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24日路学长导演追悼会:“第六代”的殇逝与永诀


来源:新京报

人参与 评论

就其《长大成人》“巨大社会变革下的个体命运”的创作初衷而言,路学长只能算部分完成。“第六代”的“个体命运”里,有坚守,有妥协,还有淡出,如今又添加了殇逝和永诀。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讣告:我系优秀教师、杰出电影导演路学长老师于2月20日晚突发疾病离世。路学长老师是我们的同事、师长、朋友,我系全体师生沉痛哀悼!愿路老师一路走好!追悼会定于下周一24日上午10:00在八宝山兰厅举行,23日晚8:00开始在305医院太平间,路老师家人为其守灵,亲友可以前往悼念,地址:文津街305医院。

路学长 (1964.6.25-2014.2.20),北京人,电影导演。代表作:《长大成人》《卡拉是条狗》。终年50岁。

2月20日,路学长在看完贾樟柯等导演的新片后的归途中,在老同学王小帅的车上突然告危,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不过50。我们总是感叹光阴易逝生命苦短,相比一个导演的创作生命,更是何其短暂,仿佛昨天刚刚“长大成人”,还没能从当初的困局中完全解脱出来,就遗憾地永诀。

路学长在“第六代”导演中并不那么抢眼,却是“第六代”整体困局中一个活生生的实例,他的殇逝传导着某种意味深长的信息,让我们不无悲凉地感受到,他最后似乎也只能用这种不告而别的方式宣告他曾经来过,曾经留下的那行艰难的印迹。

就在年前,路导还爽朗地答应要来为我们《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发式站台。在这本以“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为主题的新书采访中,路学长的答复言简意赅,被问及当初《长大成人》表达初衷时,他的回答只用了12个字:“巨大社会变革下的个体命运。”

路学长1964年生于北京,作为饥饿年代后首批新生儿,成长于文革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年代,在70年代精神的罅隙中茁壮着,并有幸吐纳着80年代的新鲜空气。他自幼喜好绘画,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专攻绘画,1985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与王小帅、娄烨和张元等恰同学少年,集体成为“第六代”导演中坚。

相比几位同学,路学长的导演之路更加多舛。摄影系的张元1989年毕业当年就完成了独立电影《妈妈》,同班的娄烨在次年也开启了处女作《周末情人》的创作,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到大学毕业一直相伴左右的王小帅1993年也自筹资金实现了《冬春的日子》的蜕变。当同学们忙着“第六代”突围时,路学长却忙于招架肾病顽疾,直到1993年换肾之后又3年,才得以拍摄他第一部长篇处女作《长大成人》。至于这部电影,他说:“命运坎坷,送审达3年,修改10多次。1997年最终上映,但不允许参加国际电影节。”

经过十余次修改之后,《长大成人》再也无法完整呈现导演“巨大社会变革下的个体命运”的表达,甚至连电影的形态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故。令人安慰的是,这部原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长大成人》不仅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后来还被不少影人视为“第六代”代表作。但正因为不被允许参加国际电影节,使得路学长成为“第六代”中少数在国际舞台上毫无斩获的导演。

《长大成人》的境遇直接影响到了路学长后来的创作路径。他的第二部电影《非常夏日》,虽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特别奖,但上映时却因过于向市场妥协而令影迷失落。与此同时,“第六代”也陷入了新的抉择,两年后张元以一部《江姐》挥别了坚守多年的“地下”,而娄烨和贾樟柯等少数导演则在独立的道路上孤独地坚守着。

2000年,路学长以工作室的模式签约华谊,不无妥协地选择了电影的另一种“话语”模式。2002年,他在商业模式下推出了《卡拉是条狗》。这部影片为他在大学生的世界里赢得了掌声,同时借着葛优这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标签和一只狗的议题,完成了他对人性的洞悉和尊严的“话语”。

就其《长大成人》“巨大社会变革下的个体命运”的创作初衷而言,路学长只能算部分完成。“巨大的社会变革”中,“第六代”的“个体命运”里,有坚守,有妥协,还有淡出,如今又添加了殇逝和永诀。

□曾念群(北京 影评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路学长 第六代 长大成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