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民间绝活“指啸”被市档案馆收藏

但凡有人登门学艺,魏安民从来都是不吝啬地传授。 记者陶常宁 摄

但凡有人登门学艺,魏安民从来都是不吝啬地传授。 记者陶常宁 摄

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董晓宁

双手的任何一指放入口中,便可随心所欲地吹出700多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退休副教授魏安民花了18年时间,将这一近乎失传的技艺“指啸”重新发扬光大,他的这一绝活也被武汉市档案馆作为需要保留传承的民间文化进行了收藏。

魏安民今年71岁,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一名退休副教授,在学校教的是“运动生理学”。所学专业本和文艺完全不沾边,但因对指啸的执着,在53岁时,他开始系统研究、学习这一已近失传的民间绝活。

谈到指啸,很多人往往想到,“外头玩”的吹哨挑逗美女的情景。其实,《资治通鉴》记载:“以指夹吹之,然后有声谓之啸指。”据魏安民介绍,指啸始于秦汉,盛于魏晋,文献记载诸葛亮、柳宗元、李白等人都是吹奏指啸的好手。

魏安民说,小时候就读的民主路小学就在老黄鹤楼下。放学后他经常跑到黄鹤楼看民间艺人表演,里面有卖膏药的、打杂耍的,每次要让观众后退时,就有艺人打指啸,那嘹亮具有穿透力的的声音,一直让魏安民很着迷。

1994年,在他53岁时,决定要系统地研究、学习这一民间技艺。

可吹出两个多八度音阶

“1994年5月1日是我正式学指啸的日子。”魏安民对学艺的日子记得很清楚,因为并无文献记载如何吹奏指啸,他首先想到竹笛的声音和指啸很像,于是找到当时武汉歌舞剧院的首席笛子演奏家孔建华请教。

孔老和他细细谈了很久,还拿出家中收藏的20多种笛子一一进行尝试,最后用骨笛(老鹰骨头做的笛子)吹奏了一曲《苗岭的早晨》,探索如何让指啸发出正确的音阶。

武汉音乐学院的中国首位笙专业硕士生导师蒋朗蟾也指导过他。当时魏安民用指啸吹出的音阶还不太准,蒋老亲自用钢琴帮他正音,并说自己曾在全国找过会吹指啸的人,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刚开始,为了练习,魏安民的嘴唇常被磨破,因为不得要领,也经常吹得头晕眼花。经过一点点的摸索尝试,他现在已可吹出两个多八度的音阶,接近三个八度。

听两遍就学会《忐忑》

当问到魏安民目前能吹多少首歌曲时,他笑说“保守一点估计,有700多首。”从歌曲《苏武牧羊》、《青藏高原》到戏曲《红灯记》、《沙家浜》,他都会吹,最近还新学会了时下流行的《套马杆》。

在现场,魏安民为记者表演了《天路》、《金蛇狂舞》和神曲《忐忑》。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他从未听过《忐忑》,现场听了两遍后,便能跟着音乐吹奏下来。当吹到《天路》的高音时,不仅音很准,而且他口中发出的啸声婉转嘹亮,连隔壁房间的人都能清楚听见。

目前,魏安民已受邀参加过十多个央视节目,如《曲苑杂坛》、《夕阳红》、《中国风》等,平时也和老伴经常参加社区、福利院的一些义务演出。今年3月,他们刚受邀到韩国参加了“中韩老年友好交流活动”,表演的指啸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响,许多人台下都想向他学习。

希望“指啸”发扬光大

魏安民的心愿就是希望“指啸”这门民间技艺不要失传,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有近百人登门向他学艺,其中不乏学者、研究员、医生,对于愿意学习指啸的人,魏安民从来都是不吝啬地传授。

指啸这门民间技艺能被武汉市档案馆收藏,他表示非常高兴。据了解,所有与指啸相关的文字、影音、图片都将被收藏。“指啸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朵奇葩”,魏安民说,市档案馆的收藏对这门民间技艺的保留起到了传承作用。

据悉,武汉市档案局、文化局联合向社会征集民间文化档案资料,范围包括纸质、电子、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实物等多种载体形式,征集内容涵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文学、民间科技创新等。武汉市民如有相关档案资料,可与市档案局编研处联系,联系电话:82784374

标签:民间 市档案馆 绝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