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齐同慈爱与合作共赢

2011年10月24日 14:42
来源:凤凰网文化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出席并演讲

凤凰网文化讯 10月24日,10月24日上午9点,在湖南衡山共和酒店的三层会议厅,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2011国际道教论坛第一场主论坛在各界道教、文化界、政府领导的参与关怀下展开。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出席并演讲,如下为演讲稿实录:

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与世界各地的道教领袖、高道大德、研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关于道教发展的各个问题。我本人是一个忠实的道教徒,这些年来一直为新加坡道教的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在座各位相比,本人才疏学浅。我的所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所以,今天,我想跟各位分享我们在新加坡发展道教的经验,同时也听取一下各位的建议。

“齐同慈爱”与“合作共赢”这个标题,我觉得特别适合道教在新加坡的发展理念。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面积六百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五百万。其中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都是华人。剩下的还有马来人、印度人、欧亚裔等等,称为四大种族。各种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目前受政府承认的共有十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基督教、兴都教、锡克教、巴哈伊教、拜火教、耆那教、犹太教。我们华人信仰最多的是佛教、道教、天主/基督教。

这样一个小国容纳了这么多元化的宗教和文化习俗,要维持各种族间的平衡与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刚刚建国不久,还发生过种族暴动的事件,给新加坡人民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为此,新加坡政府对于宗教问题格外重视,维持国内的种族与宗教和谐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一、“和谐”是“道”的本质

新加坡道教在文化推广中,首重“和谐”二字。“和谐”并不是当代社会才有的命题,在道教最基本的哲学思想中“和”已经贯穿其中。比如,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形成了由天道推演人事的思想体系,使道教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特别看重二者的统一而非对立、顺势而非逆反。

“天人合一”的实现途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之学的重要观点。老子从宇宙大化的运行规律,诸如阴阳消长、有无相生、周而复始等等,总结出一切文化的最根本原则,并称之为“道”。“道”即天人合一的原初状态,老子认为,一切冲突都是天人裂变、背道而驰的结果。人与道的冲突来自于人把自己的意志、知识强加于自然,人不知自我的局限,违背天道的自然法则,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与社会的矛盾,与大道的背离。因此,道家的终极理想是使社会复归于宇宙自然的原始和谐。

因此,从道教的哲学本性来看,道法自然的天道观决定了“和谐”是道教天然的宗教性格。

二、齐同慈爱:平等、慈爱、互助的同道关系

在推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和谐”贯穿到我们实际的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当中,并没有现成的理论或途径可以遵循。因此,我们只能在发展中摸索自己的道路。

“平等、慈爱、互助”是我们对新加坡所有道教团体提出的要求,这也恰恰吻合了今天的主题之一“齐同慈爱”。

新加坡的祖先大部分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的闽、粤、琼三省移民而来的。他们带到新加坡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还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故土的神明香火。因为方言的差异,新加坡的道教一开始就打上了方言群的烙印,讲福建话的就找闽籍道士,讲广东话的就找粤籍道士,将海南方言的就找琼籍道士,此外还有潮州籍道士、客家籍道士等,很自然地形成了方言帮派。各方言群之间很少往来,更谈不上交流与合作。

直到1979年,闽、粤、琼三帮道士首次站起来,呼吁联手推动道教的发展,新加坡才有了第一个道教团体“三清道教会”。1990年,在“三清道教会”的基础上,新加坡最大的道教组织“新加坡道教总会”得以成立。

新加坡道教总会属下会员庙宇有近两百多间。为了团结会员,“新加坡道教总会”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其核心宗旨便是“平等、慈爱、互助”。道教总会本身是一个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会员们都是义务为道教总会服务。每一次活动经费都由会员们捐助,所得到的乐捐也都全部用于道教文化的推广与宣传。因此,我们属下会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道德经》四十四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用简单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世俗生活的本质。对于我们的道教宫庙而言,究竟是名声可贵还是道的实践可贵?是积累财富重要,还是普济天下人重要?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一直鼓励我们的会员庙宇广为慈善之举,使庙宇的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新加坡的道教庙宇虽然不是收入最多的,但却是做慈善最为踊跃的。早期,我们建学校、资助学生;办医院,免费义诊;现在,我们设立慈善基金会,捐款给洗肾中心、养老院,同时也分发善款给孤寡老人。老子所说“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1]“慈”字首占其先。因此,“慈爱”是我们重要的宗旨之一。

随着道教总会的扩大、人数的增多,会员之间难免有意见相左的地方,每当此时,我们都以老子思想来开解双方。《道德经》曾言:“夫唯不争,故无尤”。[2]一切的矛盾都是因为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受到自我观念的局限。如果大家能够抛却成见,回到事物的本质上来,矛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道教的发展,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道”的本意。如果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分歧只在于立场和途径的不同,那么只要遵循“言有宗,事有君”[3]的工作原则,一切矛盾都可迎刃而解。

三、合作共赢:与其它宗教的相处之道

在新加坡,我们不仅仅要维护好教内的关系,更要与其它九大宗教维持良好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未定的社会环境。

在与其他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来往中,我们秉持的是“合作共赢”的方针。

现今世界上很多的战争冲突,都是由宗教极端分子挑起的。他们将宗教教义极端化,扭曲了宗教原典的思想,用以排斥世界上其他的宗教和文化,甚至不息以暴力和凶残的手段残害无辜的人们。

要解决这样宗教暴力,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以平等、尊重、友好的态度对待其它宗教。很多哲学家都认为所有的宗教在最高的哲学层次都是相通的,所关注的都是人的精神与灵魂何去何往的问题。因此,宗教的差异更多是存在于具体的宗教仪式、修行方法、一神与多神的争论等等,而在普世价值与心灵修养方面则是共通的。像老子《道德经》中阐扬的慈爱、简朴、谦让、去奢、处下、不争等等,也是其它宗教共有的价值观念。

在与其他宗教的相处中,我们不但尽量做到处下、不争,还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我们道教是新加坡十大宗教的一分子,如果我们处在剧烈竞争、互不相让、彼此诋毁的宗教环境中,我相信,所有宗教都不可能得到安稳的发展。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因此,在我们道教总会举办的一切活动,都会邀请其他宗教参与。

自2002年开始,新加坡道教总会发起并主办了第一次“世界和平祈祷大会”,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每一届“世界和平祈祷大会”都邀请新加坡十大宗教一起参与,由各宗教派出一名宗教师共同宣读“宗教和谐声明”,同时以各自的宗教仪式进行祈祷,祝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2009年,作为“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成员之一,新加坡道教总会也协助宗教联谊会成功举办了“中新宗教文化展”。新加坡的十大宗教、中国五大宗教共同参与了此项盛会。

去年12月,为了庆祝道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同时借此时机拉进各宗教间的关系,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了以“团结、互信、和谐、共荣”为标题的庆祝典礼,并主办了“多元种族多元宗教联欢晚会”。为使这次活动顺利举行,我们一一拜访了分属于十个宗教的26个社团组织。他们都应邀出席了庆典。这在新加坡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我们的拜访中发现,许多宗教组织之间从无来往,更谈不上对其它宗教的认识。打破隔膜只要卖出一步,迈出这一步便打破了历史。很可惜,宗教之间的差异往往阻挡了人们来往的脚步。我们道教带头走出了这一步。

与其他宗教的合作、共同繁荣,最后可以达到“共赢”的结果。以新加坡道教来说,我们的积极参与不但带动了“新加坡宗教联谊会”的发展,更使人们对道教有了广泛的认识,道教徒的人数首次有了大幅增长。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道教的百分比从十年前的8.5%上升到了11%;虽然总人数不是很多,但在二十年来的下滑趋势中有所回升,说明了我们所做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总之,我们运用《道德经》“齐同慈爱”的精神来指导道教内部的发展,同时采用“合作共赢”的宗旨来处理与其他宗教的关系,才使新加坡道教有了今天的影响力。虽然新加坡道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灵活运用《道德经》的思想哲理,一切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新加坡道教 陈添来 天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