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水泥 专家叹好心办坏事(图)

2012年11月08日 09:03
来源:郑州晚报 作者:徐富盈

村民为四百年古阁外墙涂水泥专家叹好心办坏事

村民介绍古阁的渊源

四百年古阁

能保存下来,难得

村民自发保护,也难得

历经文革和村里民居扩建,惠济区东赵村一座三层古阁,艰难地保存下来。

村民为自己村里有这栋古建筑而兴奋,看到它顶漏水了,村民集资数万修了顶,换了新瓦。为了坚固,专门用水泥把三层阁墙全糊了一层。

昨日上午,文物专家对这个看似现代化的建筑连连叹惜。“村民不懂如何保护文物,好事没有办好,结果弄巧成拙了。”

首席记者 徐富盈 文/图

村里有个古高阁

昨日上午,惠济区东赵村的王书田看到晚报“你身边的百年古建筑”报道后,说他们村有一栋古时留下来的三层阁楼,很是出名。

“这个阁楼是村里古庙群的一部分,明代万历年间修的,现在,三块石碑还镶在庙内的墙体上。”王书田说,10多年前,由村里出面,捐资数万元把它整修了,现在这个阁楼非常坚固结实。

10时,记者赶到位于文化路与北四环交叉口的东赵村。68岁的王书田带着记者,赶到了一个大院内。

这个院现在是该村的幼儿园。院子中间,伫立着一个高高的下宽上窄的三层楼建筑,顶是青色的琉璃瓦。但墙体却全是清一色的灰白水泥,还被施工建设的民工,打上网格状。

王书田说,这个就是玉皇阁,曾经当过学校老师办公室,现在是村里的文化中心。

村民热心“保护”

“怎么是水泥外墙?老砖呢?”记者问。

王书田一脸的无奈,“咋说呢,10年前,村民一心想好好保护它,村里也支持,就投入几万块钱,没想到这个近400年的阁楼,弄得像是现代建筑了。”

玉皇阁最大的特点,就像金字塔,下边宽,上边窄。原来它的南侧,全是碑林。

几十年前,村古庙群的东西厢房塌了,刚好用它塌下的木头,建成了东赵村小学,“老师没有办公的地方,这座阁就成了老师办公室了。因为教学用,它才保护下来。10年前,它开始漏雨,村里投资修了房顶,把老瓦换成了新琉璃瓦。这个阁都是巨大的古砖建的,因为后墙风蚀严重,砖缝之间都有很大的间隙,维修人员最后在墙上糊了一层水泥。”王说,当时他感到不太妥当,但想着为了它坚固,大家也都没说啥。

阁内物品保存相对完好

阁是一门八窗,一层唯一的大门状如民居门,门顶拱形,是一次性烧制的陶艺。

进入一层,抬头就是粗大的松木梁,虽经历400年,但除有点发黑,还一如新木,而上楼的木楼梯,却因为经常有人上下,已经被磨得梯面没有棱角,梯扶手也是光滑如上了蜡。

在三楼,楼墙内镶着三块石碑,其中的一块碑上写着“大明国河南开封府郑州东赵”字样,这个碑介绍了由万历47年(1621年)建的这个三层阁的相关情况。第二个碑,刻着乾隆十二年整修该阁,第三个碑是民国十三年重修。“第一块是当年就修进去的,第二块和第三块,是后来挖墙镶进去的。这样,只要房子不倒,石碑就会随房存在。”

专家:精神可嘉,好事没有办好

昨日下午,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的汪松枝介绍,这个古阁是村民自发维修的。

“村民修好后,有人才给文物部门联系,当时我很兴奋,赶快来看,但到后一看,我的心就凉了不少。”

汪说,看到后他心里很难受。“好事没有办好。用现代化的物料来维修,等于破坏了文物。文物维修讲求是以旧修旧,不破坏就等于保护。”

好在它的内部结构还没有变,门窗及里边的东西都没有变。“我们现在准备给它报批文物保护单位。看看能否把墙外的水泥给取下来,用文物保护的办法,再对墙体重新复原。”汪说,这个古阁位于隋唐大运河南岸,是古运河文化遗存之一。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村民 外墙 水泥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