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续写汉学家高罗佩的中国情缘

2013年07月11日 01: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高若兰访问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侧记

高若兰         本报记者 张小兰 摄

高若兰 本报记者 张小兰 摄

本报实习记者 郑 苒

6月4日,一位远道而来的荷兰客人造访位于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56号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她就是荷兰著名汉学家、外交家、小说家高罗佩的外孙女玛利亚·安·苏鲁米亚克小姐。

身材苗条、年轻漂亮的玛利亚留着欧洲女孩并不多见的干练短发,她的目光温暖喜悦,让人产生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的中文名字叫高若兰。”一进门,她便笑语盈盈地用中文介绍自己。不过,玛利亚随即改用英语继续她的谈话,内疚地承认自己其实还没有学会中文,因为中文太难了,因此,更加无比钦佩外祖父的中文造诣。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外事助理兼国际部主任张小兰接待了玛利亚并与其相谈甚欢。从她们的英文谈话中记者得知,玛利亚的外祖母水世芳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玛利亚身上拥有1/4的中国血统——难怪,她有一双不时闪耀灵动光芒的黑色眼眸呢!

“中国女性非常漂亮,我们有幸能有中国血统。”玛利亚一边自豪地说着,一边翻开赠与集团的高罗佩家谱。家谱详细记载了高罗佩的生平以及他毕生所从事的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推广。1943年,高罗佩被派至重庆担任外交工作,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和沉迷。其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在西方风靡一时,从英文翻译成法文、德文等27国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粉丝”。

据玛利亚介绍,在高罗佩所处的年代,西方世界对中国知之甚少,中国的国际形象遭到严重扭曲。“外祖父对此感到非常痛心,他试图通过笔下的狄仁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对外祖父而言,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读、把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是他的使命。”玛利亚说。

高罗佩于1967年去世,当时玛利亚还没有出生,因此,她对外祖父的了解主要通过外祖母水世芳和阅读外祖父的著作。受到外祖父“中国情缘”的影响,玛利亚也来到中国,希望为促进高罗佩作品与精神的传播、加强中荷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尽一份力。为此,她已经在中国找到一份工作,利用一切可能实现外祖父未完成的梦想。

目前,玛利亚正在协助中国拍摄讲述高罗佩和当年历史的纪录片。接下来,她计划在中国成立高罗佩基金会,使其成为收集、共享与高罗佩有关信息和知识的平台。让她感到欣喜的是,年轻一代也开始对高罗佩感兴趣、对中国古老的历史感兴趣。“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高罗佩的遗产,让年轻人从中汲取力量和创造力。”玛利亚难掩兴奋地说。她还希望组织一个年度讲座,邀请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共话中国文化,以便让对中国感兴趣的年轻一代进一步了解中国,对中国形成正确的评价。

玛利亚说,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高罗佩汉学研讨会很成功,她的母亲出席了研讨会。学者们发现,高罗佩的汉学研究成就对今天的启迪很大,是一座有着巨大挖掘潜力的文化富矿。

张小兰向玛利亚介绍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日前在瑞典举办的首届“温馨之约——中瑞文化传媒论坛”活动,该活动对于促进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与北欧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玛利亚饶有兴致地聆听,并希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也能在荷兰举办类似文化交流活动。她说,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是非常好、非常有效的交流形式,如果有可能,她和母亲愿意参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举办的一些文化论坛活动。“我希望能够完成外祖父的遗愿,用自己的努力续写中国情缘。”玛利亚认真地说。

今年2月5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所属的《中国文化报》刊登了驻荷兰特约记者杨晓龙采写的介绍高罗佩的文章《“中国学问”让他流芳后世——外孙女眼中的汉学家高罗佩》。文章发表后引发国内读者对高罗佩的关注,这也是此次玛利亚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访问的原因——她是专程来表示感谢的。

拿到刊有高罗佩文章的样报,玛利亚一脸幸福地阅读。她调皮地抬起头望着我们说,虽然自己看不懂中文,但是占据了报纸很大版面的关于外祖父的文章令她非常开心。她会请人翻译出来,并且认真保存好这份报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