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凤凰网文化 > 人物 > 分析评论 > 正文

63载眷眷尘缘:杨绛新书“平凡亲情”令人动容

2011年04月21日 16: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丽萍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八十年代钱钟书和杨绛

钱钟书逝世6年后,他的妻子、作家和翻译家杨绛以92岁高龄提笔写作《我们仨》,以淡定悠远而又饱含忧伤的笔触,回忆三口之家的眷眷亲情。而写这本书,正是女儿钱瑗的临终心愿。

在书中,杨绛写自己做了个“万里长梦”:一家人相聚相守,又在人生的“古驿道”上相散相失,只余她一人无尽思念。亦真亦幻。

1935年钱钟书和杨绛同赴英国牛津求学,生下女儿钱瑗。1998年钱钟书病逝,而一年之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授的女儿钱瑗也患癌症辞世。

钱钟书一家淡泊名利,疏于应酬,彼此间情感深厚远远超于常人,在杨绛笔下是“最平凡不过”又“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杨绛在《我们仨》中这样形容三人之间没大没小的亲密关系。

有时,杨绛是家中的“主心骨”。钱钟书常“做坏事”:打翻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砸了台灯,弄坏门轴,杨绛说一声“不要紧,我会修”,他便放下了心。

有时,钱钟书决断家中大事。抗战胜利后,有人许钱钟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他立即辞谢,回来向杨绛解释道:“不吃胡萝卜,就不受大棒驱使!”

有时,女儿钱瑗最大。杨绛在书中写道,“钱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钱瑗说,“我和爸爸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钱钟书和杨绛著作等身,但最得意的作品却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书后录有钱瑗的几幅铅笔素描,展现了钱钟书在女儿眼中的凡人面貌:有一幅画钱钟书在夏夜赤膊摇扇读书;一幅画他“衣冠端正而未戴牙齿”;更有一幅画他“如厕”,却题为“室内音乐”,令人捧腹。

大学者这份毫不矫饰的“平凡亲情”格外令读者感动。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我们仨》初版印刷3万册,上市仅12天各地书店即告罄,不得不加印3万册。该书精装版本在香港已经推出,在台湾即将发行。

三联出版社编辑、钱钟书家一位多年老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家非常难得,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学者,在学术领域有很高的成就。除了学术抱负,他们三人在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上也非常一致,清明自守,绝不趋炎附势,忍得住寂寞,埋头做学问。他们这份人间至情格外令人敬重。”

新书出版,令杨绛重回公众视线中。不过她表示,因为要抓紧编辑钱钟书文集和女儿作品,自己“最要紧的就是时间,最大的问题就是电话打扰太多”。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眷眷 亲情 杨绛 钱钟书 尘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