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老人28载义务守护摩崖造像

2013年03月18日 03:59
来源:北京晨报

李凤君老人站在山上向远处眺望。

  ▲旧县镇烧窑峪村部分摩崖造像。

  ▲旧县镇烧窑峪村部分摩崖造像。

今年66岁的李凤君居住在延庆县旧县镇烧窑峪村,在村北头的馒头山上有三窟摩崖造像,是北京市目前发现的北方地区最大的道教龛窟。从1985年开始,李凤君成了馒头山摩崖造像的义务守护者,到今年已经28年了。说起个中缘由,老人提高了嗓门:“咱总得给后人留点什么东西吧,这些文物风化得那么厉害,再不保护就晚了。”

深怕对不起子孙

清晨吃过早饭,李凤君从家里拿上笤帚、镰刀就出门了,“现在天好了,来爬山、看石刻的游客多,我得上山盯着点”。李凤君来到村中央,放眼向馒头山上看去,那些据说刻于明代的佛教石窟历历在目。在这座馒头山上,李凤君的父亲曾以摩崖造像为阵地,和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因此从童年时代起,李凤君就对这座馒头山、这些摩崖造像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从李凤君家到摩崖造像大约有1.5公里,其中有1公里的山路,来回差不多俩小时。山上没有修步道,而是一些杂草丛生的山路,李凤君用镰刀劈开杂草,清理这条自然生成的步道。来到馒头山摩崖造像前,他打开铁栅栏,用随身带来的小笤帚轻轻扫去石刻上的尘土,看到石刻旁生长的杂草,便用镰刀割去。

出门、上山、清尘、除杂草……28年来,李凤君一直默默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在他的心中,这些文物都是宝贝,就是让它们沾上一丁点儿土李凤君都不忍心,他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不上山看看它们心里就觉得不踏实,深怕再有点儿什么闪失,对不起子孙啊。”

不谈自己的贡献

馒头山上的这些造像曾经有过几次“闪失”。李凤君回忆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摩崖造像曾经被盗过一次。而早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村里有几个小青年为打破封建迷信硬将三座造像从山上推了下去。1998年,李凤君下到山沟看到,三座造像还在,但头已经被盗。他不敢耽误,马上从村里请来六个壮劳力,肩扛手拉,历时四天把造像运上了山。1999年的一天,一组佛像的佛头再次被盗,文物部门决定为造像建铁栅栏,加强保护。

十多年过去了,文物再没有发生过被盗的情况,李凤君说:“一方面是因为游客的素质提高了,一方面也是因为加强了保护。”每当看到或听说有游客要上山,李凤君都会跟着对方,一边当义务导游,一边提醒游客保护文物。在采访中,李凤君一直笑而不谈自己对保护摩崖造像的贡献,只是说:“我喜欢这些文物,自然损毁咱没办法,但人为破坏可以尽量减少。”

建议政府抢修造像

记者了解到,馒头山的摩崖造像是北京市目前发现的北方地区最大的道教龛窟,龛窟包括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现存圆雕、高浮雕摩崖造像24尊,龛窟损毁十分严重。看着这些文物日渐失去光彩,李凤君心里真是着急。尽管有关部门在造像外围已经用铁栅栏围护,但这远远不够,李凤君说:“这造像都是露天的,风吹日晒,损毁太快了,再不加强保护恐怕子孙后代再也看不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了。”为此,去年年底,李凤君将自己对摩崖造像的保护意见用信签纸写了厚厚的一沓转交给文物部门,他在意见中提到,建议政府部门尽快投资抢修摩崖造像。

晨报记者 吴婷婷/文

通讯员 朱凤琴/摄

■晨报资料

延庆县旧县镇摩崖石刻在旧县烧窑峪村北1公里。明代属永宁卫军屯,为烧炭之所,故称烧窑峪。村北有一座160米高的小山,山南侧有一段陡直的崖壁,崖壁上从东至西水平排列着3座石刻佛殿,总长约18米。东殿较小,宽3.5米,高1.9米,深3.2米,正面一字排列3个高80厘米,长、宽各35厘米的神台。神台上原有3尊石刻神像,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被推至山下,一个全被损坏,另外两个残像倒在深壑之中。中殿宽4米,高1.96米,进深2米,在崖壁上雕出11尊神像。1947年顶部在前方遭炮击被炸塌,砸毁一尊神像,其余10尊虽有破损,但基本完好。神像排列为一字形,正面中间有大佛一尊,高1.44米,坐式,两手垂膝,可惜其头像已无;左右两侧各侍立5尊神像,上首5尊有的手托贡品,有的做出服侍状,神情虔诚,下首五尊面目威严。西殿大小与中殿一样,但比中殿高0.64米。殿内石雕基本完好,共雕有10尊神像,有两尊破损较严重,其余尚保持原貌。正面佛台上有大佛像3尊,坐式抱手,目视前方,高0.45米。中间佛像抱手,上有插香的槽。中西两殿雕刻精细,殿顶部雕有斗拱,斗拱下有莲花图案。人物造像比例适当,造型美观,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根据佛殿的总体设计、石刻纹饰、图案以及雕像神态推断,该雕像约为明代的作品。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