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文旅热和《黑神话·悟空》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山西大地的风土人情,其中也绝对少不了汾酒。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白酒之一,汾酒早就被写进了中国文化的肌理之中,千年的汾香沁润着一代又一代人。
一直以来,汾酒以工艺好,入口绵、落口甜、饮后有余香备受喜爱,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它就是北齐的宫廷酒,被写进了历史当中。2006年,杏花村汾酒的酿制技艺更是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名录。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北方的酒一定是凛冽而刺激的,汾酒也颠覆了这种感觉,某种程度上,相较于市面上大部分的酒,汾酒和文化的亲缘更近。只要有华人的地方,谁不会吟诵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呢?
2025年6月,资深媒体人朱学东、读书博主都靓与凤凰网读书主编魏冰心,在西湖边进行了一场和饮酒有关的雅集,三人效仿古人,青梅煮酒,共饮时新,就着汾酒从古人的诗词歌赋聊到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中式审美的回归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让大家对于“青梅煮酒”都非常耳熟能详。古诗词里关于“青梅煮酒”的诗句也是常读常新,比如北宋的晏殊的“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南宋的陆游的“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
这几年,在青年人这里也流行起桂花汾酒和杨梅汾酒,想来也恐怕受到古代诗词的影响。其实,古人所谓的“青梅煮酒”并不是把青梅放进酒中去煮,仅仅是说用青梅佐温酒。朱学东向大家科普古代人喝酒通常都喜欢加热,这个习惯至今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得到了保留。
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喝酒是一件奢侈而风雅的事情,彰显的是一种闲情逸致。现代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年轻人喝酒追求的好玩好看放松心情,调制的鸡尾酒和各种各样的花酒果酒成为主流。
遗憾的是,大部分的白酒并不适合调酒,但汾酒因为其独有的“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的发酵工艺,味道更清雅内敛,香味纯正,很容易调和其他风味,适合调酒泡酒。抖音上有“大家都爱汾酒”花样调酒征集的活动,出现了茉莉汾酒、柠檬汾酒、铁观音汾酒等各式各样来自年轻人的尝试。
都靓是山西人,自幼对汾酒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觉得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一种“时新清鲜”的中式审美的回归。说到此处,她即兴用汾酒作为底酒,调出了一杯最适合初夏饮用的杨梅酒,结合西湖的雅致景色,命名为“曲院梅韵·青汾夏醉”。
朱学东是文化圈资深的“酒鬼”,他觉得白酒和水果的组合很有新意,现在各种水果也丰富,各种原酒也丰富,年轻人用好酒来调好的水果,这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苏东坡也曾经尝试用水果调酒,但是因为当时的酿造技术不好,调出来的酒不尽如人意。而现在酿出来的酒,配上水果或者花朵,哪怕在最热的夏天饮用,也都非常的开胃爽口。
他感慨道:“我们那个时候没得选择,所以只能吃苦。生活也很苦,现在生活又甜美,相比过去甜美多了,物质丰富,自我选择也多。”
宜兴的杨梅十分有名,汾酒结合时令,这些年一直做杨梅节。汾酒用酒的清香搭配水果的清甜,可谓是相得益彰,有媒体撰文说——最可能赢得“Z世代”芳心的是汾酒。
追求“无用”价值
快节奏的时代,年轻人似乎不爱喝白酒了?都靓觉得其实不是年轻人不爱白酒,是讨厌白酒刻板印象里带来的酒桌上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我们可以自己喝酒,但是不想被强迫喝酒。
朱学东观察自己的女儿,他意识到现在的年轻人不需要通过酒释放情感和社交,他们的娱乐方式更加多元,更多以兴趣为主。因此,年轻人的消费就是非常个性化和私人化的,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汾酒的多种“打开方式”也更加适合年轻人。
现场的调酒师也为三位调制了三款国风酒,以汾酒搭配时令的水果杨梅、荔枝等等,以“苏堤春晓·碧玉青花”“断桥夏汾·荔香沁心”“三潭汾影·桃茗浮香”为名,非常适合江南时令茶点定胜糕和南宋酥点。
在调酒师的精心调制下,与水果搭配的“汾酒特调”一点都不苦涩,反而清甜可口,都靓开玩笑道:“年轻人不喜欢‘没苦硬吃’,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白酒都会觉得有点辣,加上水果就会中和一部分辣味,生活很‘苦’我得自己来点儿甜。”
事实上,任何时代都需要酒。古往今来,流传着太多关于酒的故事。戴颙的双柑斗酒听黄鹂;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某种程度上,酒文化塑造了中国人性格中的某个部分。
乍看上去,喝酒无用,但朱学东认为,如果没有酒,这个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艺术都不复存在。酒可以让人短暂地摆脱日常的条条框框,进入到庄子所说的“醉者神全”的状态,尊重直觉,凭借本能,释放想象。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化最有灵性的半壁江山,诗词歌赋书画中最璀璨的部分就没了。酒对于我来说确实也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他说。
对于都靓来说,喝酒是写进基因里的一件事,遇到重要的演讲,如果紧张,她在上台前会喝一口酒让自己松弛。她说:“酒不帮我创作,但会帮我做决定。你最在意的是什么,酒后会更加确定。”
魏冰心说:“酒就像艺术一样,越有人觉得它无用,它越有存在的价值。我们的生活节奏越快,越需要‘慢’的柔情。我们总有一些时候,想要跳脱出日常的忙碌与凡庸,去做一些美好而无用的事情;去和其他灵魂来一次无畏的坦诚;去追寻更自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