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路遥逝世20周年 陈忠实:他刺激我写出《白鹿原》

2012年11月17日 12:54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刘功虎

路遥在陕西省作家协会 (摄影郑文华)

20年前的今日,著名作家路遥猝然离世,年仅43岁。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表现了改革起步年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迄今仍被读者奉为经典。路遥身上有着怎样的品格和魅力?他的感情世界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一面?他的作品到底好在哪儿?昨日,记者连线他家乡的作家朋友陈忠实、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雷涛,解析其生前身后事。

“他只用了十年就攀上文学高峰。他刺激我写出了《白鹿原》”

路遥比陈忠实晚生7年。1980年代,路遥连接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小说作品,尤其后者,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引起轰动。接着他又写出《在困难的日子里》,获《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1988年路遥达到文学事业的巅峰,完成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无数奖项。

陈忠实告诉记者,“慢慢地,我开始对这个比我年轻好几岁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对别人公开表示,我很敬佩这个青年人。当他的作品获得文学最高奖项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这位和我朝夕相处的、活脱脱的年轻人,怎么一下子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我下定决心要奋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

据陈忠实介绍,他一直记得1992年11月17日那个日子。正是在那一天,路遥离世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我很悲痛,发自内心最深切的惋惜。一个刚刚走向成熟的作家,死亡意味着什么?”

雷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先后担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干事、部长秘书、办公室主任,因为工作关系,与路遥有过较多交往。据他介绍,路遥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个作家独特的风格。“当年(80年代)我知道他生活很清苦,但是他风光自得,尤其写出《人生》后,能够进入省城做事,自感过去的‘高加林’从此彻底改变了命运。路遥曾很自豪地说过,他不到20岁就做了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不过,政治“狂热”的路遥等到“文革”刚一结束,组织上就罢免了他的职务。在政治上失落以后,他立志文学创作。短短十年内,他的作品就风生水起。

“他梦想娶一个北京女知青。梦想达成后,他的婚姻并不幸福”

路遥给雷涛的最初印象,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也是各方面很要强的人。他在创作上、政治上、婚姻上都要追求第一,追求完美。而且,永远是昂扬着头,不服输的气概。

年轻路遥在婚姻上有着自己的“顽固理想”,那就是要娶一个北京女知青做妻子。他出生于陕西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对“大城市”、“知识”这一类符号有一种强烈的崇拜和自卑,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他曾经向我流露过一种心情:我,路遥,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找到一个北京知青,和北京知青结婚,是我人生的一个快慰。”雷涛介绍。

然而,现实不遂人意。娶到北京女知青的路遥很快就发现,他的婚姻质量并不高。在路遥妻子林达看来,她希望有一个体贴自己能够保持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好丈夫,而不是一个不管家,甚至一个不管她的丈夫。对路遥来说,他找到一个北京知青,是自己人生的闪光点,但他没有享受到夫妻之间真正的恩爱,或者说这种恩爱的时间很短促。因为路遥希望妻子是一位对自己能体贴入微,对自己的学习、工作,都能够有所帮助的妻子,但是林达在这一点做的似乎也不到位。

“他在政治上,追求第一,但没实现;在婚姻上追求完美,也没有能得到。”

“因为枯燥和重负荷劳动,加上情感生活的压抑,造成了他身体的病根。”

“他很早就关注民族复兴命题。他最能理解平凡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陈忠实表示,路遥曾经是文学大省陕西的一员主将,他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烂的篇章。

“路遥热切地关注着生活演进的艰难进程,热切地关注着整个民族摆脱沉疴复兴复壮的历史性变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欢乐。路遥并不在意个人的有幸与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随他的整个童年时期的饥饿在内的艰辛历程。”

陈忠实认为,路遥在当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本身就是这个平凡世界里平凡的一个人,却成了这个世界人们精神上的执言者,一次又一次裂变和升华,他的情感是充满血肉的情感。

“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破译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那深刻的现代理性和动人心魄的真血真情。”陈忠实说。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路遥 民族复兴 平凡的世界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