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书还是要抽烟:读书并非什么昂贵的爱好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读书并非什么昂贵的爱好

“许多英国人都认为买书乃至读书是代价昂贵的爱好,一般人无法问津,这种看法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下。”奥威尔说。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读书并非什么昂贵的爱好

按: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紧跟在地球日后面,又热热闹闹地开始了。今天虽是个周二,但目所能及范围内的各大书店活动场地大概均已占满,各个出版社或文化公司轮番上阵,在这一天集中火力和读者们聊读书聊文化,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读者今晚下班后如果想就近找一场读书会或文化活动听听,想必不难。这一天的活动再热闹,也比不上打折售书的热闹,几大电商售书平台早已蓄势待发,三折三折四折,在文化的狂欢里图书跌到白菜价,难怪有出版社编辑发朋友圈感慨,读书日竟是毁书日,这类自杀式的砍价销售对于长远的书籍定价体系和读者习惯培养来说恐怕并无甚好处。

去年8月的上海书展发布了《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报告称,2017年上海市民平均阅读量为7本,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从购书意愿来看,愿意在一年内为购买纸质图书支出50元以上费用的调查对象的比例达到了76.45%,创下了连续七年统计以来的最高记录。以现在书籍定价的平均值来看,一年50元的购书款,买到1本小说大概绰绰有余,面对更大部头的精装社科书籍或是印制精美的艺术类书籍,或许只能望洋兴叹了。

虽然中国向来以书价低廉著称,但很多人依然将读书作为一种昂贵的爱好。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曾从自己的藏书和购书支出入手,分析了当时英国流行的这同一种观念——读书太贵了。经过详细的计算,奥威尔得出结果:过去15年来自己花在读书上的钱大约是一年25英镑,每周是9先令9便士,可以买到83根香烟。1944年,英国人均的酒精饮品和烟草开销是23英镑,相比起来,读书还真的是一种廉价的爱好。奥威尔在《要读书还是要抽烟》一文中写到,“一个英国人花在香烟上的钱堪比一个印度农民一辈子的花费。如果我们的书籍消费量一直这么低迷,那至少我们要承认,这是因为比起去看赛犬,看电影或去酒吧,读书要沉闷无聊得多,而不是因为读书——无论是借书还是买书——实在太贵了。”

所以,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你花了多少钱买书呢?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

文| [英]乔治·奥威尔译| 陈超

几年前,我一个当报纸编辑的朋友和几个工厂工人在消防巡逻时,谈起了他的报纸,那几个工人都读那份报纸,觉得蛮不错的。但是,当他问他们觉得文学版块怎么样时,他听到的回答是:“你不会以为我们会读那些东西吧?你干吗老是在谈论书籍,买本书得花上十二先令六便士!像我们这种人可花不起十二先令六便士去买一本书。”他说,其实那些人花几英镑到黑潭市旅行一天觉得只是小事一桩。

许多英国人都认为买书,乃至读书,是代价昂贵的爱好,一般人无法问津,这种看法值得我们好好探讨一下。要精确衡量读书的成本,计算出每小时要花多少便士是很困难的事情。不过,首先,我要做的事情是统计一下我的藏书,算出这些书总共花了我多少钱。再算上各种其它花费,我可以相当精确地算出过去十五年来我在书籍上花了多少钱。

我所统计的是目前我拥有的书籍,一部分堆放在我的公寓里。我还有另外一部分数目相当的书籍存放于另一个地方,因此,我得把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乘以2才是完整的数目。我没有把那些零散的书籍计算在内,比如说供校对用的样书、破损了的书、廉价的平装书、小册子或杂志,除非是合订本。我也没有算入那些没有价值的书籍——旧课本之类的书——那些都堆放在橱柜的最下面。我只计算那些我自己主动购买或愿意主动购买,并愿意保存的书籍。我发现这类书籍有442本,是通过下列途径获得的:刊于1946年2月8日《论坛报》。

买到的(大部分是二手书),251本

人家送给我的,或拿购书券买的,33本

写书评的样书,143本

借了没还的书,10本

暂时借来的,5本

总计442本

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计算这些书籍的价格。那些我自己掏钱买的书,我列出的是它们的全额价格或我心目中认为值多少钱。那些人家送给我的书、临时借来的书或借了没还的书我也列出了全额价格,因为赠书、借书和偷书差不多扯平了。我的某些藏书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属于我,但也有很多人拿了我的书没还,这样一来,那些我自己没有掏钱的书和那些我掏了钱却不再拥有的书就两讫了。另外,那些我所列出的写书评用的样书只当它们是半价。如果真要我掏钱的话,那些书我只愿意出半价买二手书。有些书的价格我只能靠猜测,但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些书的总价如下:

买来的书:36英镑9先令

别人送的书:10英镑10先令

写书评的样书:25英镑11先令9便士

借了没有还的书:4英镑16先令9便士

暂借的书:3英镑10先令

书架上的书:2英镑

总计:82英镑17先令6便士

加上我放在别处的书,我总共有将近900本书,总共价值约165英镑15便士。这是15年来累积的结果——事实上不止15年,因为有些书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但就当是15年吧。一年算下来就是11英镑1便士,但是还有其它开销必须得算进去,才能估算出我总共在阅读上花了多少钱。最大的一块花销是报纸和期刊,我想一年大概要花8英镑。这8英镑包括了两份日报、一份晚报、两份周报、一份每周书评和一两份月刊。这样算下来,一年就要花19英镑1先令,但要得出比较准确的总数就只能凭猜测了。有时候我们会花钱在书籍上,却没有把书保存下来。这些包括图书馆的年费,还有一些书,主要是企鹅出版社的书和其它廉价书,买来之后就丢失了或扔掉了。不过,以其它数字为基础进行估算,这些书一年大概得花6英镑。因此,过去15年来,我花在读书上的钱大约是一年25英镑。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读书并非什么昂贵的爱好

乔治·奥威尔

一年25英镑听起来是笔不小的开销,但你得拿它与其它开销进行比较。这笔钱算下来每周是9先令9便士,现在9先令9便士可以买到83根香烟(“运动员牌”),就算在战前最多也只能买200根香烟。按照现在的价格计算,我花在香烟上的钱要比花在书上的钱多得多。我一周要抽掉6盎司烟草,一盎司的价格是半克朗,甚至还要多,一年大概得花将近40英镑。就算在战前同样的烟草只要8便士一盎司,一年我也得花上起码10英镑。如果我每天还喝一品脱的啤酒,花上个6便士,光是烟酒这两样一年就得花上20英镑。这个数字或许只是英国人的平均花销。1938年英国人均花在酒精饮品和烟草上的钱是10英镑,但是,有20%的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还有40%的人是妇女,因此,那些抽烟喝酒的人花的钱一年远远不止10英镑。1944年,英国人均的酒精饮品和烟草开销是23英镑。和前面一样,扣除妇女和儿童的数目,40英镑才是合理的数字。一年40英镑只能够支付一周六天每天一包忍冬牌香烟和半品脱淡麦芽啤酒——算不上是奢侈的消费。当然,现在所有的物价都在飞涨,书价也概莫能外。但即使这样,读书的开销,就算你买书而不是借书,还买了一大堆期刊,花的钱也不会比抽烟喝酒这两样花的多出多少。

书的标价和读书人从书本中所获取的价值之间似乎没有关系。书籍包括小说、诗歌、课本、参考书、社会学文献等等,书的厚度与价格似乎不成比例,那些习惯买二手书的人更会有这种感觉。你可以花10个先令买一本有500行诗句的诗集,也可以花6便士买一本字典,二十年有事没事就查查生字。有的书可以一读再读;有的书成为读者思想的一部分,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有的书读者只是浅尝辄止,从未通读;有的书读者只会囫囵吞枣看一遍,一星期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些书所花费的金钱可能都差不多。但如果读者认为读书只是一种消遣,就像去画廊看画一样,那就可以对读书得花多少钱做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你只是读小说和浅显的文学作品,每本书都是买来的,你的阅读成本会是——假设一本书卖8先令,四小时就读完——一小时的花费是2先令。这个价格和去电影院雅座看电影价格差不多。如果你读的是那些严肃一点的书,所读的书都是自己买的,你的花费也差不到哪儿去。贵一点的书,读的时间也久一些。而读完之后书还在那儿,你能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卖出去。如果你只买二手书,你的阅读成本当然会小很多,一小时大概只需要花6便士。另一方面,如果你不买书,而只是去私人借书店借书,那么你的阅读成本大约是一小时半个便士。如果你从公共图书馆借书,那么你基本上不用花一分钱。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证明读书是不用花很多钱的消遣,除了收听广播之外,或许最便宜的就是读书。那么,英国公众在书籍上花了多少钱呢?我找不到有关数据,但毫无疑问,这些数据是存在的。但我知道在战前,英国每年出版大约15000种书,包括了重印本和学校课本。如果每种书的销量是10000本——即使算上学校的课本,这个数字或许都高估了——平均一个人一年直接或间接只买三本书。这三本书加起来总共大概只需要花1英镑,甚至更少。

这些数字都只是猜测,要是有人愿意指正,我无比欢迎。但假如我的猜测大致正确,对于英国这个几乎全民识字的国家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记录。一个英国人花在香烟上的钱堪比一个印度农民一辈子的花费。如果我们的书籍消费量一直这么低迷,那至少我们要承认,这是因为比起去看赛犬,看电影或去酒吧,读书要沉闷无聊得多,而不是因为读书——无论是借书还是买书——实在太贵了。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读书并非什么昂贵的爱好

《奥威尔杂文全集》

[英]乔治·奥威尔著陈超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03

(来源:界面新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