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冯小刚:一年赚钱一半要给电影局 审片过严影响创作

2011年09月02日 08:09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宗禾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冯小刚公开“放炮”引起各方关注 CFP供图

如今国产电影票房动辄过亿,很多人以为电影人赚翻了,可是冯小刚却在“哭穷”———日前,冯小刚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导演”的身份出席由全国政协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他在发言时将矛头直指电影局,先是称华谊兄弟拍电影所得利润的一半都上缴由广电总局掌握使用的电影基金,企业不堪重负;接着质疑电影审查制度过严,“在这种背景下,关照现实的作品纷纷回避,大家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

利润上缴一大截,不堪重负

根据《重庆晨报》报道,冯小刚透露,电影局规定所有制片公司及发行院线,发行放映的每一部影片,“需要交纳其票房总收入的5%作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掌握使用的电影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改善农村基层的电影放映,资助奖励儿童电影、主旋律影片的拍摄。

冯小刚认为这项执行了21年的收费给电影企业造成了负担,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他强调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要扣去成本才算净利润,比如华谊兄弟去年一年的影片票房的总收入是17亿元,扣除与院线的分账、制片成本、宣传发行成本以及各种税费,最后净利润才8000万元左右,而电影局的收费占了4000万元,高达50%的比例。

冯小刚表示,身为业界龙头的华谊兄弟尚且不堪重负,可想而知其他电影企业的艰难。他建议减免企业交纳的5%电影基金,转由政府支付补贴,待我国电影产业壮大之后再从影片效益中提取。

批示多审片过严,影响创作

内地的电影审查制度一直存在争议。冯小刚说了一个影坛怪象:电影局审查电影,全民审查电影局。他认为,方方面面都可以对电影指手画脚,“一个没有经过审核的内参、一个片面摘录的舆情、一个网络恶搞、一个娱记不负责任的影评,都有可能换来各级领导的批示,从而使按程序合法审查的结果被颠覆”。

他表示,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电影局为保不出任何问题,将“积极还是消极”当成判断一部影片好坏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号召创作人员要拍出无愧于时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冯小刚认为这自相矛盾,电影人根本不可能做到。

冯小刚以《唐山大地震》作为例子:“几经修改得以通过的《唐山大地震》,一经公映还是招致了社会部分人群严厉的批评,被扣上揭民族伤疤、发国难财的帽子大加鞭挞。在这种背景下,关照现实的作品纷纷回避,为了审查的安全,一窝蜂地去拍历史题材……近些年来没有能够拍出几部记录这个时代的深刻变革的作品,我们是有愧于心的。”

他认为有关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的做法值得借鉴:“回想上世纪80年代,电影界拍出了一批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如《芙蓉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包氏父子》、《红高粱》、《黄土地》、《霸王别姬》、《本命年》、《邻居》等。为什么那时能涌现出这么多深得民心、立意深刻的作品?主要还是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文艺政策和思想解放的洪流……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环境应该可以作为我们新世纪中国电影创作的参照范本。”(宗禾)

专家回应

赵葆华:叫停的大多是烂片

针对冯小刚等对中国电影环境和电影审查制度的一系列近乎指责的言论,《电影》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著名影视剧作家和评论家,同时也是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赵葆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回应:“总局的电影审查已是‘底线审查’。”不过,赵葆华再三声称,他的言论只代表自己,无权代表“审查委员会”。

赵葆华认为,内地的审查制度已经做到了“底线审查”,“只要不违反国家文化艺术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的审查都是开绿灯的。但是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政策,过于黑暗,甚至涉及血腥、暴力和敏感题材的电影,自然会收到修改意见,这也是出于对影迷和中国电影环境负责。”

赵葆华表示,当前的一些电影创作者,包括媒体和公众,对“审查委员会”有一种妖魔化的倾向:“只要被叫停或修改,矛头就指向‘审查委员会’,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许多电影的创作过于急功近利,本身对市场和电影价值观没有很好的把握。在立项审批的过程中,我们叫停的电影绝大多数是烂片。”赵葆华认为,电影人应更多地从创作自身找原因:“一部作品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偏离了市场,不应归罪于审查,而是应该好好总结、反思电影出了哪些问题。”

宗禾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冯小刚 电影 电影局审查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