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两岸征文”评审落幕 “一条棉裤”获首奖

“第九届两岸征文”评审落幕 “一条棉裤”获首奖

“第九届两岸征文”活动在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举行评审会

由凤凰网、旺报和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两岸征文”活动于2019年2月18日下午在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举行终选评审会。入围本次评审的文章共79篇,其中台湾组39篇,大陆组40篇,本次评审从两组文章共评选出获奖作者8名,大陆组、台湾组各4名,其中首奖各1名,佳作奖各3名。

经过评审委员们的激烈讨论,最终大陆作者林妹妹(笔名)的《这些年我们被骗来台湾》和台湾作者黑巫师(笔名)的《一条上海友人送给母亲的棉裤》分获大陆组和台湾组首奖。除首奖外,此次评选还从大陆组和台湾组的文章中各评选出了三篇佳作奖。

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担任本次评审会主席,参加评审的评委包括《旺报》总主笔戎抚天、《旺报》副总主笔陈琴富、台湾作家杨渡、凤凰网副总编辑李小鸣、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副台长郭红斌、浙江大学法学教授王冠玺、大陆青年作家李壮、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军事节目总监杨涛。

征文作品是反映两岸民间交流的晴雨表

“两岸征文”活动以“台湾人看大陆”和“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征集两岸民众投稿,以个人真实经历、切身感受,写下对彼此最直接的认知。“第九届两岸征文”活动预计将于今年6月在台湾举行颁奖仪式。

“第九届两岸征文”活动评审主席、凤凰网副总裁兼总编辑邹明表示,征文作品是反映两岸民间交流的晴雨表。两岸征文活动是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品牌,能坚持9年不中断实不容易,很多作者伴随着这个征文活动长大,征文活动对两岸民间的交流、理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旺报》副总主笔陈琴富表示:“从入围文章中可以看到两岸关系变迁的一种过程,虽然不可避免得会谈到当前一些矛盾和分歧,但更能感受到对两岸向着和平、融合的方向发展的期望。作者们对两岸的观察都有比过去更深入的一面,我相信这对两岸融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副台长郭红斌认为:“两岸作品的水平旗鼓相当、内容各有千秋。作者都在设身处地了解对方,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作品关注的领域有所拓展,两岸青年们思考和关注的交集在增多,青年人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非常深入。这也体现了我们征文的意义,对促进两岸的正面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两岸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更加深度且真切

“在这些文章中我看到很多比较细腻的民间底层的变化,比起早期做的文化观察,是更为深度且真切的理解。”台湾作家杨渡表示,“这些来自于民间社会底层的声音,可以反映两岸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年轻世代,在这次的文章中写到他们遭遇误解后还能互相理解,让我看到了新世代的新可能,这也是新的希望所在。”

凤凰网副总编辑李小鸣回忆起两岸征文的往届文章时说:“多年前的很多文章还停留在了解对岸的未知,现在的文章有了很大的不一样,两岸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再是宏观层面的‘地大物博’、‘人情温暖’,而是能浓缩到一条棉裤、一个饺子馆。对于两岸之间的异同和反差,也没有了一味的好与不好的判断。”

浙江大学法学教授王冠玺曾获得“第七届两岸征文”台湾组首奖,获邀担任本届评审委员的他在大陆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他表示:“在文字表达和在内容深度上,大陆组水平更高一些,但是台湾组也有佳作。这些文章里写的东西真正把两岸的文明体重新连接在一起,是一种人与人、心连心的真实的交流。”

青年批评家李壮则觉得入围文章中所体现的两岸不同视角十分有意思,他说:“同样的题材,通过视角互换写出来,有不一样的感觉。印象特别深的是写支付,台湾青年在大陆使用电子支付,觉得很方便、效率特别高,而大陆青年在台湾使用纸币支付,隔着钞票与人交流的时候又觉得很有人情味。”

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军事节目总监杨涛表示:“从这次入围的文章来看,以前彼此回避尖锐问题的现象开始改变,两岸的作者如今敢于直面冲突和分歧,然后在此之中找到一种互相交流、认知、融合的方式。希望之后的两岸征文能够覆盖到更广阔的人群,呈现更多闪光的文字和两岸之间真切的感受。”

评审结束后,评委们在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合影留念(左起:杨涛、李壮、郭红斌、王冠玺、邹明、杨渡、陈琴富、李小鸣)

附“第届两岸征文”获奖作品及作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