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及其工具告别基本靠“走”的那些年
2008年11月26日 19:13凤凰文化综合 】 【打印

交通往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发展的程度。

30年前的中国农村,交通是真的基本靠走的阶段。如果去哪里首要的是计划好路程,有多远,是咋样的路,天气好不好,一天步行加上办事的时间,是否可以往返,这是必需考虑的。河北农村平原和山地互相交错的地貌是我的家乡。假如去趟30里外的县城,去趟60里外的省城,这双腿发挥着很大作用。那是一个可以发挥和开发人类潜力的年代,人一天真的可以徒步走很远。印记中,总有当时称为不太守“规矩”出去发财的人,穿着千层底,背上干粮和水,天天奔走在乡间和城镇之间。

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偷偷的去“摸”而不是骑邻居的加重自行车时,是多么的庆幸。那种感觉至今尚存。随后两年我家终于有了一辆不知道几手的加重有大梁的自行车。虽然那时父亲出去干活用的。但是每逢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我总会把它推出去学着去骑。记忆中不知被车子砸了多少次,也就是摔了多少个跟头,但是心情永远是快乐的。而后一群儿时的伙伴就在旧学校操场,在麦场,在田间开始了我们特有的那个年代的赛车。话说赛车,有好多为此而胳膊骨折的小伙伴。当时如果在街上看到一个孩子胳膊挂着绷带的肯定就是骑车摔倒所致。

从自行车开始了逐渐家里都开始有了拖拉机,交通工具开始用上了“烧油”的家伙。部分人家也开始用了起初的嘉玲摩托车和幸福250摩托车。如果当时你要学会开拖拉机,你会驾驶摩托车,那一定是一件十分“拉风”的事情。值得向所有人炫耀!这是我国的交通基本设施市级公路、县级公路已经通了几年,但是乡级公路还是相对不是太好走,路窄路难走依然存在,等到下雨下雪天,乡间路更是难走至极。

90年代到2000年中国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加快,道路开始修建和维护,这时路两边十几米高的钻天杨被锯除。好像当时环保没有太多考虑似的,然后把路进行了改造拓宽。那个年代“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叫的十分响亮。就这样我们的路、我们的交通一年比一年方便,去县城除了自己可以选择骑车去,而且还可以搭车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到达这个地方。农民对外的扩充性大大加强,各个地方的交流明显增强。婚嫁也开始,从最初的三里五乡,一度扩展到远嫁到其他地方。(稍后笔者将对中国农村特有的婚礼三十年进行剖析和探讨)。

在改革开放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农村交通状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国道、省道、市道、县道的年年建成通车令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便捷。在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农村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2008年根据不完全统计,北方行政村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工程。普通的农村有了硬化的柏油或者水泥马路,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民再也不用为路难走运不出水果而发愁,也不必为因为交通的问题而影响生产生活。

如今的冀中农民无论去县城还是省城,无论坐飞机还是坐火车,都能切实体会的交通的30年变革!

农民   拉风   烧油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lln6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