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史研究史”上新了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百年清史研究史”上新了

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教授、夏明方教授和杨念群教授主编的“百年清史研究史”共分十卷,包括导论卷、政治史卷、经济史卷、思想文化史卷、社会史卷、中外关系史卷、边疆民族卷、历史地理卷、文献档案卷、海外研究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前已有三卷面世,分别是《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百年清史研究史•经济史卷》和《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近日,又有《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出版。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阚红柳 著

ISBN:978-7-300-28864-2

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本书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因素和清代文献档案的学术价值不断被认识与利用、自身特点与研究空间不断被发掘并凸显之间的学术关联和具体表现,以必要的阶段性学术总结和反思推动当代清史研究和未来学术的发展。

百年清史研究史•文献档案卷

文摘

正如戴逸先生所说:“没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谈不到科学的研究。清史资料繁多,浩如烟海,如何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必要的排比、考证和诠释,这是清史研究者必须承担的一项任务。”

清史研究的百年进展,与文献档案的搜集、整理、出版密不可分。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学术历程,所涵括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清代文献与档案两部分文献与档案的具体概念在学界有一定分歧和争议,在此方面清史研究与其他朝代史研究有所区别。

清代以前的历朝,因原始文书罕有存世或存世极为有限,学界也有将以文书为依据编纂形成的二次文献视为档案者。但清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内外其他馆藏机构均收藏了大量的清代原始档案,因而,学界对清代的文献与档案的概念并无太大分歧。对清史研究者而言,档案往往用于专指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文书,其他形式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史籍则统一称为文献。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有部分学者对具体的存世史料有不同意见,如实录、起居注,部分学者认为是文献,而有些学者则称之为档案。为有所区分,本卷所使用的文献概念是指清代形成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史籍,档案则专指在清代政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质的文书。就概念界定来说,本卷所涉及的百年,指辛亥革命(1911)至今;学术历程则统括清代文献档案在清代史学研究中具体发挥作用的各历史时期;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含对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的历时性考察与对清代文献档案本身的学术史研究两个方面,前者与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历程相依相傍,后者则是清代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并重,不分伯仲。

清代文献,从原则上说,是指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的总称。但实质上,在清代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亦有部分核心文献——在清史研究中逐渐成为核心史料——产生于清亡之后,因而,单纯以文献学为研究视域固然应该尊重文献所产生和依托的时代,不能超越清亡的时间界限,而就清代史学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则与纯文献学的时间界定有所分别,在此视域之下,学界实际利用的清代文献范畴实质上有所拓宽,为此,有必要对清史文献档案在概念界定和范围界定上予以关注。清代文献档案从本质上说,应属于文献学范畴的概念,据此一性质加以定义,应指在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档案的统称,原则上应不包括入关前及清亡以后所形成的文献档案。

但在清史研究的百年历程中,对清史史料的理解正如冯尔康先生在《清史史料学》中所言:“清史,作为断代史来讲,始于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的统治,终于宣统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经268年。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洲及反对明朝的开国史,与清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溥仪在辛亥革命后,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以前的历史,也同清史有关。我们说的清史,系指清朝对全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倘若广义言之,就需要包括在东北的开国时期和在故宫的小朝廷时期的历史。因此清史史料学研究的时间范围,亦应同清史的概念相一致。从文献的实际生成情况来看,因为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又事实上维持了一段小朝廷时期,故而,实录、起居注的纂修在清亡之后仍在进行。

另外,迄今为止,民国时期成书的《清史稿》仍为研究清史所必需的文献,也应在研究的范畴之内。(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清帝逊位固然是清代文献档案的节点,但本卷所研究的对象不局限于文献学的范围,而是探究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之中文献档案所发挥的价值和意义,故研究对象随清史范畴的向前与向后伸展而有所拓宽,既涵括入关前所形成的满文文献档案,也包括故宫小朝廷时期仍在形成和编纂的部分文献档案。)。比如,受文献编纂方式的影响,以清代皇帝为记述主体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实录的编纂整体完成于民国时期(实录的编纂,自唐初以后,每一皇帝死后,继嗣之君必敕史臣撰修,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因之,成为定制。)。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但《德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到1927年,方正式完成。而《宣统政纪》“是德宗实录馆遗老仿照实录体修撰的一部宣统皇帝溥仪的实录”,稿本完成于民国三年(1914)。

此外,受易代修史传统的影响,民国时期纂修成稿的《清史稿》也大量利用了清代文献档案,并且在清史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虽成书于民国,亦纳入本卷研究范围(《清史稿》并非纂成于清代,但其实际上可被视为清代文献档案第一次系统整理后的史书载体,带动了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工作,迄今仍被认为是研究清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之一,加之学界延续百年的清史纂修情结,故本卷亦将其纳入研究范畴,但更强调其文献档案编纂方面的实际工作以及对此领域的事实上的推动)。

清代档案留存数量众多,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收藏机构所藏档案,加上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处的藏档,总量计2000万件以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馆长邹爱莲讲道:“经初步了解,国内外现存各种清代档案共约有2200多万件,其中中央级档案1200多万件,主要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另外,辽宁、大连、江苏泰州等地的档案馆、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所及国外一些大的档案馆、图书馆也有数十万件至数千件不等的清代中央政权机关的档案。清代地方档案和各种专题性档案约1000万件,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新疆、吉林、黑龙江、山西、上海、浙江等地。”)。档案以其原始记录性在清代史事解析、典章制度研究、历史人物探究诸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与之相较,文献的种类更为丰富,涵括的内容范畴更加广阔。文献与档案两相结合,为清代史学研究奠定了丰厚的史料基础。

微观分析有助于展现历史活动的细节,而宏观考察则着眼于长时段的规律性认识的提炼与总结。在承认文献档案对清史研究长期稳定地发挥着具体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百年文献档案利用史进行脉络性梳理,进而对过程性影响因素予以系统考察,即对辛亥以来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和研究的百年学术史加以总结和研究,对于勾勒轨迹、把握规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当更具现实价值与意义。

本卷作者简介

阚红柳,1973年生,辽宁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研究员,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文献学、清代学术思想史、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著有《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体为研究对象》,主编有《畅春园研究》《海外三山五园研究译丛》《民国香山诗文精选》《三山五园掌故》《清代畅春园史料初编》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百年清史研究史”以百年来的清史研究状况为对象,着重从清史研究的学术群体或队伍、学术机构、学术流派,尤其是学术成果等方面,全面呈现国内外清史研究的总体面貌,深入揭示清史研究的学术流变和时代特质,并对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在系统、深入地总结过往学术成就和研究路径的基础上,为清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9年2月,“百年清史研究史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此前已出版

01

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

清末民初至当代以来,清史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分别受到不同学术思潮的支配,不断处在演变和调整的过程中,如民国初年受到反满革命话语和科学主义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由唯物史观集中统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科学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史与新文化史的方法论因素逐渐渗入其中。《百年清史研究史•思想文化史卷》采取“问题史”的叙述策略,系统考察和集中梳理近百年来清代思想文化史各个流派的研究主旨、基本内容和叙述模式,进而把握其不同于前代的特质,力求初步形成一种对“研究史”进行再研究的写作风格。

02

百年清史研究史•经济史卷

清代经济史跨越古代和近代,并且晚清时期更增加了大量古代经济史所未有的新内容,从而使其内容的丰富性远超历代。然而,如果不拘泥于过于细化的具体领域,而从研究思路和解释框架上来观察,则纷繁芜杂、数量庞大的清代经济史研究成果,其实大致不出三种范式的笼罩:其一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指导下、以生产关系为基准的革命史范式,其二是以生产力为指归的现代化范式,其三则可以称为是以内部视角为指引的“中国中心观”范式。这三种范式虽然兴起有先后,但在研究实践上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也不意味着后起者一定优于先起者。

03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通过对百年来清史地理研究著述的细致爬梳,针对若干清史地理研究专题,如疆域变迁、政区地理、人口分布与移民史、地理文献、舆图、自然地理、清史数据库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开展学术史评述,既力求对个专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努力涵盖重要研究成果,又力图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个专题研究的核心关切,反思既有研究路径,展望未来发展的可能。本书对百年清史地理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学界准确掌握清史地理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并将成为清史地理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