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晋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05月11日 1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

田螺山遗址发掘现场。

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的部分文物。

出土的部分文物。

中新网宁波5月11日电 (记者 徐小勇 何蒋勇 实习生 林波)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被称为“第二河姆渡”的新石器时代田螺山遗址名列其中,同时期的余姚鲻山遗址也一同入选。

2001年初,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的田螺山遗址,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该遗址也被认为是姚江流域继河姆渡和鲻山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河姆渡文化早期重要遗址,是数十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非常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典型聚落遗址。

2004年,田螺山遗址第一次发掘后,得到考古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余姚市政府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在发掘区上方建造了4000平方米左右的遗址保护棚和遗址现场馆,为进一步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开放创造了条件。

从2004年至今的十年,考古人员发掘了1800平方米的面积,已出土登记文物7000余件,还首次出土了多件新颖独特的古器物。

经考古证实,田螺山遗址年代约为距今7000年-5500年,遗址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且文化堆积较厚,最厚处达3米以上,文化遗存形成时间长,跨度在1500年以上,拥有6个文化层。

由于田螺山遗址地面环境、地下遗存保存较为完好,出土文化遗存整体上与河姆渡遗址很相似,但也有非常新颖和更加精彩的具体表现,被认为河姆渡文化“二代”遗址。发掘出土保存清晰的大片典型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以及构成古村落其它要素的木构寨墙、跨河独木桥、密集的橡子储藏处理坑、鱼骨坑、谷壳堆、村外古稻田等生产、生活遗迹,有机地构成一个布局相对清晰的河姆渡文化古村落。

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姚小强看来,从文物遗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来说,田螺山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已在田螺山遗址上主持了十年发掘工作,对遗址文保价值有全面了解的他认为田螺山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姚小强认为,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河姆渡文化研究、宣传和博物馆展示利用配备了巨大的资源库,也因此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加盟到这个跨学科研究的特殊团队里,以及使探秘兴趣浓厚的公众前来零距离触摸远古先民的衣食住行。

据悉,自1961年开始,我国实行由国务院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制度,目前已公布七批,数量达到了4295处。宁波保国寺、天一阁、河姆渡遗址是宁波最早的三处“国保”。(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