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唐人时代与大宋楼台

6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唐人时代与大宋楼台

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出版部门联合推出“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致力于推荐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中文原创图书。本期为好书榜第13期。

《远略雄心:西域两千年》,张安福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年5月

中华民族的先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向西发展,与西域居民建立密切联系,使古代中国得以走出东亚。回顾光荣祖先所迈出的关键步伐而造就雄踞亚洲的世界大国的进程,今天中国在亚洲国际事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与西域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分不开的。我们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沉醉过去,而是为了找回迷失的自信,坚定未来的方向。

本书以人物勾连历史,普及西域历史人文常识,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国的发展史,深刻认识新疆今天的民族构成、宗教习俗、社会习惯等,都有着不可剥离的历史渊源。知来处,明去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刘三解 著,低音·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丨2020年6月

秦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制度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中国古代社会。那么,这一制度面貌到底为何,存世文献中的“秦制”是否为真正的“秦制”?“秦制”由何而来?在商鞅变法至秦朝灭亡的150年间,“秦制”本身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书将尝试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引入里耶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及张家山汉简等基层政务运作相关的记录细节,通过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力役制度”“兵役制度”“军队编制”“爵位制度”“文书吏制”“郡县官制”“财政制度”“商业制度”和“基层管理”的分期变化均有触及,又各有侧重;细致地重构了《商君书》《史记》《汉书》等存世文献中构建的“秦制”体系,以期追溯“秦制”的由来、解析秦帝国的运行逻辑,并挖掘秦帝国的速亡原因。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于赓哲 著,中华书局丨2020年6月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和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本来面貌。

《唐人时代:一部有烟火气的唐代生活史》,师永涛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丨2019年12月

本书尝试抛弃当下生活史写作中对于衣食住行等分门别类写作的方式,试图从基础史料、唐人笔记、唐传奇、敦煌遗书和文物中,打捞起散落在浩瀚历史中日常生活的碎片,以学者的修养,辅以通俗的笔法通过外来文明、衣冠、贵族与平民、食物、城市、婚姻、科举、艺术等话题来展开对唐代生活的还原。

这种尝试不但使得文本极具可读性,而且全书通过对比式的写作,更加能够让读者在一个平行的时代了解唐代的社会,使今人也能完成一次对唐人社会与生活全貌令人着迷的考察。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傅伯星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丨2020年5月

本书为《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的姊妹篇,著者为画家傅伯星先生,该著开建筑研究以画入史之崭新风气。全书分十一章,采用近600余幅高清两宋绘画及著者复原画作,主要从宋画中的建筑探讨两宋建筑的外观样式及演变轨迹,重点不在其时的建筑技术,可为建筑史家增添一全新视角。全书遵循以画说史的叙述风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大宋楼台》中并收入大量新近发现的两宋绘画资料,将大大提高本书的可看性和参考价值。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吴政纬 著,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年5月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最新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士与大变动时代》,沈渭滨 著,新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丨2020年5月

作为一个“会通型”史家,沈渭滨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在鸦片战争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军事史、地方史志及人物传记等方面都蔚然成家,特别是数十年潜心辛亥革命研究,成就极为特出。 本书选取充分反映其各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论文,并展现他在史学理论、书评等其他方面的才华,既有通论,又有深入的专题,论证严密,文笔流畅,期待能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演进。

《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 著,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丨2020年5月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浮生·建筑》,阮昕 著,商务印书馆丨2020年1月

本书以建筑为载体,透视人生的问题:人渴望定居,又总是向往游牧般的自由生活,建筑则一直被用来摆平人类内心安居与浮生的矛盾。

作者以十余年来的八篇学术散文札记为基础,围绕建筑中“天”的含义、建筑内部构成与外部世界及居者内心的关系、作为人学的建筑历史、建筑的人文之本、民间建筑中的人类学、“现代性”在建筑和人生活中的疑问等主题,对古今中外建筑中的物、人、事进行梳理比较,引领读者思考以上人生哲理,体现了“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的学术追求。

《瘗鹤铭新考》,王家葵 著,壹卷·四川人民出版社丨2020年6月

本书为艺术史研究著作。位于镇江焦山的摩崖石刻《瘗鹤铭》自宋初进入文人视野,便受到极度追捧,热情至今不衰。但有关《瘗鹤铭》的作者、拓本情况、书法价值等,却一直众说纷纭。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讨论《瘗鹤铭》的作者,《瘗鹤铭》的接受史,《瘗鹤铭》拓本等问题。在综述前人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皆提出结论性意见,树立新义,足以备一家之言。

《清溪远流:清代绘画思想史》,高木森 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丨2020年3月

本书关注了易被忽视的中清时期画坛动向,为清朝绘画思想的演化提供有序的讯息。同时从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对清代的文化、思想、审美风尚,以及政治与经济做以宏观性的论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