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医简价值远超马王堆医书


来源:成都日报

人参与 评论

此外,天回镇医简的药方也比马王堆医书更加成熟,“不仅每个药方的药味增加了,经常有四五味、七八味,相比马王堆医书的一两味药更有中医方剂的特点,而且很多药方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出土的医书中,还有以花椒等四川特有的药材入药的药方。“从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以及部分药方中发现,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远高于马王堆医书。”和中浚评价说。

昨日,本报报道了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发掘出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并从中发现了十部医简(其中一部为兽医简)以及织机模型的消息,该消息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这些医简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它们有何价值?马王堆也曾出土了大量医简,这批成都出土的医书与马王堆医书有何关系?它又与著名的《黄帝内经》有何联系?昨日记者带着疑问,再次来到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负责此次简牍识读工作的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武家璧等专家为读者揭开医书的神秘面纱。

《医马书》涉医马内容

是我国出土的第一部兽医书

此次发掘的3号墓中,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920支医简。专家告诉记者,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其中,除《五色脉诊》之外,都没有书名。专家说,经初步整理暂定名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尺简》《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等。此外,该墓室内还出土了184支(含残简)竹简,内容为《医马书》。

武家璧指着墙上的投影图片,向记者一一解读说,《敝昔医论》简文中写道:“敝昔曰:人有九徼五臧十二节,皆鼂於气”“敝昔曰:所胃五色者,脉之主”论述了五色脉与脏腑和疾病的关系;《脉死侯》论述脉象与疾病及死亡的关系;《六十病方》包括“题名简”“药方简”,所列病名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伤科等疾病;《诸病症侯》与妇科病和肠胃病有关;《五色脉诊》简文有“凡五色,以观生死”“心气者赤,肺气者白,肝气者青,胃气者黄,肾气者黑,故以五臧之气”,所涉及内容极为丰富……特别的是,《医马书》简文中提到“尽入马鼻……以药灌鼻中”,涉及丰富医马内容,是迄今我国出土的第一部兽医书。

医书上很多药方

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

武家璧认为,出土竹简中有《敝昔医论》,而“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鹊”的通假字,因此极可能就是指脉诊法的创始人扁鹊。而东汉时期广汉出现的涪翁、程高、郭玉等以脉诊为特色的医学派别,就是扁鹊派的继承人所创。“扁鹊在医学史上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因为扁鹊本人留传下来的文献几乎没有。”他说,这批医简很有可能就是扁鹊派医学的继承人所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历史文献研究员和中浚则直言,在天回镇医简以前,我国的马王堆、张家山汉墓也曾出土过医学文献。这次出土的医简,在医学史上数量最大、最集中、和医学关系最密切。“从医简的数量来说,920支简,字数和马王堆医书的两万多字大体相当。从内容来说,马王堆医书的内容有很多原始、巫术的成分,医方也是以单方为主,经验的成分比较大。而老官山出土的医简,介于早期的马王堆医书和中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内经》之间,而且9部医书都和人体医学有关,既涉及病基、又有症候治疗,以及针灸、脉象等,涉及医学的各个方面,学术价值相当高。”

此外,天回镇医简的药方也比马王堆医书更加成熟,“不仅每个药方的药味增加了,经常有四五味、七八味,相比马王堆医书的一两味药更有中医方剂的特点,而且很多药方现在仍在临床上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出土的医书中,还有以花椒等四川特有的药材入药的药方。“从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以及部分药方中发现,这批医简在医学史上的价值,远远高于马王堆医书。”和中浚评价说。

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揭开中医针灸理论起源

在3号墓中,除了大批医简外,还出土了一具完整人体经穴髹漆人像。这具人体经穴髹漆人像高约14厘米,五官、肢体刻画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位清晰可见。人像背部,刻有“心”“肺”“肝”“胃”“肾”等字样。在一些穴位处,还刻有小字,如在肩部,即刻有“盆”字。和中浚透露,它应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与墓葬出土经脉医书相对照,为揭开中华医学经脉针灸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川派中医学溯源的物证载体。”和中浚说,它与1992年在绵阳双包山汉墓中出土的经脉漆人像造型风格一致,见证着四川早期经脉学发展。此次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五官、肢体刻画准确,白色或红色描绘的经络线条和穴点清晰可见,不同部位还阴刻着“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这些经络线条复杂,交会处多。”和中浚说,绵阳的经脉漆人像有13根纵行经脉,交会处主要在手和头部。

“成都出土的经穴髹漆人像更精致完整。”绵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光孝告诉记者,绵阳出土的经脉漆人像有28.1厘米高,但一只手和两只脚都有残缺。肉眼能看到经络线条,但没有文字。当年出土时经脉漆人像是处于饱水状态,这10多年来一直将其放在水中进行保护。据悉,今年夏天,经穴髹漆人像“秘密”从绵阳运到了成都,现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与这次发现的经穴髹漆人像一起进行脱水保护处理。

本报记者 王嘉

标签:考古 出土 木椁墓

人参与 评论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

2014年1月1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