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四得主“书展论道”
本报讯 昨日,上海书展开幕,四位茅盾文学奖王安忆、莫言、毕飞宇、刘震云齐聚,参加“书香中国”阅读论坛,探讨“文学创作与阅读生活”。阐述了各自对当下“浅阅读”潮流中微博流行,小说“遇冷”的观感。
创作了《长恨歌》、《天香》等小说的王安忆认为,工具在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电脑写作和纸上写作的区别目前虽然无法体现,但前者可能会带来粗糙的结果。
王安忆说,文字本身已经是虚无的东西,如果再没有纸质的物质存量,是否会更加虚无?她认为,每一个事情和艺术都有一定的周期,难免从初生到成熟再到衰减。小说将来的道路未可知,可能过十几年,看小说的人会越来越少,但也可能会成为另一种非大众性的形式。
莫言:大部分作品会被淘汰
以《蛙》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莫言提到了微博,他认为,微博就是沉浸在自我膨胀和自我得意中,实际没那么多人关注。他感言,上亿人写围脖,又有谁留下来呢?
莫言坦言,写小说用电脑感觉不太好,一打开电脑就想上网,反而写作变慢了。于是,最后又回到了用笔写作。莫言说,纸笔写作有成就感,写了几个月一大摞很有成就感,双手抚摸,心里幸福感比用电脑写作多得多。
莫言也表示,当下大众写作导致作品数量多,淘汰率也高,大部分作品被时代淘汰,只有精品会被留下。
刘震云:微博传递多数人的声音
刚刚出版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的刘震云,对微博十分有感触,他认为微博具有文字意义和文学意义。对中国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的方向和力量越来越能够被人感觉到,微博让多数人的声音被多数人知道了。
毕飞宇:绝对支持大众写作
曾经做过记者的毕飞宇说,自己一开始就是大众写作的支持者,他认为这是非常好、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认为,大众写作的本质就是让每一个人拥有了发言的权利和能力,有了求诉的渠道。
毕飞宇感言,当全民写作消失,只有精英的时候,一定是生不如死的生活,因此,无论公共写作给文学创作带来多大的冲击,都一定会支持。(周晏珵)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