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老牌文学杂志借网络自救 赶时髦推电子版引发围观

2012年12月17日 08:27
来源:青年报 作者: 郦亮

走近青年,老牌文学杂志也“触网”

从“几十页纸走天下”到“数字化阅读”

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现象:文学杂志“触网”忙

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这些时尚媒体中,读像中国作协旗下《小说选刊》这类纯文学杂志上的传统小说,感觉会怎么样?《小说选刊》数字出版部负责人的冯先生最近一直在同各大网络运营商洽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纸质杂志上那些厚重的严肃文学作品,推到网络上去。

冯先生告诉本报,这个数字出版部是去年成立的,今年便立竿见影,在网上已经可以用各种方式读到《小说选刊》了。这显然是《小说选刊》向网上的青年人示好之举。“网络及多媒体传播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大势所趋。”

冯先生坦言,“我们作为传统文学杂志社,不能被动于这个时代。如何用新的媒介争取年轻的文学受众,这是我们时常感到焦虑的地方。”

想争取网友的还有老牌文学期刊《收获》。上个月在《收获》成立55周年之时,执行主编程永新向记者透露,他将为筹备《收获》电子杂志进行调研。这么多年来,《收获》以“改革谨慎”著称,至今这份杂志还坚持不登广告的传统,版式也是多年不变。所以程永新此言一出,立刻引发热议。程永新认为,《收获》创办电子杂志是“跟上时代发展”之举,“事实上,就算你不提供电子阅读,纸质销量也不会上去。而如果弃置这一块,就等于主动放弃了很大一部分年轻读者。”

在一片“触网”声中,湖南著名文学期刊《创作》也在几天前宣布开通“网络版”。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实施或在计划“触网”的纯文学杂志不下七八家。杂志“触网”俨然已成潮流。

背后:严肃文学精心制作,同样吸引网友

纯文学杂志的经营者一个普遍判断是,现在很多读者,尤其是青年人都喜欢网络阅读,纸质阅读渐被抛弃,既然如此,来一次“触网”或许可以扩大影响力。

冯先生向本报今年透露,上半年《小说选刊》与一家专门做电子杂志的公司合作,开放三分之一内容供下载阅读,仅几个月,就突破1000万次点击率。《小说选刊》纸质杂志印数7年翻了近两番,目前正在向每期12万册目标挺进,现在如此高的网络点击率无疑算是个“意外惊喜”。

记者注意到,现在文学杂志的“触网”,大多是将纸质杂志上的内容直接上传网络。《小说选刊》目前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先生表示,谈文学杂志“触网”,首先要分清杂志“数字版”和电子刊物的区别。前者就是内容上传网络,而电子刊物则好比另起炉灶,内容也需要和纸质杂志有所不同。

在冯先生看来,现在文学杂志“触网”多选“数字版”的模式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一,如果办电子刊物,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烧不起那个钱”;其二,“办电子刊物原则上要报批”,程序比较复杂。不过冯先生也表示,传统文学期刊要吸引网友阅读,未必要专门提供所谓适合网络阅读的作品,“严肃文学只要精心制作,同样可以吸引网络读者。”

“钱景”:影响力才是硬道理

由于刚刚起步,纯文学杂志的“数字版”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冯先生给本报算了一笔账:如果一部作品在手机上定价1元,运营商得4角,内容推广商得2角,作为内容提供方的杂志社只得4角,而这4角还要和作家对半分。“杂志社要负责整理作家版权,编辑作家作品,制作上传文件,成本很高,目前尚未找到双赢模式。”

不过,对于现在要么靠纸质发行还能生存,要么接受政府扶持的这些老牌文学杂志来说,究竟能靠“触网”赚多少钱,并非他们关注的重点所在,扩大读者群,提高影响力才是当务之急。毕竟一份文学杂志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未来发展中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才有可能或涉险过关,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杂志社都提到了一份抽样调查。这份调查显示,目前在校的大中学的学生,最喜欢的不是网络小说而是经典阅读,他们希望在经典阅读方面有所引导,希望能给他们系统推荐经典作家作品和有价值的图书。“我们很受鼓舞。”冯先生说,这说明传统文学杂志“触网”是大有可为的。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触网 小说选刊 文学杂志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