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爱豆做同事后,我想离他远一点”

“和爱豆做同事后,我想离他远一点”

不知不觉,今年的选秀又到决赛局了。

我朋友小茶,作为全网仅存的1/300的秀粉,每周的青你,创,浪姐2都期期不落的追下来。

年年说白嫖,年年追到最后都真情实感买奶打投。

按小茶的话来说,追星,已经成为她人生的一部分了。

她微博互关好友里,有人为爱豆逐梦娱乐圈,甘当娱乐圈螺丝钉。

有人沉浸式追星十年,从韩圈一路粉回内娱各大选秀,给糊豆花的钱比顶流还多。

作为一个“圈外人”,我很好奇:追星这件事,在她们的人生里到底意味着什么。

沉浸式追星十年

糊豆比顶流还费钱

@无糖柠檬

我追星到现在10年了。

从EXO追到内娱现在各大选秀,顶流和糊豆咱都粉过,墙头遍地,心系天下帅哥。

但说实话,我追糊豆的体验,比追顶流还要费劲,费钱。

追顶流时,有活动咱就去,有演唱会咱就冲,代言产品有需要咱就买。

孩子花路稳稳的,完全不需要操心。

但真情实感追一个糊豆,你能沉浸式体验到随时在一个妈粉、女友粉、事业粉中切换的心态。

18年,追偶练某成员的时候,前期拉票,中期打投,后期还要操心数据、销量、排面。(打投:一般是由后援会组织用来为偶像打卡投票行为)

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出道了,后面还有一堆事等着你,感觉源源没有尽头。

因为人比较糊,没什么人做事,所以啥都要做,啥都要花钱。

前期觉得哥哥好惨,我不能让销量难看,所以商业代言要买,杂志也要买。

花钱买小号转发做数据,花钱做生日应援,孩子18岁生日排面要给,不能给人笑吧。

还有微博各种出榜搬家,从「新星榜」搬家到「明星榜」,不然就会被人嘲:哈?那个新星榜的小糊比吗?(出榜搬家:粉丝送花做数据,用微博号点赞/评论/转发爱豆微博做互动分。每月新星榜前三名即可成功搬家到明星势力榜。)

18年7月,为了爱豆的微博榜单搬家,我每天下班回去就开始熬夜拿电脑做互动分,花了大概4位数的钱。

我现在还是会喜欢这个糊豆,只是不再那么狂热,也不再想参与粉圈的纷纷扰扰。

说实话,追星这么多年,花出去的钱数不清了,5位数肯定有了。

但追星,也给了我很多东西。

我现在在北京最好的两个朋友都是追星认识的。

爱豆有活动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平时也会约会吃饭,聊现状,聊工作,聊朋友。

因为喜欢同一个人,我们之间好像有了一层更坚韧的情谊。

追星之后,手速快了超多,偶尔帮人抢两张票,也能赚回一点追星成本。

拍照、修图、剪视频、写文案,这都是追星之后点亮的技能。

追星越久我越明白,爱他的前提是要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追星。

追星嘛,自己快乐最重要。

你的人生里可以有追星,但不要让追星变成整个人生。

一个月加班136个小时

但我还挺幸福的

@筷筷

为爱豆进的娱乐行业,但进来之后,反而不想在工作的场合碰见他。

我是做营销的,一开始做内容营销,宣传综艺、电视剧等娱乐节目。

现在转作品牌娱乐营销,像品牌代言人官宣激活、品牌代言人舆情监测公关、代言人使用规划……都是我的工作范畴。

其实不管什么岗位,娱乐行业从业者的状态都是忙,非常忙,而我这份工作,尤其忙。

每天中午10点左右到公司,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几乎是24小时on call,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项目密集执行期基本都是每天熬夜到两三点的状态。

最忙的时候,我和同事洗个澡都会互相报备,告诉对方先盯一下。

刚入行时,我工资只有5、6K,做了一年累计了项目经验,跳槽拿到了9K。

但收入和付出还是不成正比的。

写方案写到早上五点,但九点还要开会;

连续连轴转做7个项目没有休息;

除夕夜在饭桌上敲电脑;

2020微博年度总结关键词只有两个字:加班

......

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是常态,最开始做S+项目的时候,一个月整整加了136个小时的班,累到怀疑人生。

在每个“老娘不想干了”的时刻,支撑我一直坚持下来的,就两点:喜欢和成就感。

我大学是英语系的,这份工作可以说和专业完全没什么关系,单纯因为喜欢。

追星是我的爱好,这份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让我和它连接。

虽然痛苦是放大的,但因为更多人的关注,成就感也被无限放大。

比如节目一天上了十几个热搜,比如网友对节目反馈很好,比如粉丝喜欢品牌这次做的活动等等。

我到现在都记得,自己跟的第一个项目,第一次上热搜第一有多激动和兴奋。

当时是凌晨两点,我们整组人都还在办公室熬,刷到热搜第一是我们节目的词条时,整组人都沸腾了,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在这行里,你很少见到30岁以上的员工,更多的是像我这样为爱发电的女孩。

要说对这份工作设定的年龄期限,我是没有的。

既然一开始就选择了这条路,还没有走完怎么能开始想退路呢。

比起稀里糊涂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还不如在喜欢的领域能走多远走多远。

虽说当初是为爱豆进行的,但现在我把工作和追星分得很清。

现在对追星的感受不是破灭感,是没有距离感。

对明星进行数据量化,测评他的舆论声量、品牌口碑、转化数据,每个人都可以被量化成一堆具体的数字,一串总结性的结论。

娱乐圈里见得多了,也更能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背后操作,不会轻易被饭圈洗脑。

入行前是想着能离爱豆近一点,带薪追星多快乐;

入行后反而觉得最好是不要在工作上碰到,工作是工作追星是追星。

工作可以近距离接触,用自己的专业给他带来热度关注。但是追星可以抛下理智扔掉数据,只爱原本的他。

我希望两者可以分开。

做工作人员的时候就有工作人员的专业及分寸,追星的时候就畅快淋漓表达爱意。

“他始终陌生,才允许诸多浪漫想象,作为我理想。”

选秀对我来说

就像是楚门的世界

@榆野玲爱

我的工作是某知名选秀节目的后期编导。

平时我们会看很多素材去了解一个选手,然后用剪辑的叙事逻辑来展示一个人物形象。

我遇到过很多圈外的人,他们很想进这行,觉得追星很近很快乐。

但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很多人来了又走,因为顶不住工作的强度。

有为爱发电的人,像我的选管朋友们,甚至有在拿2K的月薪,基本只能算是追星补贴。

也有在真心做事的人,拿自己的项目经验和作品说话,慢慢积累资源向上晋升。

我现在处于两者之间的阶段,有段时间,把娱乐圈当作学术来搞。

知道每一个节目的每一个梗,知道每个选手的名字特点,偶尔尖叫一下帅哥然后再继续工作。

虽然对这份工作还是喜欢,但追星却越来越佛。

现在的选秀节目在我眼里,很像楚门的世界。

选手们几乎是无时无刻不暴露在镜头下的,一举一动都被观察着。

每个人的故事线最后会被如何剪辑呈现出,他们也是一无所知,其实蛮被动的。

很多热搜上的争议片段,可能背后有好几个不同的剪辑版本。

宿舍也是24h摄像头拍摄,可以看到很多选手们在节目未呈现过的一面。

每次节目组一起开会讨论选手时,你会产生一种感觉: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可以被控制的。

破灭感不是没有,塌房塌的多了,人自然而然就佛了。

追星久了你就会发现,星星很高很远时,它的光晕令你目眩神迷。

但当你走近了看清了,它可能只是一块崎岖的石头。

追星这件事,一定是让你快乐,才有意义。

很多时候,提起追星圈外人总觉得奇葩。

觉得她们空有满脑子热情,没有理智,人云亦云。

可采访的这几个朋友,她们的人生都因为追星发生了从未想过的偏转。

有人认识了人生中重要的朋友,有人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人也清醒地意识到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人,都在朝着自己心中的星星前进。

人生来就是有很多庞大的热情,她们只是把它放到了舞台上绮丽的剪影里。

但在迷恋遥远星星的同时,不要忘记:

他身上的光,是因你的爱意而亮。

采访、整理 / 从不喝奶茶

策划 / 姜 姜

‍‍‍‍‍‍‍‍‍‍‍‍‍‍‍‍‍‍‍‍视觉 / 野 美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