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三版《英汉大词典》编纂工程启动 陆谷孙弟子接棒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李昶伟 发自上海 素以“高大上”著称的《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接下来要“接地气”。”朱绩崧表示,第三版的《英汉大词典》编纂,将不再囿于词典编纂专家的纸边案头,而将成为一场依托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全民大行动。

南都讯记者李昶伟发自上海 素以“高大上”著称的《英汉大词典》第三版接下来要“接地气”。《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纂工程日前在上海启动。陆谷孙教授的弟子、35岁的复旦大学英文系教师朱绩崧博士接棒主持《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的编纂任务。“《英汉大词典》要融入读者的生活,也要读者融入《英汉大词典》。”朱绩崧表示,第三版的《英汉大词典》编纂,将不再囿于词典编纂专家的纸边案头,而将成为一场依托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全民大行动。

互联网时代工具书创新实验

《英汉大词典》的编纂始自1975年周恩来病中的亲自批复,历时16年的编写历程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身为主编的复旦大学英语教授陆谷孙,当年为了《英汉大词典》,发愿“不出国、不写书、不兼课”,传为佳话。

《英汉大词典》1991年出版上卷,1993年上下卷出齐,2007年出版第二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词语的动感和裂变,给奠基于40年前《英汉大词典》的内容与扩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也大大地改变了工具书的形态及其编纂思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介绍,该集团成立了专门的“英汉大词典编纂处”,在过去的五年中,对英汉工具书编纂出版的工具和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数字化升级和改造,形成了全数字化的编纂出版平台,《英汉大词典》第三版将在这个编纂平台上进行最大的创新实验。

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数字化”

“数字化阅读是不可阻挡的天下大势,我们经历的这场转变,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刚刚开始普及纸质阅读。”在朱绩崧看来,数字化给予词典编纂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它残酷地拷问着词典在物理维度上的存在,又对词典的文本容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大度。两千多页的词典可以化为我们手机屏幕上一个小巧的应用图标,而这图标的背后,却是一座如宇宙般昼夜不断膨胀的语言信息库。”

朱绩崧介绍,《英汉大词典》第三版将作高度数字化处理,让这部体量庞大的工具书最大限度地适应互联网环境,在各类终端设备都能发挥它的各项功能。“我们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数字化’”,朱绩崧表示,新版《英汉大词典》的编纂必须考虑数字化的特点,重新构建用户友好的查询界面。“事实上,我们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计划,那就是以《英汉大词典》第三版为核心,为中国这个英语学习的超级大国打造一座集权威和便携于一身的英语学习平台。”

“高度数字化”之外,新版《英汉大词典》还试图实现“深度社会化”。朱绩崧介绍,第三版《英汉大词典》的IT团队已经基本完成了微信平台上的《英汉大词典》语料搜集工具,该工具内测后,将于本月面世。“只要有互联网连接,读者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为我们的事业添砖加瓦,提供第一手的新词、新义、新例。”

新版《英汉大词典》欢迎全世界华人读者、外国友人一起帮找新词、新义、新例证。朱绩崧表示,理想状态是所有的例证既来自实证材料,又是活泼的,比如既可来自莎士比亚的名作,也可出自《唐顿庄园》,以此来提高读者的融入度。

热情读者提供的语言素材可能是巨量的,但朱绩崧也表示,《英汉大词典》绝不会走某些网络百科词典那样任由访问者增删修改的路数:“辞典编纂的权威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搜集’和‘采用’这两道工序区别对待,前者向全世界开放,后者的权限必须牢牢掌控在我们的核心编辑团队手中,这是我们《英汉大词典》奉行的‘民主集中制’。”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英汉大词典 1975年 词典编纂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