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诗酒花——走过古今千年,与你纸上相见

琴棋书画诗酒花——走过古今千年,与你纸上相见

一个人的一生是故事,一辈人的一生是时代,一个个时代的故事,就是历史。我们用什么记录历史?言语、文字、声音、画面……颜色可以引申为情绪,纹理可以辨认为智慧——散落在漫漫往昔中的吉光片羽,是留给后代最触手可及的见证。

面对着历史悠久的文物,会不由自主生出一种接近于神圣的心情,似乎那些冰冷的静物可以开口说话:存在,即赋予尊严。它们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在确切发生过的时刻里,它们诞生、被使用、被珍爱或毁坏,直到被封存在大地深处,而这才是伟大使命的开端。

相隔几千年的尘埃风雨,我们还能和文物彼此对望,在静谧中进行着平等而真挚的谈话,这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博物馆所收藏的,正是这样弥足珍贵的幸运。

大英博物馆的三十三号中国馆,是海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这里陈列了将近七千年的波澜壮阔。

你会看到,伴随在荣光身侧的平凡世界,一样有着处处不凡的风采。

认真生活,缔造出恒久的浪漫

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形状、花纹各异的镜子,这些华丽的铜镜纹饰中融入了织绣、地毯等纺织物图案的元素,还大多装饰有金、银、漆等镶嵌物。

其中有一面铸有诗铭的花卉镜格外引人遐思,它描述了一位年轻女子揽镜自赏,对镜梳妆的情景:“清晖堪素,碧水澄鲜。如河似月,妆楼旦悬。分花脸上,窃笑台前。唯当独立,对影争妍。”

铭文花卉镜

已经有太多形容美人梳妆的诗句流芳千古,而这短短三十二个字,因镌刻在这冷硬质地上,成全了一段不朽的柔情。在清晖碧水的映衬下,她美目盼兮,思忖着良夜漫漫该如何度过——赏景还是赏心?千年之后仍有人为此倾慕,也算不辜负那位工匠封存住的一份巧思。

古人对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十分用心,不管是灵感的捕捉还是技艺的打磨,都能将日用品的审美价值提升到艺术品的高度,这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恩赐。以食为例,同样是钴蓝绘制的瓷碗,不同的图案便蕴含有不同的深意——萱草纹,有解愁忘忧的作用;瓜藤纹,寓意“瓜瓞绵绵”、子孙昌盛;莲花纹,佛教中意喻纯洁,凸显禅意……是寓意,是祝愿,更是教人不可慢待任何一餐一饭一寸光阴的规训。

萱草纹宫碗

文物之所以能成为文化的现实代码,正是因为它记录了人们认真生活过的痕迹。

复古与流行,在历史中和谐共生

时间的刻度可以精确划分到年日月、时分秒,谁先谁后,不必纠缠。但在文物身上,复古与流行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相反,你能从它们身上发现许多历久弥新的奥秘。

大英博物馆中收藏有一个精美的人首摩羯形壶,这个壶呈美人鱼形象,身体半覆盖鱼鳞,鱼尾上翘,鳍呈翼状。她头部两侧头发都精心打扮过,腕戴珠宝手镯,神情娴静,手置于胸前,捧着流口。

人首摩羯形壶

摩羯本是印度神话中的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将这样有浓厚异域风情的造型烧制在我国传统的白瓷之上,竟然有着夺人眼球的和谐。如果发散思维的话,这个具有羽翼的造型也可能与唐宋时期壁画中佛教飞天形象有较为密切的关联——不同地域的文化糅合在同一件文物之上,象征、符合、内涵,一并牵系在审美的初衷上,让这把壶灵动优美的样子能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动。

无论是出于主观上的创造还是客观影响下的跟随,文物都是文化发展与交融的纪念品,吸纳陌生、繁衍传统,才能让流行成为不断代的存在。

更何况有些文物即便放在当下来看,也是非常时髦的。比如这个文房用具漆盒,描金的漆盒内装有书写工具、一套象棋和其他文房用品。漆盒内每一层都有隔断可放置物品,其中有三倍放大镜配象牙柄、玳瑁眼镜配皮盒、豆荚玉雕等当代罕见的奇珍异品。

文房用具漆盒

小时候最想得到的多功能双层文具盒,还有时下热销的种种手帐用品套装,看起来完全就是这个漆盒的简缩版。由此可见,人们对使用文具的仪式感,是千年传承下来的时尚,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效仿古人,来过把搦管操觚的瘾。

古人比你想象中“好玩”得多

博物馆是一个学习场所,也是一个休闲地带,你可以去里面观览、放松,当成闲暇时间里的一种消遣。同样的,博物馆里的文物也不是死气沉沉的教科书,也许你猜不到,在它们之中,还有很多有独特情趣的物件。

这套六博釉陶俑就很吸引注意力,两位拍着手的人物栩栩如生,正使用算筹和棋子,进行六博游戏。六博,又作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以吃子为胜。

六博釉陶俑

在正常的劳动生活之外,古人也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这个六博游戏,就是汉代流行的桌游项目。上至贵族官僚,下至黎民百姓,许多人乐于此道,并着迷于在对弈间争个高低。当然,竞技竞到眼红发热的事也是自古有之,以博戏为业的人被称为“博徒”,也是古人茶余饭后闲聊时的话题——无数的民间轶事,也由此传播开来。

除了打游戏,还可以听曲看戏,甚至拥有相对应的周边产品。杂剧瓷枕上刻有“漳濱逸人製”的字样,图案中的场景则是两位僧人立于寺庙前,身后悬有一口钟,一名男子背着一口锅向两位僧人走去。这是《西厢记》中“僧房借厢”的片段,描绘在瓷枕上,可是要那故事缠绵入梦来?

杂剧瓷枕

陶瓷酒壶上也绘制了杂剧情景:题字“金镫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下,一面画的是西汉司马相如升仙桥题柱,另一面是尚仲贤《柳毅传书》中的故事。

文学和艺术是灵魂经受陶冶的温床,更是文物世界里指引动向的明灯。认识它们、观察它们,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值得你一再重温。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中国人有资本对自己的历史自豪,也更该敬重每一件文物里沉淀下的漫长时光。美在这里更迭,被填充内涵、归纳总结、扩展定义,而历史的长度和宽度,也因这样的美而不断增加。

当我们决定让它们进入自己的视野,就是决定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之海,面对日积月累的深沉情感——这是中国人的宝藏,也是中国人的共鸣。应该庆幸,在我们继续前行的时代乐章中,存有这样能够震动人心的黄钟大吕。

文 BY 云琪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作者:(英)霍吉淑著 译者:顾雯、谢燕译 张经纬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