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丹麦汉学家正在翻译《金瓶梅》 每天仅翻译三页

2013年04月23日 08:08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崔哲

(记者崔哲 通讯员赵轶鹏)日前,受河北省作家协会及著名画家铁扬的邀请,丹麦著名汉学家易德波女士到我省进行文化访问。在4月20日下午由省作协举行的中外文学交流座谈会上,易德波就如何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解放区文学现象、中国话本艺术与小说艺术的相互影响话题与参会的河北作家进行了交流探讨。易德波透露,目前她正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因为《红楼梦》、《水浒传》等已经翻译到了丹麦等北欧国家,所以她选择翻译《金瓶梅》,而《金瓶梅》的艺术价值也是她认为这项工作值得去做的主要原因之一。

谈扬州评话: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魔力

易德波原名易伯克·卡尔达娜,易德波是其中文名。她20岁起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中国文学,40多年来,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看法,并积极促进北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4月20日举行的中外文学交流座谈会上,著名画家铁扬介绍说,易德波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全面、深刻、广泛,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关注始终如一,也是他和铁凝很好的朋友。多年前,当铁凝初出茅庐发表了几篇作品的时候,就受到了易德波的关注;而他本人也在易德波的积极促成下,成为第一个在北欧举办画展的中国画家。铁扬说,能够认识这样一位汉学家不但对其本人,对大家都是有益的。

当日的座谈会主要围绕如何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解放区文学现象、中国话本艺术与小说艺术的相互影响展开。易德波在座谈会中表达了她对中国话本艺术的喜爱。她说,中国的话本艺术,或者说是口授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以扬州评话为例分享了她对中国话本艺术研究的心得。她之所以学习和研究扬州评话,正因为这是研究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角度。她从中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魔力,并能够帮助她更好地去研究中国文学。

译《金瓶梅》:需要几年时间才可能完成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解放区文学现象,易德波并没有直接谈她的观点,而是回顾了其对作家秦兆阳的作品进行研究的过程。她说,早年因为要出版编辑中国作家小说集的缘故,接触到了秦兆阳的作品,又在一篇评论中,见到了秦兆阳坚持文学创作多样性的观点,而这也是她自己所赞同的。在1980年,她应邀访问中国时,见到了秦兆阳,进行了一次对话。她回忆说,他是个很瘦很瘦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活得很辛苦。1984年,她又作为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与秦兆阳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专门为其写了一本书,这也是易德波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她表示,由于很多东西都已经过去很久而忘记了,她现在无法对解放区文学现象给一个整体的说法,只能从秦兆阳的例子中来表达一些看法。

易德波还透露自己正在翻译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她说,翻译《金瓶梅》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每天工作12至14个小时,只能翻译三页,按照这个工作进度,需要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完成。《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等都是她所喜欢的中国古典名著,但因为《红楼梦》、《水浒传》等都已经翻译到了丹麦、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所以她选择翻译《金瓶梅》,而《金瓶梅》的艺术价值也是她认为这项工作值得去做的主要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金瓶梅 解放区文学 1980年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