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们的目光离不开那些所谓的明星?

为什么你们的目光离不开那些所谓的明星?

导 语

南帆、夏无双是一对父女,准确地说,是同在屋檐下,观点喜好极不同的两代人。本文是他们针对“明星八卦”的一次讨论,状似“吵架”,实则对待问题仍是开放的、可交流的,因此不仅有益于我们检省当下,还为良好处理代际关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当八卦扑面而来》

“吃瓜”这个词近些年才开始流行,它来得迟或早,都不影响我们两眼骨碌碌地四下张望。说起来娱乐八卦这个话题其实太年轻了。许多时候,因为八卦才得知某个明星的存在,当然转眼又很快忘记他或她的存在。谁结婚了,谁离婚了,谁家暴了,谁出轨了……

发生在人间的八卦,应该带着伸手可触的生活温度,眼泪在飞或者笑声朗朗,才能构成抵达人心的沉甸甸分量。那些平日里涂脂抹粉的人物,无非是不经意间露出另一张面孔,只要无伤大雅,倒也算撕下面具,还原成甲乙丙丁,有了邻家的烟火气。

无论如何活着是件辛苦的事,但大家都不妨好好往下活。苍穹之下,平淡注定是大部分人的命运,还好有明星在高光处把悲喜哀乐放大了,七卦太少,九卦太多,不吝拿出一点八卦供人指手画脚,算是对大众黯然人生的一种补偿,也是他们必须上演的另一部戏。

最后来说南老师的一则轶事:前一阵京东大佬在美国闹出大动静,我向南老师汇报,他半天才回过神来问:“他老婆是茶叶妹妹?”是的是的,但茶叶真的不是奶茶。

夏老师也有故事,故事发生在她幼年期间:因为迷恋琼瑶剧里的小婉君金铭,要梳金铭同款发型;有好吃的会叨叨想给金铭姐姐吃;每天晚上《新闻联播》音乐一起,她总要冲过去看片头的天安门,因为“天安门在北京,北京有金铭姐姐”;有时被揍,她在眼泪横飞中,会悲愤地瞪大眼铿锵怒斥:“我要告诉金铭姐姐!”

这样的两个人现在坐到一起,要谈一谈娱乐八卦,他们究竟要说什么呢?

南帆

50后,学者

VS

夏无双

85后,青年画家

01

吃瓜群众,看个热闹而已

南帆:今天来讨论一个年轻化的话题。当然,我对于这些领域相对陌生。

很多年轻人现在每天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的时间,浏览形形色色的文本。你们在阅读什么?有个统计让我十分吃惊:娱乐新闻竟然占有非常大的分量。网上种种真伪莫辨的八卦传闻满天飞:李小璐,贾乃亮;王宝强,马蓉;谢霆锋,张柏芝;范冰冰,李晨……哪一个出轨了,哪一个生双胞胎了,哪一个整容失败了,哪一个的钱财几乎被洗劫一空,总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互联网的娱乐世界无限热闹。

微博上搜索“恋情”弹出的部分热搜

从狗仔队的窥探、偷拍到娱乐消息的编辑、推送、销售,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每天打开电脑,这些娱乐新闻直接跳到屏幕上,几乎是逼迫人们阅读。精明的商人迅速察觉到娱乐新闻背后的一个巨大市场,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奇怪的是,那些忙碌不堪的年轻人为什么如此配合商人——年轻人对于娱乐新闻的兴趣怎么会如此持久与疯狂?日常生活中,这些故事比比皆是,许多人自己也可能充当主人公。然而,为什么你们目光再也离不开那些所谓的明星?为什么如此沉醉于他人的生活而不能自拔?

电视台甚至根据这些兴趣录制了表现明星日常生活的各种真人秀节目,无非呈现他们的游戏嬉闹乃至起居饮食。奇怪的是,如此粗率的节目仍然大受欢迎,那些明星的子女一起上场,共同吸金。闲来无事,偶尔听一听娱乐圈的消息,这是调剂与消遣;每天孜孜不倦地把娱乐新闻当成精神主食,这种趣味肯定不太正常。

夏无双:其实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虽然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当年在校内经常可以看到明星走动,还有很多电影上院线之前会先在我们校园内举办首映式,再或者校庆时校友回来,更是到处挤满了明星。但因为我基本不看国内的影视剧,所以对当红的那些明星了解不多,也没太多兴趣,感觉他们像屏幕里的人一样,总之是隔着一层。

因同时有易烊千玺、胡先煦、李兰迪几位明星在读而备受网友关注的中戏某表演班

后来很偶然我关注了一个专门谈八卦的微信公众号,才对这个行业里的人有一点了解。现在我所有的八卦来源也就是看这个公众号,一般睡前看一篇,谁谁谁怎么了,谁谁谁又怎么了,其实就是吃瓜群众,看个热闹而已,看过就丢脑后了。这与你们上一代人喜欢看国内国际新闻是不是有点儿相似?各自的关注点不一样而已。

南帆:当然,我也每天浏览新闻。首先我还是关注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新闻,这些消息深刻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整个社会的走向,例如重大政治事件,或者国际形势、战争与自然灾害,等等,总之,都是一些相对严肃的内容——所谓的严肃,即是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

另外必须承认,我对于各种时事新闻的兴趣其实也是有限的,匆匆浏览一下而已。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脑子时常被另一些问题所占据,这些问题的理论含量远远超过了时事新闻,我觉得它们对于智力更具挑战性。

我的习惯往往是这样的:浏览一遍重大新闻,确认这些事与国计民生没有直接关系、不会有什么危害之后,就迅速回到自己的一贯主题。这种习惯的前提首先是,认可那些新闻的社会价值,承认这些新闻的内容可能与我产生某种交集。我从不想为那些明星的绯闻是否属实、鼻子是否垫过、准备什么时候怀孕而耗费精力。这些事情与多数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夏无双:想了一圈,我周围的小伙伴也都不怎么看八卦,平时聊天都极少出现类似的话题。您指出追八卦是年轻人的兴趣,这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老了,难道我不年轻了?

其实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对八卦有兴趣,很多人宅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兴趣的事太多了,都忙不完,哪腾得出时间和精力管那些闲事?当然八卦还是要看的。通过看八卦公众号,我确实知道很多90后和00后对追星非常的狂热,天天在微博刷他偶像的话题,看有没有人黑他们偶像,或者不遗余力给偶像刷票房刷热度热搜过生日什么的,每次看了都刷新我的三观。这应该是青春期某个阶段特别容易发生的事情,年轻总是单纯轻信嘛,这没办法。

明星生日当天,粉丝购下酒店LED广告应援

南帆:我有一个同龄人,年轻的时候家庭经济不够宽裕,买不起电视机,每到晚间新闻播出之际,他就会站到阳台上,聆听隔壁人家窗户里传出的电视新闻。多年以后,他终于担任了重要职务,自己也成为新闻里经常出现的人物。像不像个传奇?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对待国内外大事关注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社会责任心。很难想象他愿意追捧什么娱乐新闻。

还有你外公,我听说他在世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新闻,这个台播完了,他调到另一个台重新看一遍,然后中午、晚上仍然津津有味地反复看,连中风住院四肢都动弹不了,仍然坚持躺着看新闻。

为什么两代人的差异如此之大?上一代人的努力产生了实际效果,他们为年青一代的成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青一代丰衣足食,有条件优哉游哉地生活在手机、网络和带有空调的房间中。然而,也许恰恰由于相对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年青一代丧失了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兴趣,他们愿意为那些琐碎的八卦奉献所有的业余时间,这种辩证转换的确让人感叹。

我想补充的是,业余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塑造绝非无足轻重。就像一个人的无意识隐蔽地产生作用,业余时间的意义甚至不亚于工作时间——对于那些没有兴趣专注于本职工作的人,尤其如此。

夏无双:我们对国内外大事也不是都不关心,只是关注和介入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有些东西可能因为我们从小就没经历过吧,比如你们说的贫穷、吃不饱之类,我们就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周围的小伙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被大人一口口硬塞进嘴里到撑的?可能因此就少了一些忧患吧。活得比较闲了,就会给自己找一些闲消遣。

现在粉丝文化非常奇葩,有姐姐粉、妈妈粉、女友粉、男友粉之类的,每种粉丝对偶像的要求都不一样。甚至很多粉丝会和偶像的经纪公司吵架,把偶像的经纪人撕走之类的。这些粉丝都很痴迷关注他们偶像的各种动态,也会在微博上搜有没人发他们偶像的负面新闻什么的,极端的二十四小时在刷微博,要是别的粉丝黑了他们的偶像,他们就会有组织地去黑那个偶像,我们围观群众称之为“吃瓜大会”。在这些狂热粉丝之间有一句著名言论就是:“哥哥只有我了!”评价他们,厚道点的称为“铁粉”,刻薄点的称为“脑残粉”。他们究竟是什么心理?我是无法理解的,不过也不反感。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爱怎么过就怎么过呗,不损害别人就行。

近日,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高考成绩曝光,引发全网争议,图为一博主与粉丝的争吵

南帆:我们当然也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但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愿意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明星的最大价值不就是显现在作品中吗?我从未想到介入他们作品之外的个人生活。正如一个学者所说的那样,吃一个鸡蛋,又有什么必要兢兢业业地认识母鸡呢?如果偶尔谈论一个艺术家的私生活,一定有一个前提:这一部分生活与他的艺术创造存在密切的联系。

20世纪60年代,整个国家只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舞台上的几个演员历历可数。尽管如此,人们对于那些演员的生平几乎一无所知。一般地说,艺术领域与私人领域泾渭分明。回到私人领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尊严,没有理由贸然进入别人的私人领域,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尊严,低三下四地尾随在所谓的明星背后,刺探他们的生活琐事,把那些狗血剧情当作自己生活的营养品。

所以,我时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感到陌生。你们的手机里存着一大堆明星的相片,说起他们的私事如数家珍,对于他们各种私事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对于艺术的了解,这不是非常奇怪的颠倒吗?

夏无双:你们那个年代是这样的啊,因为那个年代的导演演员编剧都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事情,目的是为了拍出好电影、好作品,就是所说的“艺术至上”。但是现在,特别是最近这些年,电影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居多,不然就是各种抄袭日剧韩剧美剧英剧,山寨得不要不要的。大部分新生代演员没有演技,靠着一点长相,全程只会瞪眼睛噘嘴扮萌挣眼球。

部分热播甜宠剧剧照

那粉丝怎么吹捧?只能说某某对工作人员很好啦,某某很关心粉丝啦,某某和某某又去哪里吃饭啦。不然粉丝怎么说,说我家偶像演技好?台词棒?角色揣摩得特别到位?就算粉丝滤镜再厚、再瞎,大部分也不好意思说他们的偶像是实力派演员,演技杠杠的。当然有一部分的粉丝已经疯了,偶像全程面瘫脸,加上宛如弱智一样的低能演技,他们依旧觉得超级棒棒哒。这些人可以送一套扁鹊三连:治不了,等死吧,告辞。

02

粉丝文化:只为明星喝彩,自己不当主角

南帆:我知道,所谓的粉丝文化来了,全世界通行的现象。

我们这一代人有过沉痛的教训,对于所谓的个人崇拜深怀警惕,强调的是理性和独立思考。我始终模糊地觉得,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分歧。可是某一天,我突然在电视里看到,一个流行歌手在台上唱歌,台下所有的年轻听众动作划一地挥舞一个统一的灯棒,脸上一副如痴如醉的催眠表情,不时情不自禁地发出尖叫,像被施了魔咒似的。这种状况是从哪一天开始的?我真的吓了一大跳。

后来我才知道,粉丝文化包含了各种极端的情节。一个中国的初中女生,听到欧洲足球队的某一个球员已经秘密结婚,她当场就痛哭起来了。这是一种健全的人格吗?

夏无双:很多女粉丝都喜欢在网上叫王思聪“老公”,这当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有没可能在日积月累中,不知不觉地代入感太强了?管她们哩,反正还年轻,狂热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我感觉还上升不到人格上来评价吧?

网传王思聪与某网红主播聊天记录(部分),被曝光后受网友调侃

似乎这种粉丝文化是十几年前从韩国传来的。韩国日本的偶像团体有自己的专属应援色、应援物等,粉丝要是弄错了,会被其他粉丝集体围攻什么的,非常奇葩。还有中国的偶像团体用了韩国偶像团体的应援色,导致两个团体的粉丝在微博上吵架互掐什么的,这种事情非常多,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也搞不清楚那些粉丝的脑回路,看类似新闻时,我真觉得自己老了,不是一个星球的,哈哈。

南帆:我先前说过,一批文化商业机构不断地利用粉丝文化谋取商业利益。他们不断地在传媒上抛出明星的各种轶闻,诱使你们消费这些文化产品,直到你们再也离不开。你们慢慢开始有了这种感觉:这些与你们毫无关系的内容成了生活的一个不可割除的组成部分。这甚至构成了一种奇怪的“瘾”,哪一天没有和这些明星产生联系,生活仿佛就缺了一角。

我不知道韩国或者日本的粉丝文化渊源。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智商或者鉴别力如此之低,这么快就遭受那些家伙的蛊惑?

夏无双:我没有,我不是,我拒绝,否认三连……

南帆:粉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没有自己的主体,只知道为明星喝彩,永远是一个鼓掌的观众和啦啦队员,从来不愿意想一想自己怎么当主角。一个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坐在沙发上,几乎说得出每一位NBA篮球明星的成长史,可是,他的双手已经多年不碰篮球了。时间长了,他们的精神同样丧失了充当主角的意向。我不是说充当主角就要变成多么伟大的人物,而是说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思想、意志和言行。对于现代人来说,我相信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夏无双:哈哈哈……你说的不就是我表弟吗?一模一样。他就是对NBA每个球星张口就能背诵出一部成长经历,虽然在我看来那些黑人球星都长得一模一样,但是他就是能区分出每个人都是谁,叫得出他们的全名和外号、有过哪些惊天战绩,等等,可他自己上场打球却并不怎么起劲,偶尔动几下就喊累。

NBA球迷

南帆:粉丝文化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这同时是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学倾向于认为,粉丝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孤独。充当某一个明星的粉丝,如同虚幻地加入某一个文化共同体,成为那个共同体的一分子。

尽管只是置身于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但是,粉丝文化营造了一种感觉:他们与那些著名的明星同在,是一个彼此声援的团体,甚至幻觉时刻倚靠在那些明星的身边,享受他们的温暖。我深感惊奇的是,如此肤浅的幻觉可以让那么多人入戏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完全无视身边真实的日常生活。

文化学家曾经考察过报纸的起源。一张晨报在手,一边啜着咖啡,一边读遍报纸任何一个角落的每一条无关紧要的社会新闻,这有什么必要?市场上的木材近期降价、动物园里的熊猫生产了三只崽子、东南亚某个国家出现了一场离奇的车祸,这一切与你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必要花费时间阅读这些消息?

事实上,阅读这些消息让人觉得与世界同在。虽然身居狭窄的一隅,然而,世界环绕在周围,这种感觉有效地驱走一个人孤立无援的状态。这时可以说,粉丝文化产生相似的心理安慰。单位或者企业没有耗尽全部精力,还有一部分内心的情感无从寄托,于是,在各种传媒的诱导下,人们就欣然加入某一个明星的粉丝团,从而为自己虚构一个玫瑰色的精神家园。

通常的意义上,所谓的粉丝文化无伤大雅,一种不那么有价值的精神寄托罢了。但是,一旦这种粉丝文化进入极端状态,粉丝的心理或者人格将会产生巨大的扭曲。不同明星的“铁粉”形成不同的文化阵营,相互攻击,甚至大打出手,这显然是一种无聊的消耗。另一些粉丝开始以实际行动干预崇拜对象的私人生活,追踪、示爱、寻死觅活,这已经进入心理变态的范畴。

夏无双:您厉害,您说得都对,给您鼓掌,给您小红花!

03

明星必须身体出场,满足性幻想

南帆:能否坦白一下你的追星史?哪一类型的明星是你的最爱?为什么?

夏无双:我分二次元和三次元的呀。我二次元的是赵子龙,勇敢、担当、忠义、武功高强、才华横溢,还英俊帅气高大魁梧,男人的所有优点似乎都具备了,神一样的存在;三次元我分为看剧粉的明星和纯看颜值的明星,看剧粉的是长濑智也和松岛菜菜子,他们两个的剧都很不错,特别是长濑智也和宫藤官九郎合作的电视剧和电影,都非常好看。纯看颜值的是金城武和深田恭子,神颜好吧,看着脸就能多吃两碗饭那种。虽然恭子的演技十年如一日,剧本质量起伏比较大,但是我就是她的颜粉。

深田恭子、金城武

我还粉另一类型的明星,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明星吧,那就是电子竞技选手,也就是游戏玩得很好的职业玩家。我原来也不看电竞比赛,后来我玩的一款游戏《守望先锋》创立了职业联赛,我才开始看比赛,知道这些选手的。

我最喜欢的选手是Seoul Dynasty的自由人——RYUJEHONG(柳济鸿)。柳选手今二十七岁,这个年纪在电竞圈里算是很大了,但是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辅助能做到的极限。在中国、欧美,不论是我这样的纯业余玩家,还是职业玩家中,他的粉丝都不计其数。就算不看比赛的守望休闲玩家都知道RYUJEHONG,曾经的世界第一安娜,他是所有辅助玩家的偶像。

RYUJEHONG

南帆:这应该是新现象,打游戏的人可以圈粉了。要知道,在我们这代人中,绝大部分对游戏还是深恶痛绝的。这可能要交给时间来消化。

不知你是否总结过,娱乐新闻擅长推出哪些明星?世界上有成就的人比比皆是,哪一类型的成就才能发展为娱乐新闻之中的明星?

夏无双:啊,这个我真的不是很了解啊……我觉得现在估计是有话题性、会炒作的明星才行吧。您要是想知道我可以把那个关于八卦的公号推给您……

南帆:不需要!

为什么只有演艺圈与体育运动员才可能成为明星?声名卓著的核物理专家、生物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基本上没有成为明星的希望,尽管他们对人类可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没听到他们有什么粉。这是为什么?一个秘密的规律是,所谓的明星必须身体出场,明星必须向大众展示自己的身体形象。目前为止,只有演员和体育运动员有条件公开展示自己的身体形象。各种科学家或者思想家奉献的仅仅是词语组成的著作。尽管这些著作拥有巨大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只能诉诸理性而无法引起大面积的原始冲动。

最近热播的偶像剧《爱上特种兵》

前一段娱乐圈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演员遭受严厉批评。某些民间人士的批评言辞有些粗暴,将演员说成“戏子”。一位作家出面打抱不平,认为演员的崇高威望来自他们的演技,演技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正如你在前边说过的那样,一些演技非常差的演员仍然可以当明星——身体的出场是一个重大秘密,颜值是身体构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夏无双:爱因斯坦貌似在他那个年代和明星也差不多啊,到哪儿都有粉丝的那种。现在这种明星其实越来越多了,不仅局限于演员和运动员吧。前一阵子成为网红的杜甫、李白啥的,还有现在连直播吃饭、游戏的大主播成为明星的也越来越多了。

网友的兴趣点很奇怪,而且变换得特别快,眨眼间就淘汰掉一批。有些主播莫名其妙突然红了,又莫名其妙突然黯了,总之,起和落都身不由己的那种。当代的明星千奇百怪,各式各样,比如刚才说的韩国那个游戏选手,反正已经不像是以前那样仅仅局限于演员或者运动员了,您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哈。

南帆:爱因斯坦享受明星待遇吗?似乎没听说过。我很难想象一大批所谓的粉丝为他们所不理解的相对论公式兴奋地尖叫或者挥舞灯棒。李白、杜甫突然成为网红却不因为他们的诗歌,这种现象都意味深长。

可以回忆一下,娱乐新闻中哪一个著名的明星身体形象缺席?所谓的明星不可能只有一个名字,不论拥有多少身家,多少耀眼的头衔,明星的身体形象是无数粉丝热情的真正聚焦点。明星的发式、服装、鞋帽、化妆品乃至汽车都是身体形象的延伸。比如刚刚结束的世界足球赛场上,那些强壮的运动员疾速奔跑,汗水流淌的躯体上流露出不尽的活力,他们身上显示的速度和力量激起大众隐藏于内心的某种原始欲望——这种本能来自动物的遗传。

屏幕上演员的姣好形象散发出另一种吸引力。不可否认,这些形象构成了某种性幻想的对象。尽管这种性幻想与付诸实现之间存在不可企及的距离,但是,性的吸引力始终存在。这种性幻想显然是公开的秘密。所以,许多演艺明星必须隐瞒自己的婚姻,公开自己的婚姻无异于打击粉丝的性幻想,这可能导致巨大的商业损失。这从另一方面证明,年轻人为什么是娱乐新闻的主力军——他们是性幻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如果说,明星们的演艺、体育成就仅仅是娱乐新闻的表面文章,他们的身体形象才是真正的核心内容。

夏无双:也不见得,赵本山、冯巩、宋丹丹、范伟,这些都长得很一般,一点都不姣好,但他们都是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明星啊,是不是我们本山叔太久没上春晚,您都把他给忘了呀,哈哈哈……还有比如张艺谋、姜文、王家卫这些导演也算明星吧,明星分为很多类啊,不一定都是身体形象的延伸。

当然现在很多明星是这样的,比如某些女明星甚至成了带货女王,她们穿的衣服总是很快就成为爆款。现在购物手段越来越丰富,不仅可以在实体店买,也可以在各种APP上购物,而明星用的同款产品销量好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粉丝效应,粉丝会去买他们偶像用的产品,另一部分估计是因为明星的生活现在基本都是透明的,他们用什么产品,什么效果,不管是不是化妆或者P图出来的,反正效果摆在那里,让普通人各种羡慕嫉妒恨,自然就有很多“粉”跟着去买。

众多明星在社交平台推荐爱用物,分享生活兼“带货”

至于说“性幻想”,好像也不一定吧?那些麻秆似的小鲜肉,要肌肉没肌肉、要身板没身板,看着就像没发育的小屁孩,根本就不是个事。

据统计足球观众越来越多,我敢断定这其中有不少只是随大流凑热闹的,至少我是其中一个。每天到处都是世界杯的消息,手机滑一下就是一大堆视频,碰到一起也是七嘴八舌说谁赢了谁输了,谁多倒霉谁多厉害,这就形成气场,很容易就被卷进去,随随便便瞎看,看完就随随便便丢到脑后。解说员太厉害了,足球到任何人脚下,他都能马上说这个人的名字,好像这人是他亲戚似的。我好像记住名字的不上十个,还是特别好记的那种,比如梅西、C罗之类。名字太怪太长的,记不住就不能怪我。

闯入欧洲杯赛场的一位球迷

南帆:你这样的观点,在同龄人中算另类吗?

夏无双:不知道呀,应该不算。我同学或周围的朋友好像也没几个太把明星当回事的,倒是听说一些年纪更小点的,会表现出“脑残粉”的特质。

前一阵薛之谦恋情不是闹得很凶吗,一个朋友的妹妹发现自己偶像人设崩了,哭得很惨,她不是矫情,是真痛苦。她是不是把薛之谦当成性幻想对象了?这我说不清楚,也许仅仅是看着顺眼吧?就像我们的胃口一样,没有什么道理,就是爱吃某种味道的菜,没办法,挡都挡不住。朋友中也有特别迷某支球队的,就是那种死忠粉,喜欢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英格兰是足球发源地,人家是正宗而非杂牌的,所以赢才是硬道理——偏偏输了哈哈。

04

美的社会效益,促使一些人化妆、整容

南帆:演员明星中,有一个时常争吵的话题:整容。如若要抹黑一个明星,说她或者他那一张漂亮的脸蛋是整容出来的,对方一定会跳起来。这种言论的杀伤力比批评他们的演技不精要大得多。

一个演员的成就往往体现于他们塑造的角色:无论是小贩、农夫、士兵还是官员、老板、淑女,活灵活现,声口毕肖,这即是“硬功夫”——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创造了美。可是,整容不也是如此吗?自己的容貌不够理想,那么,通过后天的努力使自己的颜值大为提升,不偷不抢,这又有什么不对?为什么那么多演员听到“整容”这个词就气急败坏,要么千方百计地隐藏整容的事实,要么竭力洗白否认,并且威胁说要打官司?

夏无双:这里有两个概念:明星和演员,明星可以没有演技,而演员一定是要有演技的,所以明星可以整容而演员不行。因为整容会导致一个演员演不出复杂的表情,这是马伊琍在一个采访节目里说的。

很多演员的表演证明了这个论点,比如一位很著名的李某某,她以前是演员,现在只能算明星了,她这两年又出来演电视剧,那个演技和她以前相比简直月亮比乌龟,表情非常僵化,就是所谓的“僵尸脸”。还有演技超级尬的某位大宝贝,也是典型代表。明星不需要去演戏,他们只需要卖人设,发美美的照片就行。

南帆:你这么区分明星和演员,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照你这么说,演员是个人才,明星仅仅像一个美学展览品。估计明星不怎么愿意认可这种理论,尽管“颜值”在他们心目中具有超常的分量。明星只负责修饰一张漂亮到虚假的脸,只有演员才会真正使用脸——就像一个木匠使用锯子、军人使用枪支一样。

美的社会效益显然是许多人“整容”的重大动力。帕斯卡尔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警句:“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如果它生得短一些,那么整个大地的面貌都会改观。”克利奥巴特拉是埃及艳后。如果她没有倾城倾国的姿色,无法入主皇宫,迷住一大批权贵人物,历史或许必须一定程度地改写。

夏无双:我觉得这几年整容这么火爆,跟偶像的盛行和直播行业的兴起有很大关系。直播行业的最初口号就是:人人都可以当明星。很多女主播为了人气去整容,然后对着镜头卖卖萌、发发嗲、聊聊天、唱唱歌,月入几万,大主播甚至十几万。这个行业满足了我们从小开玩笑说的理想:以后最想去的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单位,甚至观众都哄着你,把你当老板。这个行业来钱快,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对学历、能力也没太多要求,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子去整容。

知名网红主播 冯提莫

帆:作为一个妥协的措施,化妆并未引起世俗社会的反感。化妆对于美的追求与整容如出一辙,但是,化妆仅仅是一种临时性虚构。化妆许诺说,卸妆之后会归还一个本来的自我,这种骑墙的姿态在美的理想与血缘关系、社会管理之间找到了共同认可的折中方案。

夏无双:化妆又被叫作小整容啊。您没看抖音现在很火的卸妆视频,什么假鼻子假下巴,那些人卸妆前后简直不是一个星球上的,变化太大了,和整容没啥区别,我都看傻了。这些视频发到外网上去,把老外也看得目瞪口呆,一愣一愣的。这个和通过化妆把自己变美正好相反,故意露丑,也是为了点击量豁出去了,就是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有人把化妆技术最牛的日本化妆术与中国的PS、韩国整容术、泰国变性手术合称为亚洲四大邪术。亚洲人可能内心还是挺自卑的,肤黄、个矮、脸扁平,都是命嘛,不认命的人恰好又多金,就会去折腾一下。折腾后如果有效果,其他人看着眼红了,就会跟上。商家一看有利可图,就赶紧扑过去。网上最火的就是日式化妆品,街上最多的就是韩式整形广告,原因就在这里,有市场嘛。

南帆:从明星八卦到整容术,这些貌似非常世俗化的话题涉及若干非常严肃的主题。我们都可能迷恋什么、崇拜什么,但是,必须善于反省自己,分析自己迷恋和崇拜的原因,甚至发现自己的无意识,这有助于回归理性,从而保持一个健全的人格。

本文节选自

《大辫子与蝴蝶结》

作者:夏无双、南帆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4

编辑 | 巴巴罗萨

主编 | 魏冰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