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伯驹:环保,是件小火慢炖的细活儿


来源:凤凰网文化

年轻时的张伯驹刚刚加入自然之友,他曾因努力工作却没有看到环境状况有多少改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他最终在前辈鼓励下坚持了下来,做到了在没多少人关注的情况下,不求回报地深入工作,他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件需要小火慢炖的细活。

年轻时的张伯驹刚刚加入自然之友,他曾因努力工作却没有看到环境状况有多少改变而灰心丧气,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他最终在前辈鼓励下坚持了下来,做到了在没多少人关注的情况下,不求回报地深入工作,他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件需要小火慢炖的细活。“整个自然和生态,都是一个慢慢演替的过程,环保更不可急功近利。”

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近日做客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思想派强IP《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讲述张伯驹心中的环保工作。

环保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

做环保往往会有无力感,甚至悲壮感,因为环保工作者很可能拼尽全力最终却毫无效果。十年前,刚工作两年的张伯驹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一度深陷困惑。前辈的话点醒了他:“好的环保组织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在没人关注、没有成果的正确的问题上,能不能深入地工作三年,不求回报。”深受感悟的张伯驹坚持了下来,也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环保组织去连接和推动,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张伯驹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当然,尽管他深谙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但也有与自然之友观点相悖的情况,90年代末梁从诫先生拒绝了反对“三亚化工旅游城市”计划,张伯驹并不赞同,但也十分理解。同时他也强调解决问题需要勇气与能力:“一个好的环保组织,一定要用各种专业的方法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那就是在做游戏。”去年针对三亚填海工程破坏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情况,自然之友的处理方法堪称优秀——立刻调集专业的团队,两天时间就把整个报告完成,推动了全国非法填海乱象的整治。而面对大众关于“环保公益就是圈钱运动”的质疑,张伯驹表示有效回应质疑的方式,就是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的方法,才能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有效的方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公益是一种基于公共价值观的行为,未来会更加开放多元,绝不应是被垄断的领域。”自然之友也一直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环保立法。

我与自然之友的环保征程

张伯驹和自然之友的缘分从很早就开始了。张伯驹小时候曾梦想成为一名植物学家,14岁时他和自然之友有了第一次接触——他的生物老师带着他去观鸟。当时他并不了解自然之友,但他深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因此,刚成年的张伯驹就迫不及待地请求加入组织。回想在自然之友的这些年,张伯驹不禁感叹:“虽然没有做植物学家,但是我可以和这些热爱自然的人、以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业的人,一块去创造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他看来,自然之友不但希望中国的环境更好,也希望中国的社会更好。这些年来,自然之友所做的工作除了在诉讼立法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调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身边的环保行动当中。比如在治理清河的过程中,让周边的居民自发地去做清河导览,毕竟本地人才是保护本地环境的最基础的力量。环保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公共的议题,需要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的态度,还需要时刻对自身公信力,有着百分之百的关注,公益组织的核心是要大家相信你。相信行动的力量,坚持环保组织不是保护环境,而是保护人和环境的关系。

张伯驹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社会与自然之友的互相影响

近几年,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慈善法》慈善信托、减免税等政策,让公益慈善有法可依;公众捐款的增加在为环保公益提供保障的同时,让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有了更多的监督,“每个人都可以去捐赠的组织,其财务必须更加公开,工作效果必须更加透明。”而作为自然之友对社会的回馈,盖娅自然学校的自然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家庭关系在自然中更正向地成长,是盖娅所关心的问题。盖娅坚信:“我们能够在自然体验中,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同时开办森林幼儿园的项目,让孩子在自然中去体验环境,先体验乐趣,再获得知识。

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环境保护,都是缓慢的过程,需要公民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更多的家庭走进自然,孩子们亲近自然,在体验快乐中获取知识,才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好途径。汇聚当代名家思想精髓,分享个体在大时代中舍与得的中国智慧,敬请关注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聆听张伯驹讲述在自然之友的环保历程。

[责任编辑:左甜甜 PSY118]

责任编辑:左甜甜 PSY118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别把污染企业当罪人!张伯驹: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http://p0.ifengimg.com/source2/pmop/storage_img/2018/08/28/pmop-170901518_size5_w1920_h1080.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