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河北邺城发掘近3000件佛造像

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

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

  距今约1500年的北齐贴金佛头

  距今约1500年的北齐贴金佛头

  彩绘造像

  彩绘造像

早报综合报道

一个1949年以来出土佛教造像遗物数量最多的埋葬坑,近日在河北邺城被发现,共发掘佛教造像2895件(块)。这也是新中国第5次大规模出土佛教造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3月19日在京举行发布会,宣布了这一发现。据考古发现的特征,专家分析认为,这些被埋佛造像可能是唐代时灭佛运动所造成的。

“这是中国佛教考古的重要发现,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重要发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现,对研究佛教在中国北方的兴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对研究佛教的东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评价道。

证明邺城是北方佛教中心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于2012年春节期间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这一地点位于曹操墓西高穴大墓附近,邺城也曾是曹操发迹之地,官渡之战后曹操居住于此。

经勘探发掘,这是一个专门埋葬佛教造像的土坑,坑口位于流沙层下,呈不规则的方形,边长约3.3米,深1.5米左右。从中发掘出土编号佛造像2895件(块),造像碎片78个自封袋,达数千件。据介绍,此次出土的佛教造像有题记的超过百件,绝大多数是汉白玉造像,少数为青石造像。根据造像特征、题记等初步认为,这批佛像造像时代主要是东魏北齐时期,距今约1500年,另有个别北魏时期及唐代风格造像。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指出,在此项考古发现之前,也曾有类似的佛教造像埋藏坑,但没有这样的规模,而且都远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邺城考古队队长朱岩石博士则表示,邺城遗址是北方的重要考古遗址,是3世纪到6世纪末的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次佛教造像的考古发现与发掘,证明了这里也曾经是北方的佛教中心。

或源于唐代灭佛运动

据报道,此次考古发现主要有以下特征:其一,埋葬坑位于邺城南外郭城区内,地层堆积、打破关系明确,造像时代特征显著。其二,所出土的2895件(块)佛像造像,埋葬位置清晰准确,层位关系具有科学记录,为目前所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其三,出土佛像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题材丰富。多数为背屏式造像,另有部分单体圆雕的佛和菩萨。主要题材有释迦像、弥勒像、释迦多宝像、思惟太子像、观音像、双菩萨像等。多数造像保存有较好的彩绘和贴金痕迹。其四,这批佛像造像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和唐代,各时期纪年明确,时代前后衔接,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

针对这些特征,有专家分析,这些被埋佛造像可能是灭佛运动造成的。“从发掘情况看,这些跨越多个年代的佛像不像是多次累积的,很有可能是一次性埋藏的,因此可能与唐时的灭佛运动有关。”朱岩石说。

杨泓也持同样看法,他指出,从考古中发现这些佛造像摆放杂乱,可能属灭佛而非痤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灭佛运动和佛像痤埋制度,前者指因反对佛教,将佛像砸碎,杂乱填埋。后者指佛教信徒为了做功德,看到古代残像就收集在一起规矩地埋下,有的还在上面建塔。鉴于本次出土佛像中,发现了个别唐代风格的造像,杨泓推测这批佛像可能源于唐代灭佛运动。

准备建立专题博物馆

此次发掘于今年1月10日全面开始,历时16天,于1月25日结束了田野发掘工作。朱岩石说:“在发掘的过程中我们进行全程记录。通过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布方等方式发掘,逐层提取的出土标本中每件都进行统一编号。”

朱岩石介绍,考古队正根据佛像特点进行清理工作,由于出土的佛教造像表面的色彩保护、金箔装饰的加固、碎块拼接缀合是一件非常艰巨的工作,如何科学、全面地保护、整理这批文物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针对这批文物的特性,制订详细的保护方案。以后准备建立专题博物馆存放发掘的此批佛教造像。”朱岩石称,对于此次考古的最后结果还需对所有出土佛教造像清理完成后再做定论。

延伸阅读

“判断是否为灭佛运动,

还应考虑历史因素”

黄夏年

我不知道他们发现的东西有没有具体的年限,如果没有具体年限而只是猜测的话,就不一定是因为灭佛。比如信佛之人家里的佛像要换了,原先的佛像没法处理,就只好送到庙里,而庙里的佛像堆多了没地方放,就会给埋起来。

按照历史记载,灭佛是把铜佛像拿去铸钱,把石佛像给打掉。也有记载佛教徒为了保护佛像而把佛像给埋起来。但按照学术界的研究,当时唐武宗发动全国灭佛,幽州地区因统治者信佛,表面上是执行中央政策,实际上保护了佛教。而河北恰恰属于幽州地区。不知道这些历史因素是否都考虑进去了,如果仅仅是说出土了很多佛教造像,就不一定是灭佛形成的。

中国历史上有“三武一宗”四次“灭佛”, 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和后周周世宗灭佛。“灭佛”在很多时候是因为经济原因,比如国家经济不行,而出家人不用交税,佛教发展得太厉害,寺院经济因而被国家看上了;或和尚人数大增,国家缺少劳动力,所以灭佛让和尚还俗种地。但灭佛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比如北魏太武帝灭佛,历史上记载他主要是因为看见寺庙里有武器,有男女私会的房间。但这个灭佛也跟当时的经济有关。另外北魏是鲜卑族的,鲜卑族是生活在西域的五胡之一,他们统治中原之后自然要接受汉文化,并以汉人代表自居,而汉人认为佛教是外来的胡人文化。很多种因素导致了这次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是儒释道三家中,他将儒家排第一,道家排第二,佛教排第三。他先把三家代表人物找来集体讨论,然后表态给三家排序,最后再发告示。北周灭佛没有砸佛像,而是将一些有社会名望的僧人集中到道观里居住,一些小和尚就劝说还俗。相对来说它比较温和,不像有些朝代(比如唐武宗时期)会用暴力的方式强制僧人,这可能导致僧人无家可归之后到处逃窜。

唐朝时期佛教很发达,唐代的政策是儒释道三家都发展,但佛教的势力在民间影响极大,曾一度达到顶峰,这就可能对国家政权造成巨大威慑。唐代发动了很多战争,每次战争之后人口就会减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在中国古代,人口总量相当重要,人口就代表劳动力。但是唐武宗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佛教徒越多,国家税收就越少,唐武宗就减少了4万家寺院,淘汰了27万出家人。另外唐朝开国者也是鲜卑族,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而自认为是汉人,追溯祖先到中国先哲老子李耳,因而唐武宗信奉道教。当时还有日本人在中国遇到这种“灭佛”现象,做了很多记载,回去之后还写了书,但他当时只到了长安,没有到河北等地,因此留下的史料也有局限。

官府灭佛的直接影响就是伤害了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而长久,因为佛教主要是致力于心灵世界的建设,佛教被压抑了,社会的心灵就会遭受影响。养生的问题是道教来解决,儒家是解决治国平天下等建功立业的事情。而佛教若没有了,那么民众的心灵安顿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早报记者 田波澜 采访整理)

人物简介

黄夏年 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系,专业宗教学,方向佛教学。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工作,任副编审、杂志社社长、《世界宗教文化》主编。曾经撰写有关佛教研究的文章与著作等多(篇)本,主编过多本学术著作。并且多次参与国内佛教学术活动。

标签:造像 邺城 灭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