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非遗专家乌丙安:日常语言中即有非遗

2013年06月28日 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乌丙安在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季海波 摄

乌丙安在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季海波 摄

中新网杭州6月28日电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邵思翊) 6月27日至28日,以“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暨2013年良渚论坛在浙江余杭举行。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乌丙安指出,日常用语中处处体现着非遗,语言的根基便是非遗,它具有强大的软实力。

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时,人们不禁有疑问,为什么要对非遗进行保护?

南京大学教授、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认为,保护非遗是为了将来,最为重要的是为了生活,有了美好的生活才会有更伟大的未来。

乌丙安则有更为“实用”的看法。已是耄耋之年的乌丙安自称心血管、智力指标等均正常,“只要做了非遗,这些(老年)症状将会一扫而光。”

“我认为美丽非遗不在于它美丽的外表,在于表现出强大的软实力。”乌丙安说,以真善美三位一体凝结成的精神动力作为强大的推动力,使得非遗在保持其原真性和维护其美好道德准则的根基上得以传承下来。

非遗的有力传承与本身的特性也息息相关。乌丙安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口口相传、表现力上较为强大。日常生活中许多话语的语境是离不开非遗的根基,包括汉语、藏语、蒙语在内,其基础仍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大家去看看手工技艺,什么叫丝丝入扣,你就知道今后做事怎么样丝丝入扣。”乌丙安举例说,所有的内涵凝聚出来就是一个最精妙的词,每句话中都带有非遗,最终融合强大的软实力。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遗概念的第十年。乌丙安指出,从十年前到2020年,是非遗的一个重大历史跨越,是非遗工作的关键时期。小康社会与非遗工作紧密相关,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时,非遗做到怎样的成果才能完成任务值得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吴文科建议,保护非遗须坚持自信,用自己的尺度来测量自己的工作,不是替别人节拍来舞蹈,最终走向文化自强。

据悉,“良渚论坛”自2008年设立以来,已在余杭成功举办5届。本次论坛期间,还将举行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美丽非遗与多彩美丽洲论坛,以及中国传统殿堂壁画当代传承与发展论坛。(完)

标签:语言 专家 日常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