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看了三遍的《绿皮书》真有那么好?

马云看了三遍的《绿皮书》真有那么好?

3月1日,刚刚夺得拿下最佳影片奖的奥斯卡新贵《绿皮书》正式登陆中国内地院线了。除了奥斯卡的加持,本片之前在国内就已经口碑高筑,各路影评人纷纷点赞,豆瓣评分也高达8.9分。它真的有那么好吗?到底好在哪里?又是否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下面就让文化客鉴影小分队来帮您掌个眼。

鉴人1号:

一切都很“标准”,一切都很“完美”,一切都很——无趣。

如果倒退20年或者30年,这可以说是一部值得在各类学院里进行分析的影片:标准的“二元对立”;标准的符号与象征;标准的反冲突反戏剧。问题在于,导演似乎太想赋予这个温情电影太多内涵了:种族问题、阶层问题、少数族裔问题、少数群体问题,还有黑与白、穷与富、优雅与粗俗、开放与封闭的对立等等,都想要在一部电影中呈现。诚如马云所说,“电影不是用钱堆积的”,但是电影也不是用所有的社会问题所堆积的,更何况这些问题都是老问题。用一句“艺术圈”的名言来说——狗舔八泡屎,泡泡舔不净。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这些问题的呈现,而不是探求原因,更不是寻求解决。最终影片只能落在了大团圆结局——一种封闭的意料之中的叙事结尾。坦率地说,这是一部精致的电影,但我更想要选择一部有惊喜的电影。

鉴人2号:

《绿皮书》讲述的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而不是歧视者与被歧视者之间的故事,所以它带着温度,带着情感,带着人类的缺陷与怜悯。

它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后树大招风,目前出现的争议一是黑人钢琴家原型的亲属觉得其中的情节不符合现实;二是一些黑人观众们觉得影片中白人男主角的风头压过黑人。这两点其实与电影的精彩程度都没有太大关系。

因为它让观众看到的是人心转变的可能,是善意,是友谊,是两个迥异的灵魂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钢琴家用纤细的兰花指吃炸鸡,帮助白人司机把勒索信一样的家书修改得浓情蜜意,这些“萌萌”的情节都让观众会心一笑。其实,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生活在点点滴滴中都藏匿着欢乐,而人类却要将目光封死在因差异而起的不同上。

影片中的温暖和和解让现实中深受苦难的黑人兄弟难以去相信,他们觉得那是白人在美化自己,但是隔岸观“影”的我,真的在这部电影中感觉到了忏悔与善意,至少,这个故事已经在自己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地表达了真诚。

鉴人3号:

其实这就是一部奔着夺奖而去的电影,所以拍得四平八稳,用得都是各种获奖温情片的惯用套路。比如我就知道,在他们第一次遇到坏警察后,第二次来的那个肯定得是好警察了。

影片格局也不大,虽然涉及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但片中展现出来的已经柔化了太多。相比众多同样种族主题的《底特律》《黑色党徒》《你给的仇恨》《盲点》等,深度和力度上都有所不及。

不过那又怎样呢?这种真挚细腻能让人感到光明和温暖的套路总是看不腻的呀,因为在我们纷乱时而崩溃的生活中,总还是经常需要有正能量来打气补充。本片的人物塑造和很多小细节也是用心的,比如简单粗暴却又热情善良的小混混儿男主非常可爱,教写信的桥段也十分有趣。

总体来说,《绿皮书》和2011年法国的口碑佳片《触不可及》的路子的确很像,都是一黑一白两个人在互相影响中消除误解。不过也和《触不可及》一样,目前的评价有点儿虚高了。电影真是好电影,但并没有好到多么震天的份儿上,缺乏灵气、创意与更为深厚的底蕴,使得它注定无法成为真正的经典之作。

文/满羿 肖扬 崔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