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是诗歌的探索,还是网民的嬉戏?

新华社记者 张 淼

诗歌,文学皇冠的明珠,长久以来是文人墨客、文学发烧友眼中的“高贵艺术”。然而,近日流行于网络的“废话体”诗歌,却让普通大众过了把“创作瘾”,写诗似乎不再“小众化”。

普通人随兴创作、想写就写、自娱自乐的“废话诗”作品在网络广泛传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用白话随意创作的“废话诗”是不是诗?诗歌的门槛究竟为何?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

“废话诗”走红 引发网络模仿效应

诗人乌青,被网友戏称为“废话诗”的鼻祖,他创作的《对白云的赞美》、《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和《怎么办》等诗歌首开“废话诗”的先河。

与传统诗歌语言精练、内涵深厚的特质不同,“废话诗”直白记录生活的琐事,完全用自言自语的“口水”语言写成。

在作品中,乌青这样描绘对白云的赞美:“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在《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中,他用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组合成了一首诗:“我的银行账号如下:招商银行/6225××××74/郑功宇/建设银行/4367××××13……”

网友调侃说,“读你的诗还不如打开电视看广告”“李白杜甫一定会泪流满面”。然而,“废话诗”一现身网络,就引来众多模仿写作者。几乎“零门槛”的准入标准,让不少网友觉得,闲暇之余写一首“废话诗”绝非难事。

网友“人在高处779”贴出了自己的诗歌作品《困》:“我现在是真的很困啊/真的,很困很困非常困/非常非常十分困/极其困贼困/简直困死了啊。”在北京工作的网友“矛盾摩羯”在微博上写道:“暴力破解/一个/zip加密文件/电脑跑了一天/没结果/放弃。”

诗歌口语化探索误入歧途

事实上,“废话诗”只是近年来“网络口水诗”兴起的冰山一角,“梨花体”“羊羔体”“垃圾体”等先后被热炒并引发争议。

对此,不少国内知名诗人表示,“废话诗”的口语化无可厚非,但在追求自由表达、惯性写作过程中却忽略了诗歌的“精神内核”。

《诗刊》杂志编审、诗人周所同说,从格律诗到新诗,诗歌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求新求变,当代不少诗人探索用更风趣、更幽默的白话语言写诗,产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废话诗”以记录自我生活琐事为主,内容较为狭窄,游戏成分和炒作成分过多。

《人民文学》杂志原主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韩作荣对记者说:“就诗歌的本质来说,尤其是新诗,它跟白话文没什么区别。用白话进行诗歌创作的关键在于有没有诗意和诗学结构。独特深刻的发现和启迪,在‘废话诗’中并不存在。”

研究网络诗歌的诗人杨晓民表示,中国新诗产生于“五四”白话文运动,时至今日仍处于新诗标准的构建期,“废话诗”引发争议,很大程度上对诗歌边界的认定出现了混乱,新诗缺乏标准。

轻松诙谐 激发网民娱乐嬉戏

在65岁的诗人韩作荣眼中,饥饿、痛苦、孤独的状态下才能写出好诗。几乎从来不上网的他认为,诗歌亦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选择,除小众的“文人诗”之外,更有针对大众阅读需求、符合大众狂欢心态的“大众诗”。

目前在网络上,网友自发成立了废话诗社,专门收集发布最新最幽默的废话诗作,不少网友的身份标签也注明“现代非著名废话诗人”“废话体诗歌初学者”等字样。

韩作荣说:“在浮躁的当代社会,‘废话诗’的出现与社会价值取向有关,它不是诗歌的问题,而是社会文化的问题。都市白领工作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下班后更多需要的是宣泄和轻松,让精神疲倦的他们读一点深刻的东西并不现实。”

网友“矛盾摩羯”说:“我觉得‘废话诗’走红就是因为人们太无聊了,又想发点牢骚,只能写点废话了。”

诗歌与文化不能脱离。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说:“网友热捧‘废话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面对生活中的苦闷不顺,‘废话诗’狂欢和宣泄的味道符合当代社会人的心态。”

从热炒非议“废话诗”到众人模仿跟风,高洪波认为网络的放大效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洪波说,无障碍写作和互联网便利的发布渠道,促成了“废话诗”的滥觞,但从诗歌传承的角度看,它的传播力不会久远。

标签:诗歌 废话诗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