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艺术观察:中国成为“怪胎建筑”试验场

网友评论()2014.1.9 第29期 作者:薛继业

导语:2013年已经走远,《洞见》栏目从文化批评角度,对2013年度的大众文化现象进行总结,涉及文学、诗歌、艺术、思想、戏剧、电影、音乐、词语、城市、身体、女性、生活方式等若干关键词。我们试图通过冷静的解读与回望,为过去的一年存留一份文化档案。

业内人士薛继业表示: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时期,因为欲望高度膨胀,于是鱼龙混杂,卖出好价钱的都是好公关。而与之对应的消费者是瞬间成长起来的,审美尚未成熟。而对于被人诟病的人民日报大楼等则无疑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几乎没有城市风光,北京成了怪胎建筑试验场。

2013年过去了。回望这一年,中国艺术界虽然波澜不惊,却始终不缺让人们议论的话题。从“雷人”到“蒙人”,从“不适应”到“不差钱”,只能管中窥豹。

当中国艺术家曾梵志2001年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成交之时,有关“作局”、“泡沫”等论调也开始见诸媒体。因为大众一向有个幻觉,就是艺术一定有个社会标准,其实这个标准一直不存在。一个艺术品好不好,每个人脑子里都有标准,个人品味有高低,艺术欣赏是高成本的修养,艺术承载着人类史,即使你掌握了所有人文历史政治哲学的常识,那最关键的部分:既难于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千变万化的、因个性化方式方法而成就的色彩造型构图等不同的画面语言,也是极难体味的,即使是在所谓专业的人群里,能真正体会作品的人也不多,大部分人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根本无从下手,因此他们只能把自己的标准羞涩的隐藏下来,交给传媒,而传媒也根本没有标准,特别在中国,大部分人在艺术面前都是一张白纸,任由人去涂抹,涂抹权利就是价值,所以“好的艺术家”必须是好的公关人才,这情况不仅仅在中国,全世界都一样。

毕竟,现代艺术和当现代艺术的整体面貌跟社会的民主化程度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去的艺术是个人选择出来的,因此艺术家的目标人群也都是个人,因此古典时期艺术选择的是“能力”,而以媒体主导的今天,大众也参与其中,因此简单明了是最紧要的,你要公平对待所有的眼睛,要让他们像记住麦当劳那样记住你。在中国,艺术的消费者是瞬间成长起来的“收藏家”对艺术的认识不一定高过普通人,大概很多人买艺术品的冲动源自第一次被人认出自己的包和皮带的满足感,很确定是什么牌子,很贵,或者最贵那款在我家。

一件艺术品成交了多少钱就值多少钱,没有所谓天价不天价,几万亿对全世界都是天价不也砸出去了么,拍卖行业只要赚钱就证明其合理性。同样的2013年,就像公众调侃达芬奇有多大意义一样,蒙娜丽莎值多少,一百亿?

中国正悄悄改变着世界,无论是以好的方式还是坏的方式,中国是瓶墨汁,封闭的时候自圆其黑,开放了就必须污染整个世界,有时候有些文化略根性被稀释了没准变成优点了,我们现在认为的土炮方式没准成为一种新的前沿,一个全世界都琢磨不透的国家,所有评价和预测都多余所有行业的方式方法和道德准则都是客户决定的,做买卖钱就是一切,特别是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艺术品买卖包含非艺术的因素,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存在,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在中国,拍卖行是艺术的顶端行业,拍卖行既是生意场,又是教科书,同时也是传媒,它在反复教育那些着抱着钱着急想“收藏”的那堆白纸什么东西值钱,对于新鲜的藏家,拍卖行似乎是能最快入门的学校,因为逛画廊需要太多时间成本,而对于炒卖艺术品的人来说,拍卖行又是最有效率的目标客户直通车,你只要反复用一类产品教育他们几次或十几次就行了,再说画廊,大部分经营画廊的人和被拍卖行教育过的客户寻找画家的依据依然是拍卖图录,那些必须以此为生的画家又必须去迎合画廊这种由拍卖行转嫁过来的需求,所以中国艺术一直常年贯穿着几种可笑的、莫名其妙的风格题材甚至绘画方法,极力想把作品弄的看起来像那些贵的。

电视上接踵而至的收藏节目十分说明了一点:收藏是人们的本能冲动,大概源于原始时期的应急食物储存,这种本能从小孩子身上都能看出来,他们会把喜爱的东西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妥善保管,有些孩子从小就会专门收集某类东西,每个人都有收藏的愿望,艺术品是人们精神的试纸,从一个人喜爱的艺术品可以窥见这个人的心灵,艺术品市场并不真实的反应艺术品的价值,就像中国的外汇储备不反应平均人口的富裕程度一样,艺术最终是个人的。中国不缺好的艺术家,不好的是风气,而这风气会随着人们修养的成熟改变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普通人的意识形态跳跃式的进步着,年轻一代中国人已经不像上一代人那么偏执,社会主流人群的更迭会改变现有的很多问题。

在艺术上,今天的中国艺术是个好的时期,因为我们现在是个欲望社会,艺术是发自本能的,欲望社会会放大这种本能,既然浮躁是时代的风格就必须接受它。

而盘点这一年的展览,真正行业内的人可看的很少。中国可以说刚进入现代社会,今天的艺术更像是进入现代社会的初期阵痛,必定需要几十年的沉淀才能看出他们价值的位置,至少在多样化上今天已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好的多,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只能等待社会的性格平稳下来,艺术创作是个人活动,但个人是社会的因子,你不能完全摆脱社会的影响,但是你可以忽略它,淡化它。

而这其中,美学评价系统混乱对艺术市场的影响显而易现,但它对公共空间影响有限,因为艺术品的尺度很难大到影响公共空间的视觉环境。网上恶炒的人民日报大楼仅仅是脚手架在某种角度给人的错觉不雅,当然,那楼也实在难看。中国几乎没有城市风光了,所有城市几乎一样,巨大尺寸的玻璃幕墙建筑彻底掩盖了城市的自然地貌,北京几乎成了怪胎建筑的试验场,城市的外观应该给人以稳定感,历史上所有的文明都追求这种稳定,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北京这样拥有如此多类似央视大楼的不稳定建筑,城市景观是公共的,高层建筑必须给人以稳定感,这在中国古代叫风水,风水就是身心舒适的环境,城市规划管理其实很简单,仅仅规定十层以上建筑不允许出现斜线就够了,改革开放引来了所谓先进和现代的误判,这种误判是中国城市建设第三个大的灾难,前两个都是拆,这次是建,中国市民应该有权向他们家附近的那些利刃和摇摇欲坠的不安全感索要赔款。

这是国门之内,而对于走出国门之外的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们,更似乎成了一个笑话。双年展是艺术家确立身份的一个标志,这有点像过去全国美展的入选证,你入选了全国美展,你似乎就是某画种画家的前几百分之一,如果你获奖,你就是一流艺术家行列了,过去中国的中年名画家大都是这个途径,而威尼斯双年展的入选证虽然听着更加牛逼,并且历史上确实造就了了一大批国际大师,但每个国家挑选艺术家的渠道似乎不同。中国馆大概是承包性质,由一勇敢的人组织,因为必然遭骂,其实无论谁组织都差不多,无论怎么理论说道,那些问题都是近乎弱智的问题,整体文化水平太低,对社会和历史政治文化的认识还不如中学老师,而且街面上对所谓前卫的认识仅仅是视觉上的脏乱差,和那些国外先锋大师作品里那些最不重要的部分,前卫真的不重要,双年展也没什么重要的,那是个嘉年华,人家德国馆还选外国画家呢,多大气,中国馆要是交给我,我就让各大美术院校提供几百张优秀入学考试作业摆在那,羞愧死那帮外国人,让他们看看中国孩子多会画画,而且画的像仪仗队那么整齐,必须轰动,不仅可振我国威,而且可以让一大群在校孩子吹一辈子牛逼,一辈子追求艺术。

所以给年轻画家的建议是:多看死人的书和死人的画,街上的新展览是给艺术爱好者的,娱乐他们的东西大部分是臭狗屎,别读艺术文章,任何当代的狗屁潮流都会把你带到沟里。包括这篇。不要等到更年期才发现你前半生被人当成了笑话。一张画,你越是真心对待它,它越会真心对待看它的人,坚持自我,烂泥坑里也能升华出蒸馏水。中国艺术最终会被本地越来越成熟的土豪,和未来越来越成熟的收藏群体,和年青一代正常心态的国民和画家改观,不用崇拜国外的当代艺术,他们的臭狗屎比例不比中国低,只是中国的臭狗屎扎堆而已,中国人聪明好学,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成为好的艺术家不难,至于能不能换钱,那是你控制不了的事情,艺术永远仅仅是自己的一个爱好。

薛继业:画家、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5年生于大连,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薛继业:画家、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5 年生于大连,1988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