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6日全文实录

2011年11月06日 11:57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正在加载中...'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凤凰新媒体承办的“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凤凰新媒体演播厅举办。(图片来源:凤凰网文化)

凤凰网文化讯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凤凰新媒体承办的“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至6日在凤凰新媒体演播厅举办。11月6日的主题为“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以下为论坛全文:

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

尹梦:欢迎大家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主办、凤凰新媒体承办的《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论坛,今天论坛讨论的主题是“文化交流需要话语转换”。我是凤凰视频的主持人尹梦,现在这场论坛正通过凤凰视频面向全球网友进行同步直播,首先由我来介绍参加今天论坛主题讨论的各位嘉宾及我们话题讨论的主持人。

他们是麦启安先生,麦启安先生现为英国新洲集团政府与商务事务顾问,2007年麦启安先生当选为48家集团秘书长。

许嘉璐,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许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各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多次与世界各大宗教的著名人士做过深入交流。

黄星原,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2005年至2007年,外交部新闻司参赞;2007年至2011年,外交学会党组成员、秘书长;2011年8月至今,外交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启正,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在这里我还要为大家特别介绍一下,赵启正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在科研、设计和生产等部门工作了20年。1984年起曾在上海市任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等。他提出公路外交理念,并大力推动其在中国的传播。我们的讨论马上开始。

赵启正: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国际的文化交流,因为比前些年国际交流可以说更加密切,这是因为国际的航空兴旺,卫星电视发达了,特别是互联网发展了。所以人的交流密切了,中国现在每年处境人口六千万,港澳台要1500万,到中国来的外国人要3000万,所以说这种交流是谁都看得见的,不仅是人对人,而且歌曲文化都有密切的交流,在这个交流当中就有一个话语转换的问题,在大学的会话语言课程中话语转换有很多的术语。

比如说我们文学语言变成会话语言表达,如果你给孩子们看是有一种转换的方法,给大学生看又有另外一种转换方法,外文到中文不仅是翻译,要有一个文化的转换问题,要不然会出错的,所以对网友我这样来解题,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提问。

转入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先谈一下文化交流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现在在新闻上、杂志上经常看到“全球化”这个词,在中国,我们把“全球化”都是指经济全球化,但是在有些场合、有些作者它的“全球化”没有加定义,他说文化也是向环球化来发展,这就引起一个重大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可能不可能全球化,全球化的定义很明确,就是没有地地域的区别都一样。

比如说在中国,如果这个事儿中国化了。比如说我们的中餐到处都太多,那是全球化的文问题,是不是有一天全世界的文化没有什么区别,我走到巴黎,走到纽约,走到东京说文化差不多,这个问题到底是一个合理的问题还是一个伪命题。可不可能出现文化的全球化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讨论的基础,所以我也想听听三位有什么观点,今天的讨论是非常自由的,说话可长可短,但是我希望短一点,你可以说第二次,还可以争论,可以反对对方。所以关于文化全球化是否存在,怎么展望麦启安你说什么?

麦启安: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来确定“文化是不是完全全球化”的问题,我在这里带来了两个例子,你可能对此比较感兴趣这是对于西方人来说和中国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两本杂志,当我展示出来的时候,比如说我给大学生看的时候,他们很奇怪,这个语言不一样,内容不一样,但是信息是一样的,就是把梦想卖给女人,所以在各个文化中都是一样的,另外就是好莱坞现在把美国的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在这方面美国是非常成功的,他们把自己的文化去传播出去,在我自己的国家,我们的英国文化理事会也是非常成功的把英国的文化和英国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们大约在你们国家待了有15年,我了解一部分的中国文化,但是我看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故事并没有很好的传播到世界各地,也就是为什么你们所作的东西我是非常赞成的,你们应该做一个公共外交来帮助把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想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们所做的工作很重要。而且中国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投资放到公共外交上,这样你们才可以有效的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我想你们可以像英国文化理事会一样的成功,跟好莱坞一样的成功,但是问题是你们做,有什么技巧来做。所以就像我说的一样,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见习,我想中国可以做得很好,它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你们的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

赵启正:英国的歌曲、美国的电影我们也都看,可是有一位学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福山,他出了一本书叫做《历史的终结》,他告诉我什么?现在的西方政治经济制度非常的完美,人类发展到这儿就差不多了,今后全球都终结在此,这句话换一句话说就是全球化的含义是西方的这个模式被全球化了,或者说现代化的模式即是西方化了,这是我对福山这本书的感想,但是中国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知道许委员长不仅是大名鼎鼎的学者也是著名的政治家您评论一下这个文化全球化的问题?

许嘉璐:福山的书我曾经反复的读过,他的书的全名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前半句就像赵启正先生所解释的,所谓最后之人,他指的是大家都有了美国的价值观,那么人类最终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人。

换句话说,他认为文化的全球化那就是美国化,文化的全球化让世界九十亿人,一百亿人因为到现在是七十亿人,他所梦想的实现的可能是九十亿、一百亿人,大家同一个价值观,同一个伦理观,我想赵先生你刚才问是一个合理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伪命题,我说既伪又真,何为“既伪”这样解读的全球化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这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的规律所决定的,人类有族群,族群又发展不同的文化,于是像一棵树要长出分杈,这样文化永远在变天天在变,不可能统一。如果咱们设想一下真正统一了,全世界说同一种语言,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伦理观,乃至都吃麦当劳,人类的文化就停滞了,那么这是人类的灾难,甚至人类要灭亡,所以它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又是一个真命题,就是学术界以福山为代表的,政界有一批代表人物,乃至有的民族也抱着这种幻想,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对他们来说这是真的,这也是一种信仰。所以归结起来这个问题体现的是两种价值取向。

一种取向所谓全球化就是让这种理念互相的交往遍布全世界,同时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多元共进,多元互相接触,刺激对方都在前面,这样一个全球化。

另外一种取向就是地缘化,而这两种趋势在当今世界正在激烈的博弈,有明显的博弈,有暗中的博弈,那么我想这也是一种文化前进的动力。这样一个博弈刺激了一元化论者继续研究,来回答多元论者的种种问题,而多元论者就要解读我们怎么保持、促进和弘扬多元文化,这样在博弈中人类就进步了。如果问我,我是后者,我认为世界从来是多元的,应该是多元的,将永远是多元的。

既然多元就要有一个互相交流的问题,交流就有一个话语转换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嵩] 标签:文化怎样 全文 实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