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也吃野味么?

洋人也吃野味么?

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将世界各地的关注力都吸引到了亚洲。世界各地的居民们,为戴不戴口罩、吃不吃野生动物这些文化差异吵得不可开交。这让身在亚洲的我们颇为受伤,论理世界上本来就山川各异,各地饮食和生活习惯皆有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偷吃野生动物自然是不对,但也是部分人为之,不是全民的错。现听闻已有立法机构立法禁止,只要肯亡羊补牢,也是不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但是凡事只要有区别,人们就会有意或无意地生出歧视之心,并随着网路和媒体的传播越扩越大,演变成针对亚洲文化的顾忌和反感,连亚洲脸孔都会受到批评和侮辱,这实在是太不应该。

以今日的北美为例,若要点一顿上流料理,看上去他们似乎只吃精鲜的牛红肉,烧至三分或五分熟就上桌,一刀切开还见血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北美人在选择食材上一开始就是如此。他们的祖先在拓荒时代,根本也是找到什么就吃什么,不论长着几条腿。

直到后来虏掠非洲居民来做了奴隶,才在饮食上产生了阶级的变化,奴隶主发财后变得只吃精选的好肉,把动物内脏和古怪的食物留给奴隶去吃。也因此才有了今天把饮食文化与种族歧视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

电影《绿皮书》中 Don Shirley不愿吃炸鸡,

因为其象征对黑人的歧视。图源:豆瓣电影

米桶在温哥华的时候,看到官方认可的食材之一就有海豹。海豹这种眼睛又大又无辜的可爱动物,在加拿大算是一种传统特色海鲜,对它们的形容,大致包括“海豹浑身都是宝,肉很美味可以吃,皮毛很值钱可以拿来卖”这类的美言。

每年的温哥华美食节上,都可以看到食肆在推广海豹肉,而且百分百都是西人厨师。他们大力宣传海豹这种传统食材肉质鲜嫩美味,为了迎合多元文化的需求,除了有传统的海豹肉意大利面外,还会为亚裔开发海豹寿司、为墨西哥裔特制海豹玉米饼等等。

媒体在海豹美食节上的采访,来源:www.cbc.ca

加拿大海豹数量很多,自家吃已经饱和,自然便要出口到世界各地。欧盟和北美早已禁止进口象征残忍的海豹肉。于是他们开始把主意打在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身上,在2011年,加拿大联邦渔业部就开始游说中港澳台地区,尝试贩卖海豹肉。

这难道是因为传说“中国人什么都敢吃,而且没有动物保护法”?无奈事实不如他们所愿,我们亚裔人民在动物保护组织的抵抗下,成功地将加拿大海豹肉和海豹油制品拒于国门之外。

来源:腾讯公益

再要说到洋人吃不吃野味,这让米桶想起打工路上的见闻,那时工作的地点是一个火锅餐厅,米桶周末会去做一天赚点零花钱。每次搭乘巴士前往打工地点,都会经过一个怪异的商铺,里面满是动物标本,大到棕熊或麋鹿,小到各种鸟类,都会透过玻璃窗冷冷睨视着我。时间久了,米桶才知道这家标本店不是教学专用,而是卖给寻常百姓家的。

这确实又是一个有违亚洲传统的文化,我们可是很少会大剌剌地把动物尸体陈列在家中日夜作伴。而在西人眼中,这些标本才是自己实力和财力的证明,普通有钱者买来几件摆设;更有能力者,才能自己去打猎并且将猎物制成标本,以此跟子孙后代显示自己的勇武。

来源:thomsontaxidermy.com

所以,西人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狩猎文化,过去也曾经允许贩卖猎物的肉,但是如今用猎肉盈利已被法律明令禁止,要吃就是只能猎人自己吃或者赠于他人。

有华人来北美旅游,参加的就是这种狩猎旅行团。狩猎旅游价格不菲,参加者的需求都必须要量身定做,业者在政府法定的狩猎季出团,为团员申请枪支使用许可和狩猎许可,并依照参加者的能力和目标选定猎场,准备万全后,大家搭乘特制越野车辆,前往深山密林中,搜寻棕熊、麋鹿、老鹰等等。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本地法律的监管之下,猎物的清单是提前呈报上去的,最后猎到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必须与先前呈报清单相符。接下来的选择就因人而异了,顾客可选择就地野餐,伴着营火和繁星,用烤野肉来满足自己;也有入境随俗者,愿意多花个几万加币,托人将猎物制成标本再运回国。

狩猎旅行团,来源:bookyourhunt.com

尽管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减少滥捕滥杀,但西人这种狩猎文化在国际上仍备受争议。不过即便如此,也远远不会像对亚裔那般升级为歧视。

最后再说到一些不讲卫生的习惯和环境,一些西人也会随地吐痰,或者进屋后还不脱掉脏兮兮的鞋子等等,还有生饮自来水,我们看了也是接受不了。也有朋友来温哥华找米桶玩,在一起逛街时被随处倒卧的无家可归人士吓一跳,看到角落里随意丢弃的针筒垃圾更是惊讶不已。

如此说,却不是想要两方人们互相比谁更烂,只是为了说明有任何不卫生的行为,疫病的潜伏都是在所难免,放之四海而皆准。

每次米桶从西人的超市买来各种包装好的漂亮蔬菜,都还是会在食用前仔细清洗,这是我们华人婆妈党们耳提面命教育出来的。相比西人在这方面就比较神经大条,因为他们不少习惯就买回来直接切来吃,理由是超市在包装前是应该清洗过了。

来源:Autumn Sky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事实呢,美加两地的政府时不时就要从超市收回各种食物,理由是被食源性的细菌感染,涵盖范围从肉类到香肠,或者是蔬菜到水果,几乎都有可能中标。

这些食源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等,而病菌们绝不是简单到让人肚子痛几下就算了,几乎都是可以要命的等级。

先说大肠杆菌污染事件,近两年内就有出现,第一次是牛绞肉,第二次是罗曼生菜。这种会让肠道出血,并且引发肾衰竭的超强大肠杆菌,是常寄生在牛或羊的肠道和便便中的,在屠宰过程中若是不慎,就会沾附在肉上,一同端上人类的餐桌。如果是农场在养牛羊的同时种植蔬菜,比如罗曼生菜或者菠菜这类,这些蔬菜就同样有可能受到牛羊便便的污染。每次发生这类事件,中毒者都是数十名到上百名,还会造成死亡案例。

来源:newsmarket.com

接下来说李斯特菌感染事件,这是加拿大食品界的一大污点。起源是位于加东的熟肉制造商加拿大枫叶(Maple Leaf)公司(没错是这么没创意的名字)。在2008年,枫叶公司的生产线被李斯特菌污染,大批熟肉制品包裹着会致命的病菌被送入养老院、快餐店和超市。李斯特菌作为食源病原体中的战斗机,不怕冷冻,潜伏期久,对老人、幼童和孕期女性伤害很大。最终该事件造成了几十人住院治疗,6人死亡,最后还引发了集体诉讼,差不多把这个加拿大最大的熟肉制造公司搞到人仰马翻才落幕。

当时的召回通知,来源:wiki

每到看到这种新闻,我内心都在感谢亚洲婆妈们把食物和饮用水煮好煮满、生熟食材分类料理的好习惯。要知道在北美快节奏的生活中,生食文化还是很流行的,亚洲传统的好习惯,还真的能让人在时不时就爆出几件食安问题的环境下保护自己。

说来说去,进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大体上差不多的。然而本次的新冠病毒却将仇中情结和对歧视亚裔推向高峰,打着“以防疫为名”的旗号,将区别与隔离摆在最上位,超越人道与良善的价值,实在是病毒之外,在世界传播开的另外一种不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