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赢了,可以说赢的毫无悬念。在这一年里,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他的竞选口号“改变”。奥巴马4年甚至8年的总统之路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改变还未到来。然而这次惊动了整个世界的美国总统竞选,已经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冲击和改变。奥巴马的胜选本身已经带来了什么改变?这些改变是彻底的、真实的,还是仅仅是表象?只有通过更理性的分析,我们才能知道奥巴马胜选的意义。他带来的不光是改变的希望,更多的,也许是美国人不能承受的改变之痒……

我们只能期待,只能静观其“变”。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引人瞩目的改变。自美国建国开始,之前所有的总统都是白人。虽然美国宪法一开始就规定“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平等的争取和最终实现却经历了漫长的反抗和争论。回顾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变化,我们才会明白,奥巴马的当选对种族问题仍然复杂的美国社会意味着什么。有些改变是多么的激动人心,而对于没有改变的,奥巴马要走路还有很长……

(一)不能忽视的背景:白人至上论调
 

他们自称“白人至上主义者”,歧视有色人种的男子,一个月前在网络上认识,两人都对美国可能会选出一个黑人总统非常不满,他们在网络聊天室里互吐苦水,一拍即合,开始策划一场杀戮,打算枪杀88个人,取14个黑人的首级。【查看内容】

三K党

当代白人种族主义最为恶劣的表现形式是种族歧视。歧视是一种心态,法律难以杜绝歧视的存在,若有人存在歧视有色种人之心,他/她完全可以找出一些表面上与歧视无关的理由,法律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正因为如此,歧视是一种难以根绝的直接伤害美国黑人的行为。而且,白人种族主义的这种歧视行为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中。【查看内容】

 

据CNN和观点研究(Opinion Research)进行的联合调查,84%的美国黑人和66%的美国白人认为,种族主义在美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目前美国社会存在着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形式的种族主义。……少数族裔处在美国社会的底层。……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就业和工作方面长期受到歧视。……有色人种和白人在受教育方面的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在司法实践中,黑人和少数族裔犯罪往往受到比白人更重的刑罚……【查看内容】

(二)反抗“白人至上” 黑人斗争了200余年
 

黑人奴隶在北美殖民地的地位极其悲惨,特别是那些在田间终日劳动的黑奴,被当作“耕富”使用,每天被迫劳动18—19个小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制定了联邦宪法。但宪法保留了奴隶制,维护了奴隶贸易。到1860年,美国黑人奴隶已达到400万。【查看内容】

【被奴隶主鞭打的奴隶】“……皮鞭上的结子使我的皮肉绽裂,鲜血象溪流一般顺着大腿往下淌,在我的脚下形成了一个血洼。痛楚超越了人所能忍受的程度,使我忍不住叫喊了起来。 ”【查看内容】

林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1865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修正案》,规定奴隶制或强迫奴役制,不得在合众国境内和管辖范围内存在。1865年12月,《宪法第13条修正案》正式生效,从此,奴隶制在美国被废除了。【查看内容】

在美国,真正处在领导地位的黑人少之又少。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目前参议院唯一的非裔人。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后,黑人逐步进入政坛,但影响有限。黑人占美国人口的13%,但迄今为止只有两人担任州长。当选参议员的也凤毛麟角,只有3位,奥巴马还是其中的一位。【查看内容】

奥巴马的美国梦,是追求一个超越民主共和两党、保守和进步的美国。奥巴马的美国梦,是追求一个超越肤色、族群、宗教、语言、性别和年龄的美国。但他也知道,唯有回到美国人民身上,才能完成这个超越,实现“人生而平等”政治理想。【查看内容】

 

南北战争后,黑人获得了自由,但又逐渐陷入了另一种境地,即所谓“隔离但平等”。 南部许多州的政府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律,继续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餐厅、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上都有专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黑人儿童只能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课,成年黑人公民享受不到和白人公民一样的权利,没有选举权。【查看内容】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在1965年,南部各州的黑人为了争取选举权进行了艰难的抗争。而在著名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所在的阿拉巴马州,黑人运动更是备受全国瞩目;从首府蒙哥马利到莫尔比,从伯明翰到塞尔马,黑人民权运动此起彼伏。1965年末,当时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正式签署了新的《选举权法案》,黑人的投票选举权终于写进了美国宪法。

(三)反思:奥巴马是黑皮肤的白人?
 

奥巴马没法选择的只是黝黑的肤色。他不用选择的是一个完全的白人家庭。 黑人父亲给了奥巴马生命,但白人母亲及外祖父母却给了他长大成人的环境、教育、亲情、价值观以及看问题的角度,而后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更重要……【查看内容】

在美国,黑人社会的贫困司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每4个人当中就有1人属于贫困阶层,这一比例是白人的近3倍。在黑人教会工作的57岁的帕里斯说:“黑人比白人更信任同样有着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力争成为“首位黑人总统”的奥巴马得到了不同年龄层的80%的黑人的支持。

奥巴马被称为黑人的“新领袖”,其魅力吸引不少年轻黑人。然而,一些“恼怒”的民权运动人士和人权活动家却对他根本不信任。奥巴马是肯尼亚父亲与白人母亲的后代,并非当年的黑奴之后,这也被看成是美国黑人中的“异类”。可以说,美国黑人既对他抱有“期待”,又存在着“不信任”。【查看内容】

 

“我们究竟是选一个好黑人,还是一个不够好的但和我们肤色一样的人?”——美国白人选民的困惑

1982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竞选中,非洲裔美国人汤姆布莱德利在竞选中输给了自己的白人对手,尽管他在选举前的民意调查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布莱德利效应”背后的想法是白人选民不会把歧视态度透露给民调人员。相反,他们撒谎说自己会投票给黑人候选者,而实际上,他们根本无意这么做。诚然,许多人现在都说奥巴马证实“布莱德利效应”已经过去。但是,“布莱德利效应”不仅活着,而且还活得很好。 【查看内容】

 

在整个社会都感觉浮躁和不满的时候,人心最容易被俘获。历史上不乏一讲成名而登上权力舞台的人。但在掌权之后,激情的演讲者能否实现他最初的承诺?作为领导同时又作为偶像的人,能把一个国家带向何方?

(一)奥巴马的新意迎合了民意
 

在油价狂飙、物价高涨、经济压力日趋沉重下,民众普遍厌倦意识形态与政治口水,转而要求切身的现实生活得到具体的改善。很多美国人认为美国在走入歧途,对现政府和两党斗争激烈的现状感到不满。选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他们正在寻求一位以不同的领导和治国方式改变美国发展方向的领导人。【查看内容】

从一个普通的混血小孩,到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再到美国的联邦参议员,这样的成长背景让奥巴马有别于华盛顿政治圈中精于算计和作秀的政客,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顺应民众的这种心理,奥巴马提出“改变、改变、改变”的口号,唤起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或许正应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话,奥巴马这位“圈外人”的出现符合普通民众渴望政坛出现新气象的心理。

根据《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7年12月中旬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7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走入歧途,对现政府和两党斗争激烈的现状感到不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政治部主任托德认为,选民“迫切希望改变现状”,他们正在寻求一位以不同的领导和治国方式改变美国发展方向的领导人。奥巴马及其竞选团队深谙赢得选民认同的要义,提出不仅要“改变现状、改变政党,还要改变美国的政治”。 【查看内容】

 

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年轻人大都不问政治,投票率远远低于他们占人口的比例。奥巴马的出现,则激起了年轻人的政治热情。如今,年轻人的投票率逐渐上升。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的年轻选民支持率为百分之55,麦凯恩只有百分之32。

22岁的伊恩·加拉格尔是共和党人。他表示,年轻人现在看起来好像热情很高,但是他怀疑,他们是否真的会去投票。 【查看内容】

(二)奥巴马能怎样改变美国?
 

奥巴马提出了许多竞选口号,例如,“让所有美国人都能享受医保”,“逐年提高劳工的最低工资”,“提高教师薪水”。此外,他宣称要“团结所有美国人”、“不允许利益游说者进入政府”以及“改变美国政治”等主张。【查看内容】

奥巴马提出了改变口号,这个口号为他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也承载了他的支持者的巨大的期望,这必将对他形成巨大压力,如果奥巴马顺利当选美国总统,人民评价他政绩的主要标准就将是兑现竞选口号——改变美国,而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能改变美国,奥巴马将成为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但就像我上面分析的那样,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奥巴马没有能够满足人民的期望,那么他将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子,他欺骗了所有美国人民,他的任期也只能到2012年,而那时,希拉里可以再次站出来,延续通往最高权力之路的梦想! 【查看内容】

 

是美国导演们成了政治预言家,还是美国民主党按照美国电视剧里塑造的美国人心目中的“黑人总统”形象推选出了这个奥巴马?奥巴马的形象至少满足了受好莱坞影响的一代美国人,他们早就接受了电影和连续剧中的黑人总统形象,现在他们要导演出一个现实中的黑人总统,而奥巴马的形象和演技又让他们如痴如醉。【查看内容】

这次大选也更好的诠释了互联网的魔力。在40年前肯尼迪利用电视作为新兴媒体赢得总统选举,如今,奥巴马在网络上的宣传也极大地推动了他的胜利。奥巴马曾说过,自己也没想到网络具有如此魔力:“我没料到网络在汇聚草根力量方面如此有效,不管是筹款还是组织活动。我想,这大概就是此次竞选的最大惊喜。”

美国政治进入了Web2.0时代
 

在本次竞选中利用网络开展竞选宣传和拉票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用。对于奥巴马来说,网络对他的作用就像广播对于罗斯福、电视对于肯尼迪的意义一样。奥巴马的一名支持者在其竞选团队的支持下,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名为“百万人支持奥巴马”的群体,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25万成员。而在名为Myspace的交友网站上,有约4.8万人将奥巴马加为好友,而希拉里的好友数只有2.5万人。【查看内容】

搜索引擎在美国总统大选中也派上了用场。奥巴马在Google的一个广告产品 “关键字广告”(GoogleAdwards)上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如果一个美国选民在Google中输入奥巴马的英文名字BarackObama,搜索结果页面的右侧就会出现一个奥巴马的视频宣传广告,批评麦凯恩的政策立场。奥巴马购买的关键字广告不仅包括自己的姓名,还包括热点话题,如“油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如此一来,他就可以更好地向选民表达他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查看内容】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候选人,第一个拒绝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竞选资金(8400万美元)的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或许还将成为美国第一个“互联网总统”——他的竞选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web2.0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长尾”和草根力量。

奥巴马筹集了超过5.2亿美元的竞选经费,是历史上筹集竞选资金最多的总统的数倍之多!这在美国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可以说一个奇迹。据估计这些资金超过85%来自互联网,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美元的小额捐款。【查看内容】

奥巴马激活了网络,利用网络的传染性和扩散性争取到了两个关键群体。他了解穷人心理,主张关注中下阶层,让穷人看到希望;他也改变了布什政府的主张,有深度、有新意,把对政治原本失望、希望寻求突破和改变的年轻人吸引过来。这样,奥巴马一下子名声雀起,网络支持率就上来了。

网络是最容易让人露怯的地方,纸媒体是最不容易让人露怯的,上电视也是可以事先写好稿子的,但网络最考验人。由于网民越来越成熟,政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的素养越来越高,对于下一代政治领导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下届可能美国大选就会有网上辩论了,这是迟早的事情。【查看内容】

 

演说、辩论、捐款……在进行一系列常规竞选活动的同时,2008年美国总统的候选人也在另一个场地——互联网进行着一场较量。

互联网参与总统选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活力四射。候选人已无法完全控制他们的何种信息、以何种方式在网上传播,又被大众如何解读,这些都已经开始左右他们的竞选策略。

面对活力四射的互联网,候选人们积极备战,丝毫不敢懈怠。他们一方面希望在网上付出的努力能为现实中的竞选带来实质性的收获,一方面又怕在人人皆可影响选情走向的互联网时代,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查看内容】

18世纪末,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刚开始的时候,竞选信息主要经由报纸、演讲、集会等形式传播;二战前后,新的通信方式广播问世,罗斯福抓住时机,通过“炉边谈话”深深地打动了美国选民;20世纪60年代,新兴传媒电视在美国日趋成熟,1960年,美国历史上首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应运而生,成为一次划时代的事件……【查看内容】

 

虽然往往是这样:希望与失望同在。但是最终能让这个社会进步,让人们燃起斗志的依旧是希望的光亮,哪怕它是微弱的。即便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还是可以说:这是改变。奥巴马的胜选是改变的第一站,它的背后是那些期待改变的人们。他们之所以期待,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好的,这是必须承受的。在奥巴马执政之路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是愿意看到,未来将是全新的,无论一句话的承诺是多么的简单。

 
编辑:邓东升 张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