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北京青年》原著作者:知青生活完全看不到希望(图)

2012年09月17日 08:16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黄咏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羊城晚报记者 黄咏梅

国内年轻人甚至不如自己父辈的当年

羊城晚报:《北京青年》在内地热播,同名小说也迅速被磨铁公司签下并出版,这部作品跟你此前改编为电视剧的《别了,温哥华》的小说《雪后多伦多》不同,前者写的是土生土长的北京青年的人生,后者写的是中国人的移民生活,你长期在海外生活,为什么会把视角转移到北京当下生活?

常琳:我对国内第一代独生子女一直就很有兴趣。本来一家至少俩孩子,一般都三四个,突然变成一家一个孩儿,一个孩子不但要承受父母双方的爱,还要同时承载父母双方的脸面和期望。而且从他们开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带来的残酷竞争和生存压力首先落在他们肩上。

成人前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成长环境,成人后职场竞争的血腥,使国内80后成为一个独特的,令人关注的群体。

我自己有两个孩子,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耶鲁法学院,毕业后在纽约名列世界前两名的大律师事务所当律师,主要处理国际公司的纠纷,还配了一秘书。国外律师社会地位高,且属高薪阶层。她干了几年不想干了,想演戏。没跟我们商量就把职辞了,考上一特有名的表演学院。现在在百老汇演话剧,刚接一电影,当女主角,现正在纽约拍着。

我儿子上的是北美最有名的商学院,毕业后在一大咨询公司做,半年后辞职,自己开了家公司,不到一年就拿到风投。

跟在国外长大的孩子比,国内的年轻人不但不如国外的年轻人,甚至不如自己父辈的当年,很难让自己冲破世俗的衡量标准,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诉求。

国内有评论说《北京青年》是给“80后”立传。

把四青年当自己的儿子一样写

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是你参与编剧的作品,何东何西何南何北这四个青年,各有个性,但都是生活在同一时代追逐理想的人,你个人比较喜欢谁?在四个男演员当中,喜欢谁的表演多一些?

常琳:四个人其实我都喜欢,都当自己儿子写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何东代表觉悟晚的那类青年,虽然自身有很多缺陷,又有来自家庭的重重阻挠,但他还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何西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关系融洽,所干专业又是自己喜欢的,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勇敢地迈出了重走青春的路。

喜欢任重的表演。

羊城晚报:只有何南是个海归。近年来,留学依旧热,但是海归却并没有过去吃香,甚至有海归变“海龟”的说法,你身处海外,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常琳:国内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去出国身揣200美金,可不得从洗碗开始干起嘛。现在出来的人谁还没几万美金,有的来了就买房买车,没有以前出国留学生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证的忧虑,困扰他们的东西肯定和以往的东西不同。过去留学生都是通过层层考试考出来的,现在留学生好多是国内考不上大学家里有钱就出来的,在国外待几年,要学历没学历,要能力没能力,还挺把自己当回事儿。这种人可不是得变“海龟”嘛。

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想对中国青年说些什么?

常琳:赵宝刚导演说过这么一句话:北京青年是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在的表现,对未来的期望。我觉得“北京青年”想告诉大家,要敢于聆听自己的心声,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变自己,去实现梦想。只有敢于挑战自己的人,才能挑战未来。

人只年轻一次,是生命长河中应该浪花激荡的那一段,怎么也得把这段过出彩来是不是?怎么也得让这段能真正青春一把!

写作缘于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羊城晚报:我知道,你经历过中国当年的知青插队再出国留学,这样的一群人在海外有很多,如何看知青生活那段时光?

常琳:知青生活完全看不到希望,不知道前途在哪儿。但经过了知青那段无望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磨练后,再经历国外的洋插队历练,还真没觉得那么苦。

到农村当知青虽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而且即使现在让我选我还是不会选择去农村,因为我相信那句话:“受苦是人类经验里并不必要的一部分。”但是知青生活不但让我接触到农民,农村的生活,还锻炼了我的生存能力,抗压能力。所以在小说《北京青年》里我写了何东到农村去的一段经历,很搞笑。

羊城晚报:你从前从事的是计算机工作,怎么会想到辞职从事写作?

常琳:我在国内是做数据处理的,出国后就没打算再干这一行。我辞职专事写作,是因为发生在多伦多的一个真事儿,一个年轻人因为爱情,毅然和患了红斑狼疮的女友举行婚礼,卖掉自己的食品公司,带女友回国治病。当时我有一种非把这事儿写出来的冲动,就跟老公商量,决定试两年,然后就开始写作了。

羊城晚报:很多跟你有着类似经历的海外作家,对中国历史的苦难题材挖掘很多,也比较受欢迎,而你似乎对这方面涉猎不多,怎么看这类题材写作?

常琳:我从来就不喜欢历史,这是一。而且写作是我的爱好,在爱好里就不想再掺和很世俗的,附庸潮流的东西了,喜欢什么写什么,想写什么写什么,别人写什么题材出名了,跟我没关系。

羊城晚报:根据你的了解,中国作家要在海外打开市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常琳:可能首先英文写作得过关吧。

常琳

北京人,曾到山西插队,当过物探局勘探工人,后来学石油勘探数据处理在石油部计算站工作,加拿大陪读定居至今。长篇《雪后多伦多》,赵宝刚导演改编为电视剧《别了,温哥华》;长篇《爷爷的小院》,女儿帮助翻成英文准备在美国出版;根据两部短篇小说《欣萌和她的雪孩子》、《我在天堂等你》和赵宝刚一起改编成长篇小说《迷失在多伦多》即将拍电影;长篇小说《堂兄弟》改编为电视剧《北京青年》。

黄咏梅

[责任编辑:杨海亮] 标签:常琳 视角转移 北京青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