了依据。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