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筑学教授张永和探讨“主题的困惑”

2011年12月12日 17:07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2011年12月10日《问城》论坛开幕。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读书》杂志、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联办,汇聚四家的力量诚邀了以下嘉宾:王中、王明贤、王璜生、云浩、宁瀛、刘索拉、刘小东、朱青生、陈嘉映、张永和、贾宝兰、徐冰、徐仲偶、翁菱等。

论坛上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张永和以《主题的困惑》为题进行发言。

我想参加这个论坛从几个角度可能来讨论,因为我自己的工作我就想一个方面挺有趣,另一方面挺悲哀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有一个问题,大家一看也挺熟悉。主题是什么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大家也许去过,也许没去过,反正我去过。是在深圳,翻译过来就是波特菲诺,以前没有听说过,听过欧洲有这个地方,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有文化上的泛滥,深圳还有一个地方是瑞士一个地方,人家原来都有雪山,也能搬到亚热腾。这个地方叫珠江帝景。金马我是挺喜欢的,你去那儿从来不站在金马底下。深圳这个地方还有一定宜居性,这个进去是一个很不舒服的地方。

我想说的就是其实像这种项目它倒不是说刚才文化上混乱仅仅一方面,更深层次实际上是包括商人、设计师很清醒艺术到所谓市场实际上今天国人一种幻想,还是在发梦,发梦的表现形式是异国情调的东西。

世博会对其他地方来说临时的展示,对中国来说其实大家都不在意,真的是住在世博会这么一个地方,本来是一个玩看热闹的地方,觉得能成为生活的地方,就这个现象其实就是把主题公园转化成一个世纪住的地方,这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也是挺有意思的,另一方面也觉得它有一定问题的。

这个大家更熟悉了,也是咱们北京一个地标。从城市的尺度到建筑的尺度。我只远远的见过,寿桃和官印是两个总统套间,我还是当做建筑勘,没找到建筑师是谁,也可能是业主想的把它画出来,不管谁想这里有一份想象力,怎么想到福禄寿,一旦想到住在福禄寿,可以想到住在任何地方里面,这就是无限的可能性。长沙毛主席头里也有空间也可以进去,宋庆龄在河南等等。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怎么看待它,可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作为建筑师想指出一点,常常在这种方式的后面,是把真正建筑、城市本来有的这一个功能,起了一个作用被忽略掉了。我觉得这个房间特别感兴趣,那天我去住了回来跟大家汇报。为什么会感兴趣呢?觉得是非常不舒服总统套间,等于坐一天黑牢房,完全不考虑这些。住一个旅游房间休息也好或者去享受也好,起码光线条件不是考虑,这些东西都是镂空都是窗户。

建筑是什么回事?建筑有一系列非常根本的、重要的问题:

第一点,今天简单的谈就是宜居性,要方便、要舒适。大家都知道在城市这个层面有这个问题,在建筑上也这个问题。

第二点,今天谈就有一个可持续性,如果是舒适的、方便的,常常是需要有宣传的。第二点就是看看是不是能够不产生大量污染,不产生一系列遇到的生态问题,在节约能源基础上做这件事情,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点,将来从市场来说,有一个是不是老百姓住的起、用得起的问题,要有这三个层次。只有这样子,实际上老百姓才可能享受到设计。

简单的总结,首先有一个现象,就是把主题公园当了家、当了城市,建筑业变成主题式的物体,是不是有一天咱们不用说住那个城、那个区,你住那个主题,我住那个主题,我也不知道了,五花八门,反正花了去了,所以城市的概念已经被主题取代了。作为建筑师我们的工作恰恰尽量把这个事往回拉,去考虑一些所谓更真实的问题,后面就过的比较快了。现在中国的城市大家最怕,大家指的不是咱们使用者,而是从决策人一直到设计师,其实就是城市的机理。本来城市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其中开出一条条路来,因此划分出街区盖了房子。现在思想方法城市是一个开阔的场地,上面隔了老远戳着一堆具体,没有地方逛、没有方便地方血拼、基本交通也有问题不能走。实际上有了机理就没有这个问题,机理就是人能走的街道,跟这个街道发生关系的房子,而不是被围墙围起来的房子,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嘉定做的一个项目,现在刚刚开始实施。这是上海徐汇区。咱们在北京,咱们不说北京的坏话,看看糟糕的上海,马路多宽全都是车,马路永远不可能过去,老人、孩子且不说,刘翔也过不去。这个不叫绿地,这就是绿色的装饰,你不可能进去打太极拳。大家都知道这种树更靠南方的棕榈树,从广东种到上海也能活,建筑之间不发生关系,广告视觉污染也很严重。是不是我们就应该住在这样的城市,中国的新城市就是这样的,有好到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自己那小城挺舒服,呆了时间长了也很无聊,受点视觉刺激也挺高兴,咱们整天受刺激是不是受得了。

其实空间有许多问题,上海还有一个姚明,他在这种环境里也不是很大,所以咱们街区平常不知道尺寸,最小的是400米×400米起,一般600米×600米,这跟城市关系很少,就是一个围起来的大院,人居住的地方跟城市隔绝的布局,而不是让人住在城里,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不跟大家细讲了。在嘉定的项目都是40米×40米,街道10米宽。城市空间机理的问题,我们给聚焦在尺度上,这个尺寸是不一定的,尺度是人的尺度。

我讲一个工作里面首先问的问题,你去哪儿吃午饭,我们不认为一个人能够打一个电话过15分钟有一份盒饭送到他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我们认为一个人能够上街吃饭不仅仅是吃的问题,他还解决散布的问题,还解决偶尔购物,看到一个店打折进去还会有。吃中饭的问题就是城市的问题,城市生活不是把关在一个楼里关至少八小时一天,而是中午、下班有机会享受城市生活,包括刚才讲这些还有文化生活等等,中午看了一个展览都有可能,小街区是这么一个意思。我们建筑学做了一些研究,到底街区住了大小之外,里面空间怎么组织。这是我们现在做建筑设计的区域,一共是23个小街区。在这儿还是那句话,街区的大小本身不是目的,我们认为街区大小最终能给人带来城市生活的享受,所以本来这个项目是一个工业园,最后被我们设计成了一个小城。街道的设计其实挺有意思的观念,虽然人车共享的街道,车需要拐来拐去一定开的很慢,不造成对行人太多的危险,这样对于城市交通空间使用变得不那么浪费。因为是这是上海,那边都是湿地、运河等等的关系,这些都是具体的设计。

第二个,实际上使用的问题,不是你有一条街,刚才也说了街太宽就不适合人用,所以有一条街,有一个房子,并不认为你有一个城市,我并不认为你真的考虑到人的生活,再严重点一个生存的条件。这个项目在北京给用友软件做的,这些软件他们叫软件设计师,他们早晨上班不是很早,但是会在工作环境呆到很晚甚至熬一夜。我们觉得这些人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问题在工作环境里很重要,因为他工作地点呆的时间长。我们做的这个设计,大家看这个图,这是平面图,本身我们平面图有点抽象。大家可以提到这边有一个做体操,那边有一个打拳的,两人在一块就是厕所,还有开会等等的空间。我们对使用者,不是领导而是使用者的群体做一个调查。做一个设计实际上让大家有机会到室外来,室外现在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普通经验,想去室外没有机会去,咱们都是从猴来的,大家都挺喜欢室外,只不过室外质量太差咱们就不去,天气冷就少呆会儿,冷气不冷不热就多呆一会儿,我们做的设计就是想到室外去就去。这张图有不同尺度大大小小的室外空间,在不同楼层上,都跟工作场所特别近,在单位就有机会到平台上。我不反对抽烟,你到外边抽烟,你到室外一边吸烟一边吸点污染的空气不是更有味道。这是房子的外边,不是一个物品,我们叫做地毯式建筑,也是水平能够发展的。现在这个单位中午出来散布,那么院子里热热闹闹,天气好是这样,天气不好也是这样,时间就短了,有风有雨,太冷太热出来十分钟就回去了,但是有条件这么做,然后直接从办公室出来做做题材。这是室内室外建筑的混合,其实就是咱们北京四合院的传统的变种。

最后给大家说一个非常基本的建筑问题,可是常常被忽略。当一个房子被当成物体了,实际上这家卖水也可以说,咱们家大楼为什么不做成水平,五粮液就这么干的,他们家大楼就是一个酒瓶。其实没有考虑到这里有一个空间问题特别追求。我们空间问题对我来说,从我最了解空间开始,这不是我们家,我就在这么一个院里长大的。这个人可以到户外来,大家看到们开着,不知道什么季节,可是他可以享受生活方式,除了花和草,还可以在外边坐坐喝杯茶、抽根烟。我们当时在上海做了一个项目,就是有水乡,我们也想创造一个环境,其实能邀请,因为你不能强迫,你邀请住户到水边来,邀请的方式是做一系列的院落,这个院落不是咱们北京的城里在中心的院落,而是半开敞式在建筑周围的院落,这就给大家看出来了,实际上也许第一眼容易看到有黑白两个色调,好像跟传统江南建筑有一定呼应,这当然是一方面。实际上更多的考虑是各式各样的空间,使人和自然生活在一起。过去30年不知道多少湿地被填平、山被铲平,现在有一点理性回归,认识到地理资源是一个资源,比较封闭的进去的,转过来就是有这些半开敞,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还有游泳池,各式各样的小院子。然后从室内可以看到室外的院子,我们想是不是能想成一个画框,把外边院子同时又构成室内的景观,这边也有取景,一些建筑的细节。

总的来说,今天城市建设的问题和建筑的问题,我们比较倾向于不认为是一系列特殊的问题,常常这些特殊的问题,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本质的问题,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我觉得建筑学从研究到实践,应该去回到对这些本质问题做更多的工作。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建筑学 张永 教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