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在心理治疗中的影响,还未受到重视

社会阶层在心理治疗中的影响,还未受到重视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心理疾病,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当代人。公众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与关注,也越来越多,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对心理疾病有了更多的重视。而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新行业中,简里里幸运地站在了风口上。从伦敦大学学院回国后,简里里在大学从事心理工作6年,2014年,她辞职创办了简单心理,为公众提供线上心理服务与数据。而在简里里看来,心理咨询/精神分析中,“社会阶层”是的确存在的,并对分析或咨询的过程产生影响,但这个因素很少被讨论,甚至我们会回避去讨论“社会阶层”差异对于咨询的影响——这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公共讨论。

在创业的过程中,简里里也不断更新着自己对心理学的认识。对待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积极去应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没有百分之百的快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学习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学会与自己的阴霾情绪共处。

简里里,简单心理创始人,心理咨询师,曾任大学老师,后辞职创业,著有《你是一切的答案》等作品。

新京报:最近在读的是哪本书?

简里里:最近在读《缠足幽灵》,从荣格心理分析看女性的自性追寻。

这本书是几年前买的,一直搁置没读。最近偶然听了一个讲座,讲文化中的神话故事、象征、符号、隐喻等等,引发我很大的兴趣,想了解故事、隐喻是如何构成我们的文化,而文化又如何产生这些故事和符号,它们在如何渗透和影响我们的实际生活。

我对荣格一直感兴趣,但始终未有机缘深入了解。这本书从荣格分析的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文化和女性相关的主题,读起来引发很多思考,很有趣。

新京报:阅读次数最多的书是哪本?

简里里:我人生读得最多遍的是一本小说,名字叫《求》。它是我人生读的第一本小说,小时候反反复复读,章章都背下来了。小说讲了一个女孩子在战争背景下远洋求学,寻找自我身份的故事。我成年后的价值观深受它的影响。

最近读得比较多遍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读它是出于工作原因。结果意外发现由于这本书是他1916-1917年针对大众的演讲文集,不同于他的论文,这本书非常好读,且充满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情绪。这使得你更容易将他的思考过程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中去理解,并使得这一代大师的形象立体了起来。

尽管后来人们对于弗洛伊德的学说有诸多争议和批判,但是看他100年前如此激烈、高昂地展开论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情”撕开文化对于个体的压抑,无异于扔下一颗核弹,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他带领人不仅对于自己有更多的思考,也对文化、集体有更深的探索。对其无人出其右的勇气和胆识肃然起敬。

新京报:你床头现在放着哪些书?

简里里:放了几本没读完的书。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阿特拉斯耸耸肩》、《五号屠场》。

都是想好好读的。《思想史》是一本概述,从语言如何出现,神灵如何诞生,一直到欧洲文明如何崛起;世界各地的文明和思想如何影响人类的进程。想读它是因为我这几年的思考方式常局限于个体视角,有局限,想获得更宏观的视角,拓宽一些思考的方式。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彼得·沃森著,胡翠娥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1月版

《阿特拉斯耸耸肩》和《五号屠场》两本小说都是朋友推荐给我的。前者更偏哲学的宣述,后者是讲战争的遗伤。

这几本对于我都略难读下去,但又不肯放弃。一读就睡着,所以一直放在床头(催眠用)。

新京报:最想写出怎样的一本书?大致会怎样去构思这本书?

简里里:最想写童话。

童话是了不起的艺术,它传递人类的智慧,能用简单语言,用温情和隐喻将生活苦难和残忍容纳进来。遇到困难,人总能从童话中找到原型和力量,时读时新。

我还没有写童话的能力。就先做做梦吧。

新京报:最想邀请哪些人去你家做客?

简里里:施瓦辛格。对他的一生很好奇,想知道他是如何思考的。

新京报:最近读到什么文章/观点让你记忆犹新?

简里里:上周在一个研讨会上,有同学提到她读的一个文章,讨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的阶层观。这个非常触动我,因为一方面在心理咨询/精神分析中,“社会阶层”是存在的,并对分析或咨询的过程产生影响,但很少被讨论,甚至由于政治正确的原因,我们回避去讨论“社会阶层”差异对于咨询的影响。

而中国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西方不同,在这个领域中精神分析师或心理咨询师的“阶层”、来访者的“阶层”和西方有很大差异。这其中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会如何发展,使我非常有兴趣。

《你是一切的答案》,简里里著,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新京报:如果让你做一份文学刊物的执行主编,你想做什么类型的刊物?

简里里:不必考虑生计,只做梦的话,我想做本没有说教,没有观点讨论,也不记录什么现实美丑,不追究人性善恶,“无用”但很美的刊物。最后可能是本画册+短故事,哈哈哈。

新京报:你一般选择什么样的环境阅读?

简里里:我一般在非工作环境下阅读。对于我,工作环境下人易浮躁,阅读不知不觉趋向功利。非工作环境下见书是书。

新京报:如果让你现在给新京报文化频道写一篇文章,题材和体裁不限,你可能会写什么?

简里里:可能会写一篇我对于目前荧屏形象中女性角色设定的不满。

新京报:有人说未来文学会消亡,你认同吗?

简里里:不认同,我觉得文学不会消亡。人有分享、思考、记录的欲望,也有被娱乐、被认同、被看见的欲望;所以总会有人创作,有人阅读,有人提问,有人思考,有人讨论。而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在人类社会进程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它总会透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文字是最有力的一种,而文学是其中精华。

作者

:简里里;采访:张婷

编辑

: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