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的当代史

文|杨浪 资深媒体人

“对这事业我倒有兴趣,有信心钻研下去。”1952年7月25日,何康在湛江给妻子写的信中说。这时候,29岁的他任职中央林垦部特种林业司司长。

不是“林业司”而是 “特种林业司”,具体管的就是一棵树:橡胶。

橡胶与石油、煤炭、钢铁并称四大工业原料,是驱动现代工业不可替代的物资。1949年全国年产干胶只有200吨,十节车皮就拉走了,而2021年中国天然橡胶产量约85万吨。在中国,这项事业的奠基者正是70年前告诉妻子“有信心钻研下去”的何康。

近期,海南出版社集结出版了1950~1960年代何康与其妻缪希霞的家书,从中可窥见新中国橡胶事业发展的真实足迹。

1949年定鼎前夕,毛泽东访苏,就一系列重要战略问题与苏联“对表”。在繁冗的事务中,斯大林提出中苏合作在华南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彼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只有中国和越南的地理位置可以产胶,而越南当时正准备与法国占领军决战。1951年中共中央决议部署橡胶种植,次年在海南儋州成立了第一个橡胶种植基地。前地下党员何康,走马上任。

海南橡胶园从成立起就备受中央重视,周恩来、陈云、叶剑英等诸多高层领导,反复来到偏远海岛上的这个局级单位视察。1960年董必武视察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何康恰巧外出,没有与老领导合影。略为宽慰的是,其妻缪希霞合影时,站在了董必武后面。20年前,董必武是何康兄弟的地下党小组单线领导人,就是根据董的指示,何康上了广西大学学习农业专业。

16岁入党的何康,长期在他家族的掩护下从事地下工作。1962年4月,何康告诉妻子,给过生日的父亲买了水果,“爹爹大人如‘出笼之鸟’,一个人就去逛了颐和园”,而且“爹爹真是个老好人,很愿意有人同他谈谈,我们关心他也太少了。”

何康的父亲何遂是同盟会元老,吴石成为中共“深喉”,正是他领着与地下党建立联系的。北京福田公墓里的吴石墓,也是当年何家悄悄操办安厝。

辛亥革命成于三拨人:颟顸腐败的朝臣,海外的革命党和新军一批少壮派军官。1907年何遂入保定军校,该校有72人加入同盟会保定分会。1909年,21岁的何遂毕业,到广西任中越边防调查长,联络云南革命党人,结交蔡锷、唐继尧。辛亥枪响的时候阎锡山与何遂共同策动第六镇起义,二人分任燕直联军正副都督。到上世纪40年代,这位国民党政府高官的三子一女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吴石交给中共的许多情报,就是其子何康传递的。

何遂穿梭在当代史里的故事很多,1916年何遂率军事观察团赴欧洲研究“一战”,此次考察对民国政府军制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此访也与后来何遂担任黄埔军校代理校长有密切联系。

在福田公墓,与何遂比邻的是他的儿女亲家、何康的岳父缪秋杰。中国当代盐政史,绕不开这位重要人物。1947年中共上海局决定成立“瑞明股份有限公司”,由缪秋杰出面,以缪、何两家合办的“企业”为名,在愚园路23号(实为缪秋杰盐务局的物业)办公。上海局刘长胜化名做“公司”董事,何康任总经理,缪希霞任会计主任。这家秘密机关除给解放区输送医药器材,主要从事统战、策反工作,并为上海局领导隐蔽备用地。国、共渊源中之你中有我,何(遂)—缪(秋杰)—吴(石)—刘(长胜)—周(恩来)是为一脉。

上世纪中国当代史的许多特殊场合里,都有何家宗室的身影。2018年,何遂的小儿子何达在90高龄撰写出版了长篇小说《战未决》,故事中旷氏家族三代正是何家群像。小说中还涉及1939年刺杀杭州第一任汉奸市长何瓒;向大后方疏通陕甘宁边区产食用盐;1938年炸开花园口以阻击日军进击的具体决策等等。这些事件的背景,与何家密切相关。

史料载,1939年11月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陈诚告诉各位师长,献策挖黄河堤的是何遂(字叙甫)。陈说,由于叙甫先生的献策,黄河改道,武汉推迟陷落几个月,这对抗战是有极大意义的。何叙甫即席慷慨陈词,军人要研究地理,不但要研究现代兵要地理,还要研究古代兵要地理。在军事地理研究领域,何遂确是中国现代兵要地志教育的开山。

历史叙述是由历史认知得来的,而历史认知必须依据真实的历史文献。中国是个血缘和家族组成的社会,许多真实史料在家族和个人档案中;越丰满绵厚的家室与历史的链接点越多,记录也丰富。

我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读这部书信结集的。因为我知道在历史记录中,这种本不与外人道的个人述说不但具有无可怀疑的真实性,还有许多复现历史细节的文献意义。这批个人书信是动荡年代被抄家搜走,十年后又发还了的,发还时被装订成册,文字间划了红道,可见被“造反派”精心研读过。

在海南橡胶事业初创时,何康在当地主事,妻子缪希霞则专事在内地落实催办各种物资调拨、公文流转。在缪的信中可见当年的物资供应紧张,官场文犊的繁复,机构间对资源的争抢等等,都是在今天的叙述中难得看到的。何康夫妇的“两地书”是新中国工业体系创建时内部肌里运营的关节流程图。难得的是,里面还不时穿插着孩子教育、家庭琐事与工作的交集。这正是个人档案在历史研究中的独特意义——无矫饰,人、事叙述直接明瞭,驱动行为的动机表达真切,更兼时间地点记录精确——一如我在读《越缦堂日记》《吴宓日记》《竺可桢日记》时,常为其中一些不经意的记录击节赞叹。何康记载了董必武视察时深藏不露的两句诗——“做始也简,将毕也奇”,我便咀嚼了半天呐。

这本家信文稿合辑是由何康的儿子何迪编撰的,其中一段轶事颇有意味:1967年1月,“周恩来与中央‘文革’成员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接见北京中学生代表”,何迪作为老红卫兵代表上台发言。博闻强记的周恩来盯着何迪问:“我怎么好像见过你?”一时语塞的何迪不知该如何回答。

第二年回到海南儋州的宝岛新村,何迪告诉了父亲这件事,何康深感遗憾。此时,在文革中被“打倒”的他与周恩来已数年未见。周公正是与何家渊源深长的那个人,也是叫何康发奋为中国的橡胶事业奉献青春和才智的那个人啊。

一个家族的当代史

《把心交给人民:何康海南岁月家信文稿珍辑》/编撰:何迪/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