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兴趣当工作,是坏事?

把兴趣当工作,是坏事?

把兴趣当工作,是坏事?

麦田信箱09 

值班回信:张小南

Mail  1 


把兴趣当工作是否是一件好事?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

我知道回信的应该是一位编辑,但我不知道你会是谁,所以我就想称你作陌生人可好。因为我觉得,好像现在的社会,和陌生人说真心话更容易一点。

今年25岁了,毕业后就进入国企开始平凡的工作。但我是一个女生,在这种技能类的工作岗位上凸显不出自己的优势,又或者说,其实我并不热爱这份工作。它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工作。所以从来不加班,下了班就立刻走人。

这边想说的一点是,我大学在成都,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但这两年一直心心念念的想回成都工作生活,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别人的影响,看到那些还留在成都的同学,就觉得很羡慕。大四的时候,迷迷茫茫的考了研但失败了,参加了国企招聘后来就进了,好像一切都很顺其自然。其实我在这段过程中,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以为毕了业回家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以为父母说的好工作就是好工作。一直到进入工作岗位后才开始感觉到自己很不喜欢这种生活,但感觉自己已经没有勇气逃离这个圈子。可能这个圈子没什么不好,只是因为不是我的兴趣所在?

但把兴趣当成工作是否就是一件好事?是否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也不明白。

我自己感觉现在身边没有什么朋友,除了两个闺蜜,只有父母,称得上不是朋友的朋友,可以一起出去吃饭逛街看电影。我一直认为如果我留在成都,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有的时候真的很寂寞,也是很想去谈恋爱啊,但遇到心动的人多难呀,所以没事的时候就更多的在看书看剧,喜欢他们创造的每个不一样的世界。曾经一度觉得自己是不是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因为觉得自己有很多钻牛角尖的地方。但最后还是没有去,你觉得呢?要找个人聊聊自己的问题对吧?

综上,这是一个寂寞又迷茫的小姑凉的来信,如果能得到回信,那将是十分开心的事情。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迷迷茫茫的小迷糊

回信

迷迷茫茫的小迷糊:

你好啊。看到你的昵称,再读到你的来信,好像就看到了你的样子一般,大概因为你的困惑跟迷茫是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吧。

你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圈子,但又没有勇气逃离。那可以首先问问自己,对于现在的工作,你为什么不喜欢?是工作内容不感兴趣?还是感觉在这个岗位上学不到东西,能力没有长进?还是说不喜欢身边的同事、工作氛围?也或许是兼而有之。那既然这样不喜欢,又为什么没有逃离?是留恋家乡的稳定?还是担心自己到了成都闯荡,最后仍然没有“出人头地”?

抱歉没有办法给你确切的答案,反而劈头抛给你这么多问题。因为不管你如何选择,都一定是各有利弊的。到成都闯荡,你要承担未知的风险;但守住家乡的稳定,你又要像现在这样承担“心有不甘”的痛苦。你能做的,是反复问清楚自己上面这些问题,想清楚每一个选择背后的好处是什么,代价是什么,自己又是否能承受这个代价。

你担心,如果真的做出了改变,把兴趣当成了工作,是否就是一件好事?当然,既然是工作,一定有不那么喜欢、不那么舒服的部分,但是即使再多的人说“兴趣和工作不一样”,我还是觉得,如果做一份跟兴趣结合度更高的工作,一定是比做一份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要好些的。所以,如果你确定不喜欢、甚至厌恶现在的工作,就不要沉溺于“工作都一样”、“把兴趣当工作也不一定好”这样的论调。

至于你说要不要去找心理医生聊一聊,我觉得没太大必要。除非你觉得自己有心理类的疾病,那的确需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但如果是因为工作、职业、生活选择方面的问题,苦于无人倾诉,那很可能心理医生也帮不了你太多。因为这些选择背后的代价,心理医生没有办法帮你去承受。这更像是一个人活着就要面临的困境,选择舒适(但温吞)还是冒险(但刺激)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去厘清的事。想清楚,做出选择,然后无论好坏,都要跟自己的选择共存。

张小南

Mail  2

妈妈对我说,我养不起你


我想知道如何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那种恐惧感,以及如何忘掉过去那些不美好的回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从小在很多人面前就会很紧张,紧张到一句话都不敢说......比如在课堂上被老师抽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那些问题我都会,可是站起来回答的时候真的很害怕,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大家都以为我不会,其实真的......感觉好尴尬。

父母从来不知道我的这些问题,我却一直都回忆起那些不好的回忆,真的好难受,小时候大概上幼儿园的年纪,我哭的很伤心,母亲只在旁边冷冷地别人说,别去管她,等她哭累了,就好了。

还有离婚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我养不起你。可我父亲是海员,根本没时间带我,所以果然母亲根本不喜欢我吧,所幸爷爷奶奶对我是真的好......

还有好多好多糟糕的回忆,只是那些伤害远不如父母的伤害深。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些原因导致的,好痛苦啊,因为现在学的专业是师范类,如果不能克服对于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恐惧的话,我......好迷茫啊,写的也很乱,毕竟心也很乱......

满天星

回信

满天星:

你好啊。你的来信提了两个问题:如何克服公共场合发言的恐惧感,以及如何遗忘过去家庭生活里不愉快的回忆。

你似乎认为,是后者造成了前者的困境。它们或许是有关联的,但我觉得,在你把那些不愉快的记忆指认为“罪魁祸首”之前,你需要首先接纳它们是组成你的实实在在的一部分。它或许是坏的,但它是你的。你必须要接受这一点,才有余力去应对它。就好像有的人是山东人,有的人是山西人,试试这样去看待你在原生家庭里的经历?这并非说你的经历就是自然的,是不值得倾诉的,但我的经验是,对于原生家庭里受到的伤害,我们必须要“战略上藐视”,才能进而在“战术上重视”。如果太过于沉溺它带来的痛苦,只会被它完全压倒,失去做出改变的力量。

在接纳以后,你才有可能以一个相对平静的视角去看待原生家庭里所遭遇的伤害。如同你所推测的,可能是因为自小并未得到充分的鼓励与疼爱,所以你缺乏完全的自信和力量,进而导致你惧怕在公共场合的发言。一方面,我能理解你的恐惧,但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这份恐惧背后,实际并没有实体的支撑——这也说明它们是可以消失的。

你听过有首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开过荼靡》吗?它有几句歌词说得挺好:每只蚂蚁,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丽,偏差有没有一毫厘;每一个人,伤心了就哭泣,饿了就要吃,相差大不过天地。人和人的差别,真的没有那么大。大家都是人,都在这个世上活,所有的懵懵懂懂、悲欢离合,所有人都在共同承受着。那些看起来在台上舌灿莲花的人,跟讲话可能磕磕绊绊的人,差距也真的没有那么大。你需要的,只是把听你讲话的人,当成跟你一样的人,你就不会那么忐忑和羞于启齿了。

不管你讲的是什么,只要是真诚地分享,就不需要如此恐惧。这是克服公共场合讲话的心理基础,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其他的细节,都是技术问题,你或许可以去搜索或报名一些讲话课程,学习一些具体的技巧,帮助你在实践中慢慢地克服恐惧。此外,当然在公共场合讲话也需要你拿出勇气,多多锻炼。

最后的最后,在你真正能在公共场合侃侃而谈之前,不妨先想象自己已经能游刃有余,假装自己没有任何恐惧。所谓“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很多时候,这话也挺有实践指导价值的。

张小南

把兴趣当工作,是坏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