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白先勇67年后回重庆忆抗战 称白崇禧为信仰而活

中新社重庆5月28日电 题:白先勇67后再回重庆 忆白崇禧山城抗战岁月

作者 郭虹 韩璐

1946年,白崇禧携家人离开生活了两年多的重庆。28日,带着与父亲白崇禧的共同记忆,75岁的白先勇携新书《白崇禧将军身影集》回到阔别67年的重庆,细数当年难忘岁月。

曾经的山城在白先勇的记忆里依然鲜活。1944年至1946年,儿时的他和家人在陪都重庆经历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也迎来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空袭的警报声和胜利的爆竹声成为白先勇对重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新书里,白先勇既披露了蒋介石与白崇禧在重庆密商抗日战略的图片,也展示了白崇禧将军在训练抗战将士之余,在战火中辟出的“桃花源”。

“父亲虽是军人,但特别重视教育。当时重庆日机经常来轰炸,无日而宁。西温泉(现重庆铜梁境内)离重庆一百公里,四面环山,有天险免于轰炸,父亲办公的军训部设在附近,并在此与钱大钧先生合作创办西泉中、小学,供许多避空袭的家庭子女上学。”白先勇回忆道。

西泉学校设有温泉游泳池,当时和家里兄妹同在此上学的白先勇,就是在那一汪温泉池里学会游泳的。而父亲白崇禧也经常和孩子们一道游泳,成为抗战岁月中白家难得的父子欢乐时光。

时隔67年,白先勇依然清楚记得1945年8月14日那晚, 除了还在办公的父亲外,白家人正在家里吃着西瓜,广播里突然播出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当时全家人扔了西瓜跳起来,兴奋地抱成一团。

“我记得,播音员念完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就在广播里大哭起来。整个重庆城随后响起了一片爆竹声。”白先勇说,“那爆竹声响了整整一个晚上。当时的那种胜利的心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记得重庆话,喜欢麻辣锅,两年的山城岁月为白家和白先勇刻下了深厚的重庆烙印。“父亲在重庆担任军训部长时,在万县(现重庆万州区)训练了一批空军,这些军人大多讲川话,数十年乡音不改。现在,在台湾的很多老空军仍在讲四川话。”白先勇笑言,这是在父亲的部下在重庆时保留下的传统。

“父亲一生为自己的信仰而活,直至在台湾去世时仍心怀信仰。”白先勇这样评价自己父亲。

作为一代名将的后人,选择从文、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白先勇20多年频繁往返于两岸三地。“最近我看到两岸三地合作的一部电影,里面有大陆、台湾、香港的演员,看起来很有特色,很不错。”

他认为,从青年版昆曲《牡丹亭》到现在的各种影视作品,两岸三地的文化密切合作是必然的,“《牡丹亭》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两岸合作和截长补短。大陆有一流昆曲演员、乐队,台湾有与世界接轨的舞台、服装、灯光设计和策划编撰,融合了两边的精华,并展现了两岸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完)

标签:白先勇 重庆 白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