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陈丹青:现代文明无法抗拒 内心平静始终追寻

2012年08月28日 08:28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新华网乌鲁木齐8月27日专电(记者 康逸梅、王菲)在新疆的这两天,陈丹青有点忙。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写实主义画作《西藏组画》在中国美术界声名鹊起的画家陈丹青,如今的身份还有作家、文艺评论家、学者。《纽约琐记》《退步集》《荒废集》等著作受到读者热捧,而2004年公开辞去清华大学美术博士生导师的举动在当时更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思考。

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张子康的邀请,59岁的陈丹青日前第一次来到新疆,并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生活还能找到在纽约留学时的宁静吗?

陈丹青:能。宁静不用找,这是心里面的事情,我一回房间就感觉到宁静了。

记者:现在这样的社交活动在你的生活中占到怎样的比例?

陈丹青:我的社交活动没有那么多,一年就两三次。既然来了就要对大家友好。张子康先生是我们艺术圈的老大哥,所以他一招手,我就过来了。

记者:有没有后悔没有早来?

陈丹青:(笑)你这是年轻人问的问题。我只后悔一件事情就是当时为什么没有去欧洲留学,我并不喜欢美国。美国是没有历史的国家,我是一个老国家的人,我喜欢古老的事情。但是当时没有亲戚给我做担保,都是自费,就这样。到我们这个年龄,不会因为有没有早来一个地方而后悔。

记者:那下一次来新疆,会是什么原因?

陈丹青:新疆,还有西藏,有一种东西还是我很喜欢的,这在内地已经没有了。就是这边还是相对单纯得多,天性比较完整。当然这些肯定都会受到破坏,这里人的表情我在北京,包括西安、天津都不容易看到。那是一种在一个大空间下,离中心很远,可是又要活下来的表情。

记者:从北京等大城市来的人,往往希望新疆、西藏这种相对封闭的文化能够得到保存,但是在这个环境里的很多人,又渴望与外界交流。你昨天在讲座中也提到,当这种封闭文化与外部文化交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人们心态会受到影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丹青: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很难解决。交通发达了,资讯、通讯发达了,全世界固有的相对静态的文化和文明都会受到影响,困难正在于此。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会有一些群体在小的地域强行保持过去的生活,不用汽车、不用电灯、不用煤气。但是也越来越难,因为年轻人受不了。

记者: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

陈丹青:这个问题在先进国家处理得相对好一点。例如,启动现代化的主要国家,法国、英国、意大利,他们反而相对完整地保持着传统形态。你去他们的农村边远地区,自然没有破坏,城镇也没有破坏,生活方式也保留了一部分旧习俗、旧气氛,让人非常感动。所以有时候我要怀中国的旧,得跑到国外去。巴黎、伦敦好多小弄堂让我忽然想起上海,可是上海已经毁掉了,像个女人乱打扮,那种淳朴的、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

记者:现在在新疆和西藏给你的这么一点点感动有没有可能还保存下来?

陈丹青:不太会。你放心,等你的孩子这么大的时候,更多的东西会消失,不可阻挡地消失。因为现代文明是所有人无法抗拒的,它让生活变得很方便。打电话,用热水,有车、有飞机,人们无法抗拒这些东西。但是人们不太清楚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你刚才说的怎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记者:你在有关讲座中说对新疆的“沙粒画”感兴趣,据说新疆已经把“沙粒画”列入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范围,您怎么看待政府的产业扶持和民间艺术保存发展的关系?

陈丹青:政府是想做一些事情。但问题是知道怎么做的官员有限,在做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就出现了,能不能处理好,谁都不知道。这有待于全民素质和知识状况、理性、专业性的提高。现在大家都希望让文化很快地崛起,很快地强大。但你着急、急躁地做出来的事情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考验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