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的精神世界
2008年12月12日 16:57文摘 】 【打印

我的朋友、摇滚青年张晓舟业余时间在《南方体育》做足球记者,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期间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青年队的报道。在一篇述评中,他这样写道:七年前,当我的朋友陈侗在广州成立博尔赫斯书店的时候,许多人不知道博尔赫斯是谁,但是现在……

在赞美了阿根廷人博尔赫斯之后,他有点儿愤愤不平地把小资们贬斥了一顿,认为他们是跟风者,毫无创造力。虽然,创造博尔赫斯的功劳要归功于他的父母,而不是中国的小资们。

这就是高级小资和非高级小资之间的区别,如张晓舟这样的高级小资不但最早一批知道博尔赫斯,而且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带领小资方向的人。比如他们会撰写文章,推举罗伯·葛里耶、玛格丽特·杜拉;如果不成功,他们便聪明地转向,总之,在已经被他们占领的媒体阵地上,不遗余力地宣扬那些小资事业的样板,比如罗大佑,比如费里尼,虽然他们不一定有耐心看完费里尼的任何一部电影,但是一定要谈论。

著名小资(现在可能已经变成中产阶级了,可能而已啦,具体我不知道,别说我造谣)领路人张广天2000年弄了个不伦不类的话剧《切·格瓦拉》,于是就有了格瓦拉热,格瓦拉的书上了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满大街也都是穿着印有格瓦拉头像衬衫的人,并且不时有人哼着“是谁点燃了天边的朝霞,千年的冰霜今天要融化……”现在,小资们似乎有了回归本土的迹象,于是,雪村在网络上投放的歪歌《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便开始挂在了他们的嘴边,“老张开车去东北,撞了;肇事司机耍流氓,跑了……”前几年,小资们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应该是王小波,第一,他死了,死人是可以随便解构的,反正他也不会出来辩解;第二,王小波的文章和小说容易读懂,起码读的人会认为自己懂了;第三,王小波的书没什么文字障碍,要知道,小资们虽然都有大学文凭,但是并不一定都有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那些素质。他们读书是为了获得谈资,而不是其他,所以一定要容易明白才对得上他们的胃口。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小资们的阅读广度是足够的,他们会读《城市与狗》,会听《枪与玫瑰》;他们不但读过《看不见的人》,还读过《看不见的城市》;甚至不但读过《交叉小径的花园》,还读过《命运交叉的城堡》——现在,小资们已经抛弃了博尔赫斯,开始迷恋卡尔维诺了,不但读,而且要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自己对卡尔维诺的喜爱,说一些从半瓶醋理论家写的文章中读过的那些“卡尔维诺”的思想,还能比较出他和金庸的异同。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小资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捷克人哈维尔。因为据说一个叫崔卫平的人已经把哈维尔的书翻译成了汉语。小资们大多数只能读汉语,所以一定要有人先翻译才行。

虽然外语只有甚至不到大学四级的程度,但小资们对付已经有了译本的书是不会客气的。所以他们能读碜牙拗口的米兰·昆德拉、乔治·奥威尔,甚至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闲谈中,他们一定会向往梭罗在瓦尔登湖边小木屋中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一点儿都不妨碍他们在商场中买那些他们刚刚买得起的名牌。

这些就是小资的精神状态,如果会写小说的话,他们肯定把博尔赫斯和金庸结合在一起,比如,他们或许会这么结尾:

“我的嘴凑近了郭襄的唇:‘你得快点儿想办法,不然真的来不及了。’我冷笑着。

“郭襄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将我赶出了她的梦。”

小资们的精神食粮已经“足够”丰富了,他们的物质世界自然也不甘于平淡如水。

做一个小资,是不容易的事,首先你得能够赚到比普通人多一些的钱,否则,衣柜和书架会空,这两个地方空的人是没资格做一个小资的。他们衣食无忧但是又没有足够的钱买车供楼,这使得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而遇到真正有钱人的时候又感到不太好意思。他们向着成功人士的方向前进但是前途似乎还遥遥无期,所以业余时间他们喜欢到三里屯(北京)、衡山路(上海)或者WIND FLOWER(广州)去放松自己的神经。

我上边的话就有小资的倾向,因为我使用了“WIND FLOWER”而不是它的汉语名称“风花”,在说话时频频使用英文是小资的显著标志之一。如果需要他们还会使用高中水平的古汉语,比如他们能正确地断开“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并能将它化为“妞远吗?我想泡,妞就来了”。

高级小资引路,低级小资紧跟,他们在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王家卫的电影,能背诵后现代的三大特征,过后现代的性生活,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

大致如此,就我所见。

在网上,看到很多讨伐小资的文章。但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小资这么倒霉,也不知道他们得罪了谁,要承受那么多刻毒的言辞。说实话,以前我一直搞不清楚小资的概念,刚好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里为小资定义:“小资是一种情绪,多存在于收入中等以上的白领职员的心态里。标志是谈论最时髦的文化事件,穿不太贵的名牌等等。这批人从年龄和资历看,距离成功人士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对财富有无限向往的情绪。有人说,女小资渴望男大款,男小资渴望富姐的青睐。他们的口号是:嫁(娶)对一个人,少奋斗十年。”最后的一句话我倒不太同意,因为在我认识的小资中,倒有许多人言谈中充满了对金钱的不屑,大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概,当然,我知道,他们是不会排斥任何一个合法的赚钱机会的。

我认识的小资人士着实不少,朋友中就有很多——虽然他们多数没嫁给大款或娶到富婆。我爱我的朋友,所以不得不爱小资,为小资说几句话。

小资不是创造新文化的人群,但他们绝对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小资是走向中产阶级的第一步,没有小资,普通人和中产阶级成功人士之间就成了一片空白。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资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他们有着成为中产阶级的宏伟目标同时他们又是普通人生活的榜样,小资引导着人民。

没有小资,行吗?

我承认,我的生活没有小资们丰富,但我很向往小资们的境界。他们不满意生活所给予他们的,所以在糟蹋精神财富的同时,他们一直在创造着物质财富,他们是这个社会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还得承认,上边引用的那段博尔赫斯与金庸小说杂交的结尾出自我自己的一个小小说,我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表达我对小资们的热爱,无他。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小山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