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利”们的人设崩了,粉丝该怎么办?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滚动 > 正文

“李胜利”们的人设崩了,粉丝该怎么办?

休假过后,北小河信箱里积攒了话题五花八门的信件,其中一封追星女孩的来信吸引了大家一致的注意。

这年头,谁还没有过几个偶像、追过几个明星呢。可是随着近期各种“人设崩塌”的新闻报道,一系列“反转”、“打脸”接踵而至,粉丝的处境变得有些微妙。

偶像倒塌,粉丝该怎么办?还是说偶像崇拜本身就是一种原罪?编辑部小伙伴们给出了各自的看法,也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另外,欢迎读者朋友们继续给“北小河信箱”投信!递信方式附在文后。每一封来信,我们都会认真阅读。

来信

北小河,见信好。

几乎每人在年少时候都会有偶像吧,我也是。在影视节目和照片写真的氛围之下,哪怕从未见过他现实中的样子,我还是坚定不移地加入了追星一族。

萨冈曾说:“所有平静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乐队、和醉生梦死”,在平淡无奇的校园生活中,他在舞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实在是太让人向往了,他的那种桀骜不驯和对粉丝的温柔,是我们不惜与人交恶、也要保护的存在。

但最近的一切都太令人失望了。

这里的失望指的不是他发福、油腻、开始谢顶,他也不是最近身陷人设崩塌、学术不端甚至违法犯罪的人物之一,但他身上同样也有了睡粉、买通稿、截胡、卖惨和目中无人的谣言。而作为他的粉丝,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些事情是真实的。

当求锤得锤,粉丝其实也是一个异常尴尬的群体。偶像陷入舆论漩涡,除了一些坚定不移的死忠粉丝,更多的人不但承受着心疼、失望和不知所措,还经常能听到:“你看看你的偶像,眼光不行”的声音。

但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他的,所以都不敢说出他的名字,这也是最折磨人的地方。特别是在最近明星人设集体塌陷的风暴之中,那些官方辟谣几乎都被打脸,昔日的偶像似乎也越来越不值得相信了。

所以,北小河,这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也不清楚具体想问什么问题,你有偶像吗?会失望吗?失望之后呢?会讨伐他吗?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他?

by 南方兔子

回信

-1-

关于追星,身边倒是有不少"栗子",比如,高中时的一位同学,曾是韩版“我结”(我们结婚吧)的粉丝,并因此粉上尼坤和宋茜,ta所有的社交平台,都成了宋茜和尼坤的宣传站;大学同学,blackpink死忠粉,本命Lisa,每天朋友圈里都是lisa美照,并打上“wuli莎莎真是人间芭比”,“纽约因为有你而完美”等花式标签;工作多年的堂姐更是王俊凯资深粉丝,工作之余为他们小凯操碎了心……

追星真是一件神奇的事,一旦粉上,就觉得全世界因ta而美好,ta就是银河系最完美的存在,如果某天ta出现了一点瑕疵,火山爆发,江河断流,天地一片混沌,就等着盘古重现。

作为一个最近才粉上女团(Mamamoo大发!)的废柴,我对饭圈儿其实还没有太深的研究,看到四处摇旗呐喊吹着彩虹屁的痴男怨女们,曾经也表示费解过。古时《诗经》有“明星谓之启明”,明星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天边一颗启明星,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抱有这么不切实际的幻想?粉丝们做这么多,ta能感受到吗,ta会感激吗?

任何一种情感,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都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就像曾经崇拜刘德华的杨丽娟,逼死了父亲,毁掉了自己。追星造成的精神麻痹或许能缓解一时的焦虑与痛苦,但是长期下去,只会伤财伤身又伤心。

那怎么办呢,对于当代社畜,单身汪们来说,连星都不追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本人建议,要学会战术追星,详细参考白敬亭粉丝(“如,怎样让白敬亭承认喜欢我”)。

祝“you play basketball like cxk”。 

by 老顽虫

    老顽虫

狗懒得进化。

-2-

作为一个只粉作家的人,这样的苦恼比较少,因为我喜欢的作家基本上都去世了。比如卡夫卡、贝克特、罗伯特·瓦尔泽、布鲁诺·舒尔茨、塞林格等等等等,不过即使他们还活着,我也没什么兴趣去接触他们本人,只要默默地读作品就好了。有时当你真的见到了现实中的作家,反而会损害作品的纯粹。作家与作品,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也有例外。如果卡夫卡还活着,我很想见见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子。我很想问一些问题,比如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于文学的理解;还有杜尚(虽然他不是作家),我想看看真实的他究竟如何打发漫长的时间。

如果说还活着的作家里要我选一个认识,我会选村上春树或保罗·奥斯特。当然,我知道村上是个社恐,估计并不想见他的读者。他是主动与别人保持距离的人,几乎不接受采访,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出现,却会在网上兴致勃勃地回答几千条读者留言。想见他的原因,是因为从有限的视频中,感觉到他真是一个可爱的大叔啊。

保罗·奥斯特没村上那么神秘,也比村上世俗,更接近普通人——就像我很喜欢的那本自传《穷途墨路》,里面的奥斯特是个迷茫的青年人,渴望冒险,又时而怯懦;充满虚荣,也有不可泯灭的道德感;时常转动着自己的小心思,对于原则问题却又寸步不让。他的小说里不乏神秘的元素,但只是外壳,他讲述的仍是普通青年人的喜怒哀乐。

作家、学者与娱乐明星不同,读者似乎并不把作家本人的道德放在第一位置。许多作家在道德上是经不起考究的,可并不影响他们的作品传之后世。对于作家来说,只能靠作品说话——毫无捷径可走,但也很难被额外因素贬损,不知算不算是一种幸运呢。

by K

   K

超现实主义者。


-3-

提灯寻影,灯到影灭。

席勒的大白话:“欲望是直接攫取它的对象,而观赏者则是将它的对象推向远方,并帮助它的对象逃开激情的干扰,从而使其成为真正的、不可丧失的所有物。”

对待美好,不仅要距离远些,也要宽容些。像夜深深的花束,不必去看后边的树枝。

by 惨绿青年

    惨绿青年

短发密且软。

-3-

肖斯塔科维奇在《见证》里说:“你们要爱就爱黑黑的我们,反正白白的我们任何人都会爱的。”我想了一下自己有没有偶像,不加反思的着迷,似乎是没有的,因为人一旦陷进去,就会有幻灭的一天,我去认识一个人,反而不希望他很完美,那样的人就很无趣,相比起来,一个人不经意间展现的粗粝的一面,倒是有真实的美感,让我想去亲近。

说是欣赏之人的话,仔细想来倒是有两个,一个是写小说的菲茨杰拉德,一个是踢足球的梅西。

菲茨杰拉德最有名的就是他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在那个电影尚未崛起的年代,小说是当之无愧的流行媒介,菲茨杰拉德成名于那个狂热的爵士时代,刚出道小说就被万人追捧。

我欣赏他如蝴蝶鳞片一般的才华,更欣赏他的为人。在外界的塑造中,菲茨杰拉德被扭曲成一个只顾纸醉金迷、终日酗酒的懦夫,可如果我们去读他的信件,感受他的人生,就会读到一个善意温暖的菲茨杰拉德,他总是那么真诚地袒露自我,又十分慷慨地对待朋友,他爱一个人,就会全情投入地爱,责备一个人,也会去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当海明威籍籍无名时,他热情地把这位无名小卒介绍给文坛,帮他改稿,帮他出版,引荐他入“流动的盛宴”,仅仅出于对后者的欣赏,不求回报。即便后来两人闹矛盾,海明威造谣抹黑菲茨杰拉德,在《乞力马扎罗的雪》塑造了一个以后者为原型的懦夫,他生气过后仍然阅读海明威的小说,在后者出书后,给予热情的祝贺。这时候,他已经什么也不是,在洛杉矶失落的一角写没什么人看的东西。

这是我唯一崇敬的作家,套一句俗话,始于才华,终于人品。我对在世作家谈不上崇拜,毕竟活着就不够有距离感,也会有人设崩塌的可能,进入文化圈后,发觉一些作家还是远远地看好,就更打消了崇拜之心。

喜欢梅西,则是因为他用足球穷尽了想象的边界。他和哈维、伊涅斯塔的配合,让足球成为了一次流动的艺术表演,一次次精确的传递,一脚脚写意的射门,当球来到梅西的脚下,就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足球比赛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但有时候,梅西让我领略到高于胜负的东西。

但是,即便是这样两个人——一个作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写作出流传百年的小说;一个是梦三巴萨的领军人物,让梦三作为一种风格铭刻于时代,他们依然有自己不完美的地方,甚至在某些时刻,当你发现一些细节,也会产生所谓信仰的动摇。

比如:我们都知道,梅西在场内场外一直是以谦逊平和的形象出现的,球技精湛又脾气温和,这是梅西很令人尊敬的地方,但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梅西其实被阿根廷记者爆出操控队委会、架空主教练的新闻,甚至有人说,他在训练场对某个球员不满,教练就不会让那个人上场。在这些记者的塑造中,梅西成为一个精通人设营销、实则球霸属性的伪君子,加之那段时间阿根廷被法国淘汰,梅西的世界杯梦想破灭,舆论对他的讨伐非常严重,也有一些人因此“脱粉”。这时候,如果是一昧崇拜梅西的人,或者总是期盼他创造奇迹的人,就会很幻灭。

再比如:文学史上有一段佳话,就是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的爱情故事,来自明尼苏达的“穷小子”菲茨杰拉德,爱上了富家女泽尔达,在希望即便破灭之际,他凭借长篇处女作《人间天堂》一夜成名,不但如愿抱得美人归,在泽尔达精神崩溃时也不离不弃。这是理想的版本,作为菲茨杰拉德忠于爱情的佐证。但其实,菲茨杰拉德在晚年喜欢上了一个叫希拉的专栏作家,那时候泽尔达已经住进精神病院了,菲茨杰拉德跟希拉生活在一起,而他心里还有另一个人,是他的初恋杰内瓦,只是道德的约束让他把思念止步。所以,理想的忠贞和现实是有出入的,菲茨杰拉德在作家群体里是难得的好丈夫了,但说他在婚内从未喜欢上他人,就言过其实。

也曾想过,如果他们和理想的形象有出入会怎样。比如梅西是球霸,菲茨杰拉德道德败坏......说完全不会失望?那是假的。就此抛下对他们的欣赏?那也是假的。真实的情况是:即便这些事情发生了,我还是会看梅西的球、读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为梅西写意的突破叫绝,为盖茨比的死亡落泪。

我没有办法抹杀这种情感,同时也更理性地去看待一个人的多样性,这些黑的白的甚至灰色的碎片,共同拼凑出一个他们在公众中的模糊形象,其实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真实是怎样的,我们是否想那么了解这份真实,也是可疑的,就像对菲茨杰拉德,我一开始的想法就很简单,他写出了我梦寐以求的小说,那样晶莹的才华令我由衷赞叹,至于他其他的什么,我会做出区分,一个人的才华不等于他的人品,一个人的品性在不同成长阶段也会有所区别。

人设崩塌的必然在于:它把一个人看作产品,这个产品量身定做,没有成长,也没有人性中最广阔的灰色地带。它可能只是这个明星的某一面,碰巧这一面观众很喜欢,团队觉得有利可图,就刨尖了脑袋去塑造这一面,比如靳东的文艺老干部人设、翟天临的娱乐圈学霸人设、吴秀波的魅力大叔人设等,可明星终归是人,人做不到产品那般不动声色,所以在偷窥和数据如此发达的今天,急于塑造人设的,往往都会垮塌。

与其如此,不如踏踏实实做个“人”,自己不累,观众也少操心。很多艺人不明白一个道理,观众没有那么介意他的缺陷,介意的只是他总要去靠那个自己撑不住的东西。而人设破灭有时未必是坏事,那些本就必然破掉的泡沫,早点戳破于人于己都功德无量。真实是可以被时间检验的,能留下的终是作品,于是最后明白一件事——生而为人,本就不值得被崇拜。

by 宗城

  宗城

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