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误!吃汤圆才不是元宵节的重头戏

重点误!吃汤圆才不是元宵节的重头戏

今天,你吃汤圆了吗?

都说不吃元宵,等于没过元宵节。

吃元宵,大概是我们正月十五这天唯一的一件正事。

每年到这个时候,南北方还会就“吃汤圆”展开热烈讨论:

可我要是忘了吃汤圆怎么办?

不怎么办。因为元宵节最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吃汤圆,而是——

点 灯

▲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郎世宁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里,正月十五是个特殊的日子。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叫做元月。

它是人们刀耕火种,开始播种的日子,也是漫长严寒的冬季结束后,一年的起始。

《说文解字》里说“元,始也。”意思就是起始。而“宵”是夜晚。正月十五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又叫做“元宵”

▲ 圆月 图源网络

元宵之所以会成为节日,有一说法是说在汉代,以吕后为代表的吕氏一族长期把持朝政,汉文帝登基后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来纪念太平盛世的不易。

▲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图源网络

历史书上的“文景之治”就是从这开始的。之后每到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节日的到来。

而点灯活动的真正出现,则要到东汉了。

汉明帝崇尚佛法,下令在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此表示佛法大明,“燃灯礼佛”的仪式又加入到元宵节中。

▲ 元 佚名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在佛教中,灯火本身就具有智慧和光明的含义,一破人世之阴暗;二现佛法之光明。

佛教中的“传法”又被称为“传灯”,代表着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

经过南北朝和唐朝佛教的兴起,代表佛家智慧和光明的灯火从此在元宵节中被固定下来。

点灯的仪式,也由此一直沉淀在我们古代民族的记忆中。

传统的元宵节有多热闹?给你看幅画——

▲ 明 佚名 《上元灯彩图》 滑动查看完整长图

这幅来自明代的《上元灯彩图》,就画下了金陵 (今南京) 秦淮河一带,人们张灯结彩庆祝节日的景象。

如果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画上面只要是人多的地,都有形态各异的花灯,而且还都挺眼熟的。

威风凛凛的龙灯,有!

典雅别致的宫灯,也有!

几何形状的大花灯,还是有!

就连各式样灯叠起来的灯组也没落下:

而在画面C位,有座被人群众星拱月围起来的巨型花灯同样非常惹人注目:

巨型花灯叫鳌山灯,是一个大型灯组,上边这画的有各种传统戏剧人物和花草、动物,几乎涵盖了神物、禽兽、花鸟、鱼虫等所有种类,可都大有来头。

“鳌山”出自《列子·汤问》。相传在渤海东有个沟壑,上面漂浮着五座仙山,满山的宝贝:琼楼玉宇,珍禽异兽,各路神仙,还有吃了能长生不老的花果。

可是这神山没有根基,漂浮不定。后来是天帝命海神派十五只巨鳌,才把这神山固定住,也多了个“鳌山”的称呼。

▲ 明代 仇英《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鳌山灯几乎是那时候人们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所有关于美好和吉祥的象征都画在了灯上面。

人们对灯火的重视,背后除了有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其实还受到了皇帝带头搞事情的影响。

▲ 明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彰显国力强盛,从建国开始,就规定要大肆庆祝元宵节。

放假三天?不够!延长!放假十天!

不仅一次性延长了法定节假日,朱元璋还尤其重视元宵节中的燃灯仪式。

据说有一年元宵,天公不作美,大风夹杂雨雪,一直到午后才放晴。朱元璋看到天气变好,立马领着亲近的大臣到秦淮河边燃水灯,点了数万只,一直到夜半放完才回宫。

而在他之后,明朝的皇帝就把燃灯的仪式继承了下来。

每年一到元宵,便下令扎巨型的鳌山灯,携百官赏灯,热闹非常。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的巨型鳌山灯棚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元宵》 唐寅(明)

元宵节的重头戏,除了点灯,还是点灯。

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在元宵节如此重视点灯?

这大概和深埋在我们血液和记忆里的火崇拜有关。

在原始社会时代,我们的老祖宗们茹毛饮血,生存条件那是相当艰难。

直到后期发现了火,我们才得以和动物界彻底分开。

因为有了火,我们真正学会了使用自然的力量,得到了温暖,吃上了熟食,解决温饱问题生存下来,能够壮大族群,并且发展出了农耕。

这种火即生存希望的记忆,随着人类从原始文明步入农耕文明。

于是在农耕社会,人类开始通过燃火的仪式祭祀。

▲ 古代燃爆竹即和“火祭”相关 图源网络

早在周朝的《仪礼·觐礼》就提到过:“祭天燔柴。”这里的“祭天燔柴”说的就是周朝的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放在柴上焚烧。

“火,就是生存的希望”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就会被黑暗中的灯火吸引。

先民们把这种对火的崇拜和喜爱由己推之于天神,认为天神也会喜爱焰火。

▲ 少数民族火把节,同样有火崇拜的遗存

于是,我们在夜晚空旷的庭院中举行一场又一场浩大的火祭,驱邪避祸,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

对于远古的祖先而言,看到火就等于看见温暖,看到在残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的希望。

千百年后,我们把这种对火光的渴望,转化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何解冻之嘉月,值萱荚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采以偕来。 《列灯赋》 梁简文帝

在一年的起始,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点燃了一盏灯火,驱散漫长冬季的严寒,也开启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和温暖。

当今天夜幕再次降临,街上会挂满灯笼,我们赏灯猜谜,头顶着月光,眼前是无尽的灯火,在长街上蔓延到很远很远。

这一整片温暖的火光正在告诉我们——

你看,春天来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