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灵光:中国古代版画

刀笔灵光:中国古代版画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温暖的儿时记忆,让十多岁的我重新认识了心目中那个“剑拔弩张”的鲁迅先生。犹记得文中说到课堂学习时,有这么一段: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这里说到的把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想来我们小时候都干过这个。但当时不知道,鲁迅说的这些小说上的绣像插图,正是我们版画的表现形式之一。除了书籍插图之外,版画技艺还广泛运用于年画、招贴画乃至纸马、纸牌等民间用品中。正因为始于民间、兴于民间,所以长期以来并未被重视。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中国的版画。

古版画溯源,大概可追溯到原始岩画和晚些时候如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骨器图画。尔后的甲骨文、青铜彝器图饰纹等,也都是中国古代版画的先声。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瓦当出现时,雕刻技法、构图艺术等已十分成熟。两汉以后,石刻艺术勃兴,尤其石刻线画艺术广泛应用于祠堂、墓室、寺院等,它们当中不乏精雕细镂、丝丝入微之佳作。加之捶拓、制印技术、雕版印刷的发展,“版画”已是呼之欲出。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佛教了。

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之风早已深入神州大地,唐初,玄奘法师“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众方,每岁五驮无余”(见冯贽《云仙散录》卷五引《僧园遗录》),这条记载被视为中国史籍上明确提到版画刊印的最早记载,而玄奘法师也成为史籍所载的刊印版画作品第一人。

玄奘刊印的普贤像“每岁五驮无余”,可见当时佛教版画的大量印制和散发,可惜当时的普贤像究竟是什么样子,今天已看不到了。好在玄奘之后,来自天竺的佛风不断吹拂,虽多遭法难,仍有少量唐代版画遗存至今,而且全是佛教题材,比如唐咸通九年(868)刊印的《金刚经》扉页图,通过图中人物形像、服饰、法器之物以及整个画风来看,均可断定出自中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据唐懿宗咸通九年王玠刻本影印

收入《中华再造善本》

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五代 宋 辽 金 西夏 蒙古

从今天流存的版画来看,唐以后,佛教题材的版画不再独占春光,特别两宋时期,儒家经典、文学作品、农艺、医药、方志、画谱图录等典籍中,也有着丰富的版画。尤其木版画谱,成为宋代版画艺苑中的耀眼明星。《梅花喜神谱》即是遗存至今的最早的版画画谱。

《梅花喜神谱》

收入《中华再造善本》

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索书号:J222.44/3022

不独大宋的版画兴盛,辽、金、西夏诸域,版画也大量出现于佛经之外的典籍上,比如金代的《四美人图》(又名《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四美人图》

图片来源:阿帕比艺术博物馆图片数据库

除单色版画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彩色版画。今存唯一的两宋时期木版雕印彩图,为1973年陕西省文管会整修《石台孝经》时发现的《东方朔盗桃图》版画。

元代的佛教版画遗存,以《碛砂藏》扉画名声最著。其他单刻佛典版画,比如元大德二年(1298)成都昭觉寺刻《圜悟禅师语录》前冠《圜悟禅师顶相》,构图层次分明,刀刻遒劲有力,是我国古版画史上现存最早的人像写真,开肖像版画之先河。

《碛砂藏》版画

到了明朝,中国版画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小说、戏曲版画全面兴起,版式也较前代更多变化。1967年上海嘉定明代宣姓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成化年间北京永顺书堂刊刻的说唱词话,这些词话本的插图,成为今存明代北方刊刻小说戏曲版画的最大遗存。后由上海博物馆将这批词话汇为一函,影印出版,名之《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十六种附《白兔记传奇》一种

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明万历至崇祯时,是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彼时,为图书镌刻版刻插图蔚为时尚,可谓无书不图。当时形成了建安、金陵、新安三大艺术流派。万历中晚期,徽州版画勃然而兴,独领风骚。《程氏墨苑》即为徽派版画之佳作,尤其书中四幅天主教题材的版画,是最为引人注目之处。

《程氏墨苑》十四卷

收入《中华再造善本》

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除徽派外,苏州、杭州、吴兴等地版画,也在明晚期达到了鼎盛。代表作有天启四年(1624)武林刊本《彩笔情词》之图,精密雕缕,景物灿彰。

《彩笔情词》十二卷

南方版画兴盛的同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派版画,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晚晴至清初,不少画坛世匠也都为版画绘制过画稿。其中最杰出的人物首推陈洪绶,其《水浒叶子》所绘人物造型夸张,神采各异,古趣盎然。

《水浒叶子》

此外,彩色套印版画的填峰,也出现在天启、崇祯年间。饾版、拱画技术,也是我国彩色套印史上的杰出创造。《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彩色套印木版画集。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笺谱》

北京:中国书店,2017

四川大学江安图书馆社科图书

清代版画,可以用“盛极而衰,渐消渐亡”来概括。若论清刊版画中最引人注目的,大约当推官刻版画了。康熙时以南宋楼璹所绘《耕织图》为蓝本所刻绘的《耕织图》,采用了西洋透视画法,为中国古版画史上别开生面之作。康熙晚期的《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镌刻也极为精致,是殿版山水画中的上乘之作。

《耕织图》

《御制避暑山庄诗》

在清前期版画艺苑中,人物版画也足以与山水版画娇美。康熙时刘源绘的《凌烟阁功臣图》,精密简练,匠心独具,被吴梅村评为“虽立本复出,无以过焉”。评语虽略有夸大,但不难看出时人对这套版画的推崇。

《凌烟阁功臣图》

彩色套印方面,清代也承继了明代杰出技艺。最有名的便是《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传》

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清代中晚期,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加之长期的闭关锁国,19世纪中叶西方版画蔚为大观之时,中国的版画技术却在停滞中濒临消亡了。虽然也有如任渭长这样的画苑英才,虽然也间有如同治时《百将图说》、光绪时《东轩吟社画像》之类的佳作,但总体而言,已难挽传统版画的颓势。好在中国版画并未沉寂太久,20世纪三十年代,新兴的中国版画又焕发出活力,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开启了新的版画传奇!

《东轩吟社画像》

参考文献:

王伯敏:《中国版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2011年。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

周心慧《中国古版画通史》,收入《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第一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