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住房“三级跳”
2008年11月19日 18:25攀枝花日报 】 【打印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区县招考进入一家市级媒体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当时,这家媒体职工住房紧张,我们几位“中榜者”被安排在单身宿舍里合住。单身宿舍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普通砖混结构楼房,通道开在中间,住房分列两边,宿舍面积大约12平方米。几位志同道合者共处一片屋檐下,虽说其乐融融,但不便和尴尬也明摆着,特别是哪位同事的家眷来了,其他人就只好回避另觅住处。

1995年,妻子调进市内一所学校,夫妻两地分居解决后,单位重新调整了住房,几位同事搬走了,原来的这间单身宿舍就成了我与妻的爱巢。我们将宿舍进行了一次彻底卫生扫除,粉刷了墙壁,铺了塑胶地板,布置了几件简单家具,墙壁上再张贴上几幅画,十几平方米的房间立马“蓬荜生辉”。

虽然克服了几人合住的窘境,但狭窄的住房仍让人感到局促:厨房只能设置在巷道,既不雅观,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安全也成了问题,我家的一口高压锅和一罐化猪油就被梁上君子盗去;卫生间、浴室是共用的,以致于入厕、洗漱等常常“打拥堂”;一到炎热的夏季,身处顶楼的男士们着一条短裤晃来晃去赤膊上阵让人难堪。

身处斗室的日子在1998年结束了,妻子所供职的学校给她分了一套福利房。住房就在妻的校园内,是两室两厅较标准的单元房。我们将房子进行了装饰,淡绿色的墙壁缀以白色石膏花边,客厅两根欧式风格的罗马柱和天花板四个飞翔的小天使,让第一次到我家的客人有了进入“宫殿”般的感觉。

2000年左右,攀枝花市进行住房制度改革,我们享受到了职工福利房的政策待遇,花了几万元买下了住房,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这套住房方便了妻子上班,也带来了增值效应,2008年按市场价估算增值了十倍。不过,更大收获的是女儿从呱呱坠地至亭亭玉立见证了我们一家不断升华的情感。当然,这套房也有些许不足:离公路和娱乐场所近,宁静少了点;二居室七十平方米的使用面积稍小了点,客人来了只能在客厅摆床。

这几年,房地产开发热席卷中国,攀枝花也和其他城市一样新楼宇如雨后春笋般一栋接一栋,新开发的楼盘从选址、小区规划、户型结构、功能等都显现了时尚流行的理念。

于是,我们又开始了第三次换房行动。利用节假日,我与妻接连看了几套商品房,最终选了金瓯广场附近的一家三室两厅一百多平方米的电梯公寓。看样房、交订金、付现款、签合同,然后就等着交房拿钥匙装饰新房搬新居啦。看着楼房一节节“长”高,新的住房梦又快要实现时,我与妻禁不住心花怒放。

从简陋的单身宿舍到正规单元房再到气派的电梯公寓,我家实现了住房“三级跳”。亲友们夸我们夫妻能干,但我们知道如果生不逢时,没有改革开放,能有今天居住条件的巨大改善么?“大河涨水小河满”,只有国家强大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匡宏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