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建筑师王澍首获“建筑学界诺贝尔奖”

2012年02月28日 16: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方益波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记者方益波)记者从中国美院获悉,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于2月28日揭晓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这一被称为 “建筑学界诺贝尔奖”的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据悉,颁奖典礼将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举行。

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普利兹克先生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这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此外,未来几十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成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将非常重要。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同世界各国的城市化一样,要能与当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兹克建筑奖由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兹克于1979年创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类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十万美元的奖金和一枚青铜奖章。贝聿铭曾在1983年获得第5届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引用今年获奖评审辞来说明获奖原因:“讨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适当关系是一个当今关键的问题,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据了解,王澍于1985年获得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位,三年后从该校硕士研究生毕业,随后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从事旧楼改造及环境与建筑关系的研究。在之后的10年里,他没有做建筑设计工作,而是一直与工匠们在一起工作,在真实的建造中获取经验。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他对“业余”这个词的解读是:“一个人因为兴趣而从事某项研究、运动或者行为,而不是因为物质利益和专业因素。”

他的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国完成的。主要作品包括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美术馆、宁波五散房项目、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馆等。凭借这些作品,他先后获得2004年中国建筑艺术奖、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2008年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2010年他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王澍从2000年开始担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1年,王澍成为第一位担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国本土建筑师。他经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学开展讲座,在美国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宾夕法尼亚等大学讲学。

当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这真是个巨大的惊喜。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荣幸了。我突然意识到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来真诚的工作和足够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评委、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普利兹克 王澍 建筑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