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教授日记:我给学生的面试建议

剑桥教授日记:我给学生的面试建议

自2006年年初以来,我已经坚持写了六年博客,题名为“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A Don's Life),定期评论一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从古老的笑话到高级水平课程考试(A levels),从政治骗局到拉丁校训。按照博客的平均寿命来算,六岁的《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已年近半百(与其作者年龄相仿)。众所周知,写博客就像去健身房一样:开始很容易,谁都能满怀热情地坚持几个月,但是当新奇感消失后,就很难继续下去了。

与大多数一直坚持去健身房的人一样,我能一直坚持写下去的原因有两个:享受和自律。真的享受吗?刚开始也有过怀疑,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确实很享受写这些小短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坐在厨房的桌旁写作,指出当天晚上关于罗马宴会的电视报道并不完全属实,或是分享我在图书馆的发现,这种种真的很有趣。如实地描述大学一线教师的日常生活可以使人放松心情(我保证写的不是人人艳羡的带薪年休,也不是光鲜亮丽的鸡尾酒会,而是推荐信的真相,或人力资源合规部门)。我喜欢这种即时性:你想、你写、你点击发布,然后它就在那里了。

关于自律呢?我每周发两篇,雷打不动(偶尔会罕见地发三篇)。与日常锻炼一样,写博客的关键是:目标可以达成,并且不可动摇。对于想要写博客的朋友,我能给出的最好建议是:不要在最开始充满热情的时候每天都发,因为没有人能一直坚持下去。

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英国著名古典学家,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由于她对古典文明研究做出的长期贡献,2018年受封爵士。她长期担任《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古典学编辑,她的博客“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广受欢迎,并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了多部与古罗马和古代文明相关的纪录片。

牛津剑桥面试:真老师货真价实的建议

本周牛津剑桥面试季开始了。我在美国看得津津有味,报纸在向焦急的申请者及其父母兜售建议,传授他们如何完美地度过这场磨难—尤其是关于如何回答我们这些老师热衷的设计出来为难可怜考生的所有古怪问题。

通常情况下,这些信息是由牛津剑桥申请顾问公司提供给媒体的,他们通过渲染牛津剑桥的神秘感来赚钱,然后声称能提供一条冲出申请丛林的途径。

请给予牛津和剑桥些许同情吧。虽然我们竭力揭开面试的神秘面纱,解释为什么面试有用(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来区分两个学生吗?他们的GCSE考试都取得10个A*,高级水平课程考试可想而知也都有4个A),但是其他人却出于利益缘故,让面试看起来尽可能复杂。

有一家公司的周末面试培训服务要收费950欧元,而这还只是“顶级服务”的一小部分(顶级服务包括所有事情,从提供个人陈述建议,到14小时私人辅导帮助提高独立思维能力)。这些公司甚至都不在网上标出价格,而是要由你打电话询问。我没有打电话看看,也无法想象金额,在剑桥求学一年的学费仅仅3000欧元多些,而该服务的价格却显然不止这个数额。平心而论,如果你获得了这家公司的教育维持津贴,那你便可以申请他们的入学计划,获得简略版的培训服务—虽然不清楚有多少人能加入这个计划。或许,这取决于在付费报名者之后,还剩下多少个空余名额。

我会给学生什么建议呢?好吧,我不能代表理工学科,但是对于人文学科来说——

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别担心古怪的问题。每年我们不是坐在那里,喝着 波特酒,凭空编造出这些问题。 如果这些问题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那便是提问的本意。 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为了防止人们在培训学校或者在那些收费课程中苦练“正确答案”。 所以当有人试图告诉你“他们”问“地理与《仲夏夜之梦》有何联系”(“展示你使用跨学科方法的好机会”)真正考察的是什么时,不要被这些人误导。 真实的目的不是这样的。 更糟糕的是,不要试图提前猜测面试议程是什么。 请投入到面试对话的过程中,相信提问的考官在努力找出你身上最闪光的地方。

第二,问问你自己:在这所大学该学科的申请者中,我希望看到申请者具有什么品质? 申请过程并不复杂。如果有人问你,除高级水平课程考试大纲之外,阅读过什么相关科目的书籍时,你要是回答说“没有”,这就不是一个良好的面试开端。牛津剑桥的人文课程,需要考生进行大量阅读,长期浸淫在文字的海洋中。你需要能谈论一些你独立阅读过的书籍,这些书要让你感兴趣,它们可以是你在学校图书馆别人丢弃的书籍堆里,找到的一本20世纪50年代的破旧教科书,也可以是你在W.H.史密斯书店,买二赠一得来的。

第三,不要相信那些承诺帮助你“获得录取”的商业性质公司,不要相信他们口口声声说的,有来自录取决策者内部的神秘建议。(抱歉——如果你已经花了大笔钱,或许也不会对你多么不利,只是这笔钱可能会有更好的用途!)我认识的人中真正熟悉招生流程的,是不会把自己卖给一家私人公司的。

为什么不利用商业机构以外的现有资源呢?萨顿信托安排的课程便着眼于牛津剑桥等顶尖大学(牛津剑桥不是他们的全部目标)。那里友好的老师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给你一次模拟面试机会(老实说,你不需要为此花费整个周末)。

其实剑桥的网站上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面试案例,展示面试的真实情况。该案例是由那些真正了解情况的人制作的。如果是我,我会从那里着手。

2008年12月8日

大学教授的邮箱里有什么?

还记得过去用于求职面试的“收件箱”测试吗?面试者面对一堆工作首日邮箱里可能会收到的信件、便条、任务,对之进行重要性排序!这样做的目的是,看他们是否会把给老板妻子买周年纪念礼物,安排在与总经理会面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或者说不知道是否有一个正确答案。

我想你们可能好奇现实生活中的大学教授的收件箱究竟什么样:我指的是电子邮件。加利福尼亚州是一个处理自己电邮的好地方。早上起床时,欧洲来的大部分当天消息就已经在等着你了。

那么,昨天传来的一堆邮件是什么呢?事实上,邮件不多。临近圣诞节,学期快到尾声,学生们不会像平常那样道歉/找借口(“对不起——我的论文5点就会在您邮箱里了,苏茜xxxxxx”),也没有工作周通常出现的行政事务。期中时的邮件量是现在的3倍。

邮箱中的第一封是个好消息……

1.一位朋友的邮件,他刚被任命为罗马美国学院的主任。我想,这是对过去岁月的肯定。我记得多年前的那次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几个朋友在那里获得了奖学金。而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了出色的主任了……

2.我丈夫发来的家庭便条。大部分内容是说要给我年迈的老师寄去90岁大寿的生日贺卡。

3.迪图公司。

4.迪图公司——还有蔬菜订单回复。

5.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的采访信息,采访我对“谷歌地球·古罗马”的看法,并向我确认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6.奥多文学节发来的信息,希望我能给他们栏目发张照片,展示迷人的大学教授风采。

7.我丈夫发给加拿大同事的邮件副本,我们俩春天都会去加拿大做几次讲座。

8.编辑和博友发来的信息。我给他们发了一篇很长的评论稿件,但是我自己对评论稿不是很满意。他们也认为文字需要再加润色。(该死——你总是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别人会觉得它很精彩,即使你自己都不这么想。)这件事情的问题在于我太熟悉这个主题了,所以我过于挑剔了。又看了一遍,我决定从我放在结尾的轶事开始写起(不总是这样吗?)……这就是今天下午在机场的工作。

9.博友附上的便条,回应我近来节食健康的减肥生活。实际上,重新写那篇评论稿件很可能会考验我的决心。

10.来自德国博客读者的消息,读者很好奇,想询问拉丁爱情故事。我总是很高兴收到这类邮件——只要这些不是很容易在谷歌上搜索到答案的问题就行。所以我立即回复了邮件。

11.朋友的邮件,关于最近的博客。他说:“又惹麻烦了。”

12.另一所英国大学的学生问我,我是否认同罗马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伊特鲁里亚人。这个问题我在曾经的文字中已经提过,所以我拒绝回复。

13.确认加拿大行程安排。

14.发给剑桥大学莱弗尔梅项目成员的信息副本,我是该项目的成员。他们要外出去大英博物馆,不太确定从剑桥开出的7:45次火车,能否让他们及时赶到博物馆。

15.确认之前加拿大行程的确认信息。

16.还是关于火车的事情。

17.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个PDF文档链接,关于我1月份会议的阅读材料。

18.我丈夫转发的信息——反常地抱怨他在皇家艺术研究院的拜占庭展。

19.欧洲研究理事会的圣诞问候。

20.还是关于火车的事情。

21.《国家地理杂志》的信息。我给他们发了一篇博客,介绍2008年的重大发现。但他们不认为奥巴马是个发现,所以问我是否有别的建议?我迅速搜索了一下,发给他们关于帕拉蒂尼山上的奥古斯都住所的文章。

22.剑桥大学职工管理人员的群发消息,告诉我们“800年校庆”的徽章就在我们信箱中。我不懂徽章有什么用,难道是有人自作聪明,想出个集体行为,让所有剑桥教师都佩戴徽章来庆祝大学校庆。不太可能。

2010年剑桥大学800年校庆的灯光秀

23.朋友的留言,说我们不能如期见面了。

24.旧金山广播电台的消息,他们想在剑桥安排一场关于庞贝的讨论会(是的,我知道很奇怪,因为我人在旧金山)。

25.还是关于火车的事情。

26.迪图公司。

27.迪图公司。

28.一篇PDF文档,是《历史论述》(Historically Speak-ing)期刊一篇庞贝文章的精美插图。

29.来自爱尔兰学生的询问,他对在剑桥读古典学博士感兴趣。我直接回复了几个答案。

这时,我又给自己清理邮箱的巨大工程徒添了任务。因为第30号和31号邮件是10号和12号邮件的回复。

有人能告诉我所有这些凸显了现代电子生活的哪些方面呢?我很想知道。

2008年12月18日

学者职责?

因为大学老师工作时间不固定,所以大家通常认为我们有很多空闲时间。人们在周二早晨看见我们疯狂购物,抑或是撞见我们慢慢享用午餐,便会忘记我们整个周末和大部分夜晚都泡在图书馆。很多学者朋友都抱怨,这样并不利于家庭生活。

我们因此也极易成为某些人的猎物,他们认为我们可以轻松匀出一些“闲暇时间”,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几十个“独立制片人”会给你打电话,尽力说服你帮助策划他们的新节目,关于角斗者,关于古典时期的性,关于罗马帝国的衰落,等等。既然邮件已成为主流通信媒介,我们自然对放下听筒这一旧招疏于练习——这也必然是他们选择打进电话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急切的高中生希望通过热情的信函或是邮件,让你利用职位之便帮助他们在高级水平课程考试中开小灶。我能证明,英国有很多孩子研究“罗马女性”,多到你想不到。

或许出于此因,一名资深的牛津大学学者为应对这种压力,便在网上发表了《“会面”规章》,极具双关意味,写给所有想利用他职位之便之人。

条约大多数都是他拒绝的事情:

“学期内,无额外授课,不发研讨会论文。学期外,除特殊情况,规章与学期内相同。”

“书本或文章在出版环节前,不供出版商阅读。”

“上午11:00前(周一11:30前),本人不在伦敦见面,除非囊括夜宿费用。”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苛刻条件:

“差旅开始后6周内必须报销费用。收取的利息与本人信用卡扣除额相同。航程若超过两个半小时,则需以商务舱标准报销。”

“除特殊情况,不给期刊等读物写书评;若是核心刊物书评,至少需要提前8 周通知。”

我看得出他是哪里的学者。对国外一些大学的行为,我至今仍然感到气恼,他们要6个多月才能给我报销差旅费。此外,有好几次,我需要重新安排自己学院的教学进度,又冷又难受地乘坐途径荒野的火车,辗转到村中只为同几个入伍士兵交谈,这一切似乎并不值得我如此大费周章。

但是履行公民职责这一说法又作何解呢?人们认为学者领着国家的工资(虽然薪资微薄),便有责任前往各地回馈社会。该职责或许并未列在我们的合约中,但是肯定包含于大多数人对这份职业的广义理解中,即学者在学术界之外也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前往破陋的教堂,自费到乏味的场所授课(监狱 是我较喜欢的授课地点),给当地报纸写短评,这一切都在我们日常行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丈夫现在是位艺术史学家,他仍讲述着自己学生时代这样一个令他豁然开朗的时刻。他从来不知道艺术史可以作为一门研究性学科,直到尼古拉·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到他的学校,就当地建筑进行了一场至今令他记忆犹新的演讲。佩夫斯纳还特别提到了布里斯托和巴斯两座城镇在建筑史方面 的不同之处。这听起来有点陈词滥调,但确实开启了另一个人的一段艺术史职业生涯。

佩夫斯纳在当时已经是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了。但是我不相信他也需要对自己的差旅费和信用卡账单,列出细细的条款。

2006年7月18日

本文节选自

《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

作者: [英] 玛丽·比尔德 / Mary Beard

出版社: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译者: 周芸

出版年: 2020-9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